发布时间:2017-04-08 08:28 | 来源:健康时报 2016-10-18 23版 | 查看:1122次
健康时报记者 叶正兴/文 牛宏超/图
未知生,焉知死?两千多年以前,先哲孔子就曾留下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如今,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已成为一个有关现代文明的话题。近日,在“生命本质与死亡尊严”论坛现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安宁疗护大使、著名演员江珊,原卫生部副部长、北京协和医院肝胆外科教授黄洁夫,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等各界大咖分享了他们各自眼中的生死观。
新闻背景:
每年10月的第2个周六是WHO认定的世界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日。由113位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参与的体验生命疼痛的艺术行动首次在中国举行。今年活动主题是:生命之疼,未必发生。
韩启德:面对死亡要有潇洒的气场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总是要死?这死不是停留在道理上,而结合在自己身上。未知生,焉知死,理解生命价值,就会更理解死亡。同时反过来,不知死,何知生?摆脱死亡的恐惧,活着的时候,就多了一份自由和洒脱,死亡来临时,就能坦然从容和淡定。
我国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人数有280万。这里面的大部分人,都要经历最后临终的阶段,但是绝大多数的患者,在走向死亡的最后关头,没有得到他们应有的待遇,没有得到他们应该有的尊严。
当实际生活当中面临死亡时,有人恐慌,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匆忙感恩,有人为多活一天可以放弃一切,有人选择尊严去死。病人的家属,悲恸郁结的有,无奈放弃的有,气急败坏的有,宽松感恩的有,平静接受的有。面临死亡,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人的修养以及审美追求。
泰戈尔有一首诗歌,对生死观做了很好的注解“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之痛包括机体的和精神的,避免肉体的疼痛通过医学技术已可以解决,更难解决的是精神之痛,因为很多人对死亡还不是很了解,还需要树立起对生命和死亡的下确认识。
对大众而言,每个人要对死亡做好一种气场的准备,如果准备好了,我们死亡就多了一份潇洒和美好。
黄洁夫:哭着出生,笑着离开
人想活多少岁?200岁,300岁总需要有一个头。我们讨论这个题目,就是在全民中要有一个好的“生死观”。
人要有豁达的心情来看待生和死,其实生和死跟笑和哭是连在一起的,生和死是生物现象,哭和笑是情感的表达。
生死的话题,应该轻松乐观一些。
其实,人出生时我们哭着,长辈和家人是笑着,现在情况却是,死的时候我们自己是笑着,旁边家人和朋友是哭着。一个正常的生死观,不应去考虑活多长时间,而是活着时有多少贡献。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有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东晋时代古人都清楚,死生是虚的,不要看太重,哭着出生,笑着离开就可以了。
安宁疗护更能反映我们医生做的事情的本质,包括正确的生死观。如果把安宁疗护做为医疗资源合理使用,国家会腾出很多财力和物力,去找应该救治的病人,如果可以让他笑着离开,又为什么要让他痛苦地离开呢?
江珊:多思考和品味活着的意义
最近,我和郑晓龙导演合作了另一部戏《急诊科医生》,还是延续当年《永不放弃》的类型扮演医生,不过,这一次我升官做了副主任。其实,我经常在戏里面对生死。
十多年前,我曾出演过一部电视剧《永不放弃》,饰演的角色是一名急诊科医生每天面临的一个个病人。经历着对生与死的判定,让我也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和更多理解。
我相信每一个人,终点一定都是面对死亡。所有人无一例外,从出生开始,我们一直奔着终点去。
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应该把“活”这个字拿到最前面去考虑、去对待,但恰恰把“死”可以抛得远远的。
做演员是很幸福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不一样的戏里,不一样的角色中,做演员可以活很多次。演员有两种生活,一个是在银幕上的生活,一个是在台下现实中的生活。台上的生活需要我非常投入地把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投入进去,台下则需要我多多品味活着的意义。
中国文化传统中不能说“死”,认为“死”是不吉利的,可是如果不把死亡当做归途去考虑清楚,活着实际上谈不上真正的有质量、有价值。
徐安龙:生命的本质是有限的
从美国回来20多年,我一直是在研究免疫,比如人免疫系统怎么由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怎么形成复杂的机制,应对人一生当中各种不同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现代生命科学怎么理解生命?生命的期限不是无限的,任何生物都从死到生,宇宙也有一天会消亡,中国人现在平均寿命到了70多岁,跟发达国家接近,但这个增长也不是无限的。
既然不是无限,就需要知道,生命的本质在哪里?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生命的本质就是一个能够自我复制和自我繁衍的个体,有的人会三代或五代同堂,生命可长,也可短,但都该坦然面对。
人如果得病,就是人体器官能量不平衡,能量消失即生命终结,好比开车会有耗损不会一直开。
所以服药的时候不一定去在乎是药才能治病,有些时候需要多种手段治病。基于这个理解,我们对治疗的方法,以及生命临终关怀其实有很多武器。
中医里会用各种方法治病,手到病除是一种,吃药也是一种,调节人体的物质结构,达到我们能量的有序信息传递,保持我们正常的生活,这样走到最后,就是生命最好的归宿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