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2 09:31 |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7-03-19 A10版 | 查看:747次
央视《朗读者》带火朗读亭 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最想表达的情愫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一个外形类似电话亭的“朗读亭”最近在多个城市流转,每到一地即成“爆款”,让市民们排队等候。他们中有坐着轮椅赶来的耄耋老人,有冒着大雨等待的小学生,还有抱着孩子来排队的母亲……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读的不只是书,更是情,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
本周,一座朗读亭出现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前。“朗读亭”并不大,里面有麦克风和简易的录音录像设备。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对外开放。
清华:820人走进“朗读亭”
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小柏虽然没有看过《朗读者》节目,但是因为一直在清华大学广播台做主持,听到消息后马上跑来体验。他说,清华大学广播台里的每个同学都曾来到朗读亭里进行过朗读和录制。“你也许不会相信,我常常想象,你是多么美好,多么可爱。但实际见了你的面的时候,你比我想象的,要美好得多,可爱得多。你不能说,我这是说谎,因为如果不谈的话,我蛮可以仅仅想忆你自足,而不必那样渴望着想要看见你。”谈起诗人朱生豪的《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小柏笑着对记者说:“我以前在课上,曾经单独被老师叫起来读过,而且是读给女朋友。这次打算重新读给她,也算是纪念一下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吧。”
同样来自清华大学广播台、原籍台湾新竹的林以璿,则在一旁默默地朗诵着《徐珮芬诗集》中的《地球人》。“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地球人,每天洗澡,并且确实吹干每一根头发,不爱上一个以外的人,不专心爱一个人,生病时乖乖服药,健康时天黑就睡觉。”林以璿说,虽然《地球人》不长,她却喜欢这种愤世嫉俗中又夹杂着一点可爱的感觉。
一位清华大学的工作人员带着孩子赶来参加活动。“作为家长希望孩子可以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学校的老师也推荐了《朗读者》这个节目,所以,想让孩子来体验一番。”这位家长表示,“如果能预约上的话,我想让孩子读《三字经》。”
据主办方统计,从上周五开始,已经有820余人走进“朗读亭”。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活动,清华大学还为没有自己准备书的读者免费提供经典名著。同时,如果读者愿意捐出自己的一本书,清华大学校研究生会便会赠送一张“清华乐章”校园文艺演出活动的换票券。
杭州:千余人体验朗读亭
不仅在北京,朗读亭在上海、杭州、西安、广州同样受到追捧。
朗读亭在杭州也迅速成为爆款,无数杭州市民不顾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撑着雨伞排队等待。主办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浙江大学紫荆校区停留时,学生们还将队伍排成“朗读者”的拼音首字母缩写自娱自乐。据不完全统计,进朗读亭朗读的杭州市民超过千人,这个结果连节目组的导演都意想不到。“那天我看到好多教授学者进亭子朗读,这种状况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很多人在冷风里排了几小时队,脸上还是笑呵呵的。”
上海:进朗读亭排队等候九小时
朗读亭在上海图书馆站的第一天就打破了杭州的纪录。即使下雨了,风起了,上海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已在现场立起“排队还需九小时”的牌子,朗读者们依旧执著痴情地等待着。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表示,读者的热情让他感受到了“阅读的春天”再度到来。“未来,上海图书馆会尽可能满足读者各种各样的需求,除了提供纸质、电子书籍,甚至还能提供像朗读亭这样的形式,让读者挑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朗读。”他说。
以前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帖子热文评论国人不喜朗读,其实,我们不是缺乏朗读的土壤,而是缺乏朗读的催化剂。如果说给自己一个理由读书,给读书一个理由,那么这个理由就是——情。正如《朗读者》制片人兼主持人董卿表示:“其实朗读真的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我想你了、我很喜欢你或者我忘不了这个人,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借文传情。我真的是希望通过《朗读者》能够让普通的人找到一种途径。”
据悉,朗读亭在每个城市都会逗留4至5天,在清华大学的活动已于3月17日结束。除上海、杭州、北京、西安,还将陆续走进昆明、青岛等全国多个城市。
文/本报记者 祖薇 实习记者 郭怀毅
延伸阅读
《朗读者》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通过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精美的文字、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真实人物情感。自2017年2月18日起,每周六、日晚八点档黄金时间于央视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联合播出。
朗读亭
朗读亭是《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