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2-31 20:07 |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8年12月31日 第A02版 | 查看:3113次
2008年就要过去了,我们都会很怀念它——但是,这一年的记忆未必是愉快的,因为,坏事总比好事让人印象深刻,好人也总比坏人更容易被遗忘。汶川地震发生后,广州一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乞讨少年,因几度捐款而被称为“史上最感人捐赠者”。在公众视野里消失几个月后,这位少年又被一家名叫“好人网”的网站给找了出来,他的现状,不说大家也应该想得到:和过去一样,依然在街头乞讨(见本报今日广州新闻报道)。
“好人网”的创办者是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学教授,网站的宗旨是“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此次寻找活动,据称目的是“传递一个信息: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好报,是一个古老而朴素的价值观,现实是否如此,则见仁见智。这位乞讨少年当时的捐赠之举,可谓感动万千网友,但是,好人得到好报了吗?在制造了巨大的感动之后,他的生活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依然要拖着残疾的躯体,在街头乞讨,即便是在这寒意甚浓的岁末。
“好人网”出动了百来号人,半天便在广州闹市找到了这位正在乞讨的名叫龚忠诚的少年。他们上前致意,并帮他募捐。在媒体的参与下,这次寻找活动中的“好人龚忠诚”和“好人网”都获得了一定的眼球效应,这个“对好人的致意”的传播效应相信也会持续好几天。但可以确定的是,感人的故事再说一遍,也无法改变这位少年的命运。龚忠诚,这位名字很好的好人收获的,或许只是自身内心的充实和满足,这当然也算“好报”,但毕竟和传统认知里基于社会地位或物质基础上的“好报”不同。
好人是这个社会的稀缺资源,大家爱好人,但未必愿意做好人。南京的彭宇扶撞车老太太的故事告诉我们,做好人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因为可能会碰到认为你“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的法官,做完好事还得赔几万块钱。媒体新闻中的“好人好事”,常常引发质疑,甚至遭到嘲讽——公众和法官一样,都相信“情理”是个很可信的依据。“好人网”的存在,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价值观上,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从经验来看,坏人的故事通常比好人的故事更吸引,恶也比善更容易激发议论的欲望,一个标榜弘扬好人好事的网站,它能成功地进入大众的内心吗?
当然,不是只有商业上成功或是社会影响力大的网站才是成功的,传统社会架构下,普通人无法获得平台和机会表达自我,而网络改变了一切。论坛、博客、自建网站,低成本的表达手段很多,人人都可以向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从“中国舆论监督网”、“百姓维权网”到“中国官员粉丝网”、“中国好人网”,各类标榜民间立场的诉求、价值观纷纷涌现,而只要不挑战监管底线,都可以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帝力于我何有哉”!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好事。□子强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