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1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2 | 查看:2061次
邵加立
特殊的身份,引发特殊的轰动
2007年4月13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时空》播出了这样一条消息:“近日,厦门市红十字会、厦门市中心血站、漳州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在漳州边防检查站召开座谈会,表彰这个检查站的新战士邵加立,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一位患白血病的女孩。据了解,邵加力是全国第一个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入伍的新战士。”随着这则新闻的传开,邵加立——福建边防总队漳州边检站一名普通的战士立即成为了漳州边检站,乃至整个厦漳两地的名人,因为在此之前,他曾因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救助一位患白血病的女孩,而成为“厦门籍捐髓第一人”,而随着他的入伍,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入伍的新战士。
特殊的出身,“引燃”特殊的举动
说起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还得说说小邵的出身,他来自于厦门同安一个传统的中医世家,祖父与伯父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平日为人行医治病,广积医德。自小的耳濡目染,在小邵内心深处树立了治病救人的信念。2006年,也就是小邵入伍前一年,他偶然看到红十字会和血站征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公告,他二话不说便抽了血,留了样本。不久后,红十字会通知他说找到了和他的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的患者。得到消息后,他兴奋不已,茫茫人海中,两个人的造血干细胞能匹配的几率非常小,没想到被他撞上了,他逢人就说“这比中了彩票还开心!”。
特殊的时间,选择特殊的意见
得知邵加立要去捐赠造血干细胞,家里人大部分不同意,因为参军入伍的时间在即,如果去捐赠势必会影响到今后的高强度军事训练,可在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在数千公里外的有一个小女孩生命垂危,正等待他去救命。于是,在入伍前的特殊时间,小邵选择了与家中多数人不同的意见,在支持他的好友小曾(同安区中医医院的一名医生)的陪同下,来到了福州。在那里,他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抽血,注射了一支又一支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直到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并被成功抽取及时送往受捐者所在的武汉协和医院。
特殊的环境,付出了特殊的努力
2006年12月,邵加立应征入伍,被分配到漳州边防检查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为了尽快适应部队的特殊环境,使自己从一名地方青年转变为合格的军人。在新兵连训练期间,还在身体回复期的他,就有突出的表现,他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积极主动,训练认真刻苦。下连队后,更是常常在做好自身的各项工作之余,还乐于帮助后进的战友,受到了领导和新老战友们的一致表扬。受到表扬后,小邵也从不骄傲,从不把自己成功捐赠造血干细胞一事告诉别人。
特殊的来电,带来了特殊的肯定
2007年4月8日上午,漳州边检站值班员意外地接到了来自漳州红十字会的来电,电话里说厦门市红十字会、漳州市红十字会想到该站为一名叫邵加立的战士颁奖。意外的来电,令许多人都感到惊讶,在核实情况后,小邵的事迹迅速传遍了整个警营。4月10日,在媒体记者云集的“造血干细胞捐赠者”座谈会上,厦门市红十字会等单位领导对邵加立无私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邵加立也以其军人的特殊身份引来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去捐赠造血干细胞,且捐赠后不久,便参军入伍”时,邵加立以“我从小就立志从军,为祖国做贡献和帮助他人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一席发自肺腑的话语,将座谈会的气氛推向高潮。会上厦门市红十字会、漳州市红十字会还向他颁发了“博爱金鼎”。
特殊的岗位,焕发特殊的光芒
接受到荣誉表彰后,邵加立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骄傲,在战友们眼中,他还是同以前一样兢兢业业地干工作。2007年,漳州边检站成立提高边检服务水平便民医疗队,小邵被选中担任这支队伍的一名便民卫生员,专门从事口岸便民医疗服务工作。2007年8月18日,超强台风“圣帕”袭来,2艘台湾船舶为躲避台风,紧急靠泊在漳州市旧镇台轮码头,船上共有来自3个不同国家的船员168名,急需医疗救助。小邵随同便民医疗队的其他战友,接到上级命令后,火速赶往现场,为外籍船员们检查身体状况,并为他们进行了紧急的医疗救治。“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一名印尼籍船员握着小邵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感激地说道。正是通过了这场紧急救助,使得邵加立这个名字为更多人所了解,为了表彰他的先进事迹,2008年3月他被福建省边防总队评选为优秀共青团员。
从捐赠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到边防部队的优秀共青团员,邵加立这样一名普通的武警战士,在平凡的人生中演绎了一出出不平凡的戏剧……
(责任编辑:祁建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