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民警”杨军(2图)

发布时间:2017-02-22 10:2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总策划第779期 | 查看:1505次

30余年匿名捐款 帮助残疾人重树生活信心

在天津市劝业场附近,住着一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李树园。然而,有一个人却经常为李树园买米买油、照顾其日常生活,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就是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经侦支队探长杨军。三十多年来,杨军扶危济困,不仅缓解了李树园一家的经济困难,还帮助李树园重新树立起了对生活的信心。2016年7月,杨军荣登“中国好人榜”。

“我曾经怀疑过生活的意义,甚至一度丧失了生存下去的勇气。直到一个人出现,是他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他就像一盏明灯,点亮了我们一家人前行的方向。他也让我明白了,爱是如此温暖……” 

  双腿残疾、行动不便的天津市民李树园,把自己的一腔真情倾注于笔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把自己32年来的生活变迁全部记录下来。对于写日记的初衷,李树园说,他是要用这种方式向一个人感恩,这个人就是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经侦支队探长杨军。

1.片儿警初识辖区困难户 买米修房结情缘

30多年前,在天津市劝业场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李树园和他的父母住在一间只有8平方米的小屋里。由于李树园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的他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只能靠父母照顾。那时候,三口之家只有靠李树园的父亲打些零工才能勉强度日。“这样的生活究竟还有什么意义,我真的是家里的累赘吧!”多少个夜晚,李树园都这样想,那时候他几乎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

杨军(左一)和李树园(右一)。图片来源:天津市文明办

1984年,杨军从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劝业场派出所。作为一名片儿警,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熟悉自己辖区内的情况。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杨军来到了李树园的家。李树园一家居住的小屋年久失修,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大风吹倒。走进屋子,杨军几乎难以落脚。当时李树园一家人正在吃午饭,主食是窝头,菜只有清水煮白菜。同李树园一家聊了一会儿之后,杨军立即去粮店、副食店买了米、面、油,送到了李树园家中。第二天,他又拉来一车油毡、砖瓦,亲自动手帮助李树园一家修缮房屋、重铺屋顶、加固墙体。

2.匿名汇款 30余年未间断

从那之后,杨军的脑子里想的就是如何让这一家人摆脱困境,重新树立起李树园对生活的信心。考虑再三,他决定每月从工资中拿出几十元钱,贴补李树园一家的日常生活。那个时候,对于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普通民警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然而,当他把这几十元钱送到李树园面前时,却被断然拒绝。李树园说:“兄弟,你为我们一家付出了多少,我心里都有数。再说了,你的收入也不高,再给你增加负担,我心里真的过意不去!”

无奈之下,杨军想出一个办法,他假称已经将李树园一家的情况告诉了一位公益人士,那位公益人士主动提出,要每月资助李家几十元钱,李树园这才终于同意收下这笔资助。从那时起,杨军就化名“杨一民”,每月给李树园汇去资助款。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军的汇款,从一开始的几十元,到100元、200元、300元,32来年从未间断过。杨军说:“之所以想到化名为杨一民,就是因为我是一名民警,扶危救困是我的天职。帮助李树园一家人走出困境,我责无旁贷!”最初,杨军的妻女并不知道他做的这件事。2014年,他的妻子严紫捷无意中知道这件事后,非常认同杨军的做法,这让杨军大感欣慰。

杨军(左一)在银行汇款给李树园。图片来源:天津市文明办 

3.警民一家人 爱心有了接力棒

除了买米买面、匿名汇款资助,杨军还和当地居委会一起给李树园张罗了一门亲事。在杨军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李树园同河北衡水姑娘苏风良喜结连理。为了表达感谢,李树园专门写了封感谢信想送到杨军的工作单位,但是却被杨军提前给拦下了。李树园久久不能释怀,于是他又向广播电台打电话,用广播的形式,深情讲述了杨军对他一家人几十年来的帮助与关怀。他哽咽地说:“杨军兄弟,你对我们一家人的恩情,我今生今世报答不完。好兄弟,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如今,杨军助人为乐的接力棒传到了他女儿杨晓希手里。杨晓希在得知父亲的善举后,非常感动。参加工作后,她每个月都会从收入中拿出400元汇给李树园。杨晓希说,她会将父亲的善举传递下去。 

(稿件文字来源:天津市文明办)

编辑点评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儿。三十多年的关怀,超过400个月的记挂、帮助,杨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人民警察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愿我们的身边多一些“杨军”,只有这样,“李树园”们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我们的社会才会处处有真情涌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