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发布时间:2017-02-15 16:29 | 来源:中国网 2015-04-12 20:06 | 查看:1059次

  穆振武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最根本的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精神力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下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时代背景作为基准角度,在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提升和超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它将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于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一)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奠定了文化基础

  “文化”即为“以文教化”,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与人及活动有关的所有人类活动及其结果,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明自远古时代发起,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便已兴起,随后发展出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儒家文化于汉代确立了它的正统地位,统治者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道德礼仪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的理论体系,将中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吸取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只有进一步地去发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实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标。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

  (二)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向注重道德教育。儒家思想中的“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而“德者,得也”,指的是对“道”认知和理解之后的状态,是得“道”之人的品质和特征。孟子提出 “五伦”大道,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归纳出要实现社会和谐,人伦思想必须遵循的五条规律。中国古人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圣人”孔子奉行 “温、良、恭、俭、让”的德行,提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虽然经济发展了,人们富裕了,但是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会出现吃喝嫖赌、骄奢淫逸等不良社会现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强调的:“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养分,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盘继承,而是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地传承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意义重大。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改造、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该社会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是它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决策的动机和目的之所在。正因如此,价值观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必然占据核心和地位。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力量。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形成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创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它包含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重要内容。中国历史上无数的爱国志士,用英勇的事迹谱写出了光辉诗篇。这些精神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和创新。那些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建立起的重要精神,把改革开放转化为民族文化的牢固心理,建立起新的思维方式,锻铸新的价值观,引领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的自觉性和社会公德意识。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种种论述和对当今社会公德和道德自觉性的提倡,对于一些偏离社会公德、背离职业道德的行为无疑是一剂良药。应该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并行不悖的。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重点问题: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紧密结合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中国当今时代的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既要涵盖该国历史文化的精髓, 又要科学审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更要着眼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从而引领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精神为根基,必须借鉴和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必须全面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科学发展的根本含义,必须满足当代中国求发展、求幸福、求安定、求和谐的根本需求。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教育紧密结合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简洁精练,易于理解、传播和践行。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报刊上的宣传教育中,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中践行,真正落到实处。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工作,一是要进行定位和表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文化,通过文化传播来讲好价值观故事,使之深入人心,深入人脑。二是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开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进学堂,进课本,进工厂,进农村,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构成的完整教育体系。三是由党员干部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说:“ 这一段,我集中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集体学习,我做了讲话,对全社会提了要求。‘五四’青年节,我到北京大学去,对大学生讲了这个问题。最近,又到上海去,对领导干部讲了这个问题。今天,想对小学生讲讲这个问题。因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这就是总书记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做出的表率和榜样。四是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现代有无数名人,思想家李聃、政治家商鞅、军事家岳飞、科学家张衡、诗圣杜甫、医圣张仲景等,现代名人道德模范雷锋、郭明义、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等,他们都是值得学习的楷模,把他们的故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树立榜样。五是利用对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文化已传遍五湖四海,孔子学院已立于世界各地,通过文化交流来讲好中国价值观故事。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建立起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不仅需要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还需要克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抵触的内容,正如古人所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比较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中,对文化的改造和创新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扎实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超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提供智慧源泉和精神动力。我们相信,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属于中华民族的过去,更属于中华民族的未来!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