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高息慈善互助”被骗上千万(图)

发布时间:2017-01-13 20:25 | 来源:辽沈晚报 2017年01月13日 13版 | 查看:905次



利用新投资者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短期回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人投资。近日,丹东警方侦破一桩投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从境外引入所谓“XXX慈善互助金融平台”,以“投资”20天内回报率高达15%吸引被害人加入。这个骗局很快崩盘。

  该案件让刘青损失200万元,刘青的三个朋友损失1000万元。是否有其他被害人,警方仍在调查中。
  警方提示,网络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投资”项目,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机构进行投资,不可轻信“暴利”。
  “发廊小弟”透露“发财路”
  2015年9月,丹东的刘青假日闲逛,在某商场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老友李石,当年两人交情颇深,十年未见好友再聚,相约叙旧。
  谈笑间,刘青不动声色打量李石,心想,“当年不过是一个生活拮据的发廊小弟,现在已俨然一副老板派头儿,是不是有了什么好‘财路’呢?”
  酒过三巡,刘青向李石试探:“李老板最近混的不错啊,有没有什么路子给你哥介绍介绍?”
  “刘哥,小弟做的生意收益低入不了您的眼,您还是别掺和了。”
  直到饭局结束,李石瞅着刘青的脸色,低声神秘地说:“如果刘哥真有兴趣合作,我可以把你介绍给我的上司,让她跟你详谈。”
  听了这话,刘青大喜,马上答应见一见李石这个上司。
  他拉朋友入伙“投资”
  见到所谓的“上司”时,刘青吃了一惊,这个“上司”居然是李石的妻子张丽。
  张丽介绍了这个让他们夫妻发家致富的“项目”——一个网上的投资平台,由国外的老板发起,项目名称为“XXX慈善互助金融平台”。
  该项目起始投资额为7000元,上不封顶,投资者按照网站的要求,将投入资金打往指定的账户,随后再过个三五天,投资者的账户就会收到相当于自己投资额15%的利润。投入的资金越多,获利也就越大。
  听完张丽简单的介绍,刘青还是有点担心这个项目的风险问题。
  看出刘青的犹豫,张丽随后又增加了“砝码”:张丽自己是这个平台的“全国总代理”,其下在各个地区还设有经理,经理发展更多人“投资”,达到业绩量,奖励更优厚。
  言外之意,刘青有当经理的机会。李石夫妻还表示,他们已经做了很久,“肯定不能让老朋友吃亏”。
  刘青决定不再犹豫,2015年10月他正式加入了这个“项目”,因为想着获得更高的回报,他还主动申请当“地区经理”,并鼓动几个朋友跟他一起投资。
  “项目”两个月就崩盘
  刚开始,“项目”丰厚的收益源源不断,刘青彻底放下了戒心,他和朋友中的“投资人”从不提现,只要有收益就继续投入“项目”获利。
  刘青被公司提拔为高级经理,甚至专门租了办公室。但变故来得突然。
  2015年12月,因为收益没有如往常一般打到账户,很多投资者找到刘青,刘青不明所以,于是马上联系了李石。
  李石表示,目前平台经营确实出现了一些情况,但是只要加大投资额度,就能很快解决,刘青等人照做,“项目”真的起死回生。
  但可惜,这件事不仅没让刘青认识到“项目”的风险性,反倒觉得自己已经能平衡这个“项目”。
  于是,在度过这次危机之后,刘青等人依然没有选择抽身,而是还将全部身家放入这个网络平台打算继续“利滚利”。
  境外传入骗局网络圈钱
  几个月后,项目再一次陷入困境。这一次,刘青积极组织投资者加大投资,企图挽回项目崩盘的颓势。
  但是这次的“抢救”却没有效果,刘青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拨打李石与张丽的电话,却发现对方失联。而此时不仅他自己投入的200万元血本无归,他的朋友们投进去的1000余万也彻底“打了水漂”。
  刘青来到丹东市振兴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报警。民警分析后,判断这个所谓的“项目”本身并没有任何实体经营内容,而是纯粹的互联网资本运作,即后加入的投资者向先加入的投资者打款,所获得的利润是通过后加入的投资者打款所得。
  当后加入的投资者无法支付先加入投资者所获利润时,就会出现崩盘。
  在多方围堵之下,李石和张丽于2016年5月和9月到案自首。
  经审讯,张丽称,当年出国务工时,遇到了她口中的马来西亚老板张某,两人相熟后,张某便向她介绍了这种通过网络平台互相打款的圈钱模式,同时许诺张丽可以在中国推广这个平台,并给她提成。
  回国后,丈夫李石碰巧遇到了老朋友刘青。想到刘青收入不错,人脉又广,便想通过刘青发起这个项目。于是他们在明知“项目”是骗局的情况下,诱骗众人进行投资,在崩盘前,已提前做好准备,随后携款潜逃。
  目前,因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财产罪,李石张丽二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当中。(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丹东记者 王晓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