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的第4次报道:龚忠诚的后乞讨生活:

发布时间:2009-01-06 08:00 |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年01月06日 | 查看:35974次

龚忠诚在河边学习,他现在名气大,引来路人围观。本报记者刘可摄

  龚忠诚翻开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第2页,用标准普通话朗读《窃读记》。水泥凳上的作文本工工整整抄下了这篇文章。一周前还沿街乞讨的他,这几天过着“读书写字”的生活(“义丐”新闻,本报广州读本近日连续报道)。

  昨日下午2时,白云区上步村盈居巷前的臭河涌边,龚忠诚坐在一辆崭新轮椅上,水泥凳成了他的书桌,摆着笔袋、课本、笔记本,他面朝河涌,读书写字。

  “好像这几天都是在做梦”,早已习惯奔波的龚忠诚和父亲龚海田都有这样的感受。自从6天前被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找到后见报以来,民政、团委等多个部门相继送来轮椅、书本、衣服、棉被,“过年之前开个报摊”也实现在望,突如其来的一大堆“好事”让父子俩“像生活在梦中一样”。

  他最近一次沿街乞讨是在元旦,建设六马路。那天收入“一百二三十吧”,龚忠诚说,这是他行乞以来收入最多的一天了,“旁边的人看见记者在给我拍照,就给得更多”。

  龚海田至今不知儿子地震时捐了多少钱,“不好意思问”,他当时正在老家收割麦子,从电话中得知儿子为地震同胞捐款,他坦言自己不如儿子有爱心,“有点惭愧”。

  颠沛流离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吗?龚忠诚说“这就要看你们记者帮不帮助我了”,这几天在学习的缝隙里,他坐着三轮车行走在上步村的大街小巷,问报摊主怎么卖报,问手机店老板卖哪种价位的手机,问MP3店的售货员修理MP3需要什么技术。

  当他的双手握着铅笔,说起大学生们会“长期”来辅导他时,犹如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学生。他希望一边“补课”提高文化水平,一边卖报积累原始资本,“我来算算,你看,先假设我一天卖80份报纸,每份赚5毛钱,一天就赚40块,一个月就是1200块钱,一年就得再乘以12,对吧”。

  记者问他,如果一切回到过去,突然有一天这些好心人都离开你了,你觉得你能摆脱乞讨的生活吗?

  他说,可能要十几年,“这是时间的问题,但我早就想过做生意了”。(本报记者张艳芬实习生马迪)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