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踩踏事故发生前,政府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16-12-05 20:31 | 来源:新文化报 - 新文化网 2015-01-05 A04版 | 查看:1362次

  编者按:元旦假期前后,发生了两起震惊全国的事故,上海踩踏事件和哈尔滨火灾5名消防官兵牺牲。在哀悼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作出反思,本报的两名评论员,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对这两起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希望能为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提供一点意见。

  这两天,舆论关于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的报道和反思,已经有很多了。我注意到的一个细节是,由于考虑到人流量众多等问题,今年外滩其实并没有组织大型跨年迎新活动,取消了往年举办的灯光秀,一个小型灯光秀在另外一个地方通过卖门票举办。而现场很多人表示,他们并没有听说灯光秀换场地的事情,来外滩就是奔着看灯光秀去的,到了才发现,往年被严密控制的外滩,在这一天却已经成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

  由往年的严密控制,到今年的“自由开放”,政府去哪儿了?特别是从事后披露的信息看,发生踩踏事故的上海外滩观景平台地形狭长,陈毅广场的台阶结构也不利于人群流动,对这些高危地带,正常情况下,需要有应对大量人流通过的特别预案,包括警力配备、志愿者力量、各种保障措施等。

  因为今年政府取消了在外滩的灯光秀,因为跨年庆祝成了市民自发自往的活动,所以当地政府也就没有做什么相关准备。按照当地警方的说法,由于当天人流密集,23时30分发现客流异常增多时,民警已经难以及时进入核心区域,只能采取强行进入的方式。但踩踏一旦发生,再想介入,恐怕为时已晚。

  就如一些有心人观察的那样,这些年,凡由政府出面,以一国之力或一个地区之力来举办一个特大型的活动,出事的可能性反而小。往往是非政府主办的、民间性的一些活动,像灯会、展览会和一些体育赛事,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如2014年1月5日,宁夏固原市部分群众到西吉县北大寺参加已故宗教人士忌日纪念活动,在现场散发油饼过程中,人群相互拥挤,发生意外踩踏事故,造成14人死亡,10人受伤;2012年10月13日,杭州西湖烟花大会烟花窜入看台烧伤百人;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县举办元宵节灯会时,因拥挤造成30多人死亡。

  另外,有人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难!解决空气污染问题,难!真的难吗?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社会管理,的确很难,说实话,简直收效甚微!但另一面,在一些由政府作为主办方的赛会上,这些问题似乎都能被“有效”解决。

  与上海临近的南京市,去年举办过一次青奥会。包括“青奥菜谱”所需的40种蔬菜、14种水果,都要确保重金属、农残、微生物的检测达标。所有从外地运抵果蔬总仓的果蔬原料,都要经过农委、食药监等多部门的检测,一旦发现有农药残留或者相关数值超标,那么所有果蔬就要当场销毁。为了保证饮用水安全,每一辆从物流中心出去的运水车辆,都要有4个“通行证”才能顺利进入青奥赛场。

  去年年底,曾出现过一个热词,叫做“APEC蓝”。据新华社报道,为做好APEC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环保部按照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督查方案,派出16个督查组展开督导检查,共检查企业395家,其中属停产、限产名单的企业317家。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11月7日起调休放假6天。在北京周边,河北石家庄、廊坊、保定、邢台、邯郸自11月4日起,实施了最高一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从11月6日起,山东济南、淄博等六市也采取了这一措施,其中五市还实行了单双号限行。为什么政府一“在场”,问题都能解决?政府一不“在场”,就漏洞百出?这次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再一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现代社会,社会服务分工愈发精细,一个服务型政府,必然不是大包大揽的“全能型”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出现事事都由政府走到前台亲自“操办”的情况,政府更多的责任体现在常态化的社会管理之中。从我们社会未来“成长”的趋势来看,由政府在前台亲自操办的事会越来越少,而公众自发性的社会活动则可能会越来越多。公众自发活动往往是无序的,甚至存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冲突和危机,这个时候,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就凸显出来,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角色和职能的转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报评论员 肖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