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司法”摆渡人间夕阳红

发布时间:2008-12-02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1-02 | 查看:1002次

  “一个锅里抡勺子,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调解时不能只分个是非,判个输赢,重要的是既保护了老年人的权益,又不伤血脉亲情,这才是调解工作的最高境界。”在司法所长卢江林眼里,法律是船,调解是桨——

  【“卢司法”故事】

  调解,不能只分是非输赢

  那天,记者见到的老太太名叫袁素花,今年71岁,家住新疆沙湾县老沙湾镇胡家渠村,丈夫两年前去世,膝下五个儿子,她带着智障的老四同五儿子共同生活。

  矛盾始于丈夫丧礼所收的数千元礼金。袁老太让长子以长子的名义存进银行,存折由自己收存。由于没有在合适场合说明,老二、老三和老五私下犯嘀咕:太偏心眼了吧。

  老五自然有资格愤愤不平:这几年,母亲带着智障的四哥一直跟自己生活,钱却给了老大,明摆着不信任自己,不是偏心又是啥。

  2007年11月5日这天,母亲又把一头奶牛给了老大,说是卖,谁知道是卖还是白给?于是,旧怨新怨纠缠在一起。

  在和母亲争执中,老五丧失了理智,动手掐住母亲的脖子狠狠地说:老大好你就跟老大过去。于是袁老太到沙湾县老沙湾镇司法所找“卢司法”哭诉。

  “卢司法”——司法所所长卢江林经过半个月的分头调查,感觉袁老太的儿子和媳妇人品不错,只是家族中欠沟通。

  摸准脉搏,调解工作就有了针对性。

  卢江林和村支书、治安员一起挨家劝导,采取了“扬人之功、谅人之过”的策略,充分肯定了四兄弟、四妯娌各自为人处事的优点,并充分肯定老五和媳妇的孝心。

  在卢江林的主持建议下,一家人心平气和地拿出一个让母亲满意、弟兄们都能承受的六条赡养协议。

  种种猜疑和疙瘩解开了,争端得以平息。

  签字画押后,长子夫妇炒了鸡、炖了鱼,留大家吃团圆饭。饭间,五子主动给母亲敬酒赔礼道歉,兄弟、妯娌之间相互敬酒,互表歉意。

  卢江林告诉记者,一个锅里抡勺子,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调解时不能只分个是非,判个输赢,重要的是既保护了老年人的权益,又不伤血脉亲情,这才是调解工作的最高境界。

  【“卢司法”故事】

  摆渡,法律是船调解是桨

  2005年3月30日,家住老沙湾镇太平渠村77岁陈建云老汉委托二儿子邀请卢江林破解面临的家庭风险——“儿子亡,儿媳孀,老父遗孤如何养”的矛盾。

  陈老汉老伴早逝,膝下有五男二女。2004年秋,三儿子意外身亡,留下年轻的妻子三妮和年仅3岁的女儿小玉。

  陈家六兄妹担心三妮携走属于父亲的80亩地改嫁,那样就会导致六兄妹的继承权受侵害,如果不早点“小葱拌豆腐”,说不定会酿成更大的家庭风波。

  当日,卢江林通过对陈氏族人及村上知情人的调查,得知80亩地归陈老汉所有。只是从2002年开始,就以一年6000元的价格承包给三儿子了。可惜,三儿子意外身亡,有关80亩地的去向引发六个子女的强烈关注。

  沙湾镇流行一句话,“老婆不让人,土地不让人”。何况这里是产棉区,80亩土地对农民来说,太诱人了。

  既要考虑到陈老汉老有所养,三妮生活有保障,又要确保六子女的合法继承权以及小玉的代位继承权不受侵害,这让卢江林犯了难。

  结合多年调解这类赡养纠纷的经验,卢江林提出了一个三全其美的协议方案:80亩土地所有权归陈老汉,由于其年事已高,无力继续耕作,可分成八份,六子女和小玉各包一份,剩余一份10亩地作为鼓励子女积极赡养老父亲的机动地,由陈老汉机动调整,谁都无权干涉;所承包地一亩80元,每人的承包费于当年11月30日前如数交到父亲手上;不按时如数交钱,将丧失承包权;众子女若能在父亲的有生之年未被剥夺承包权,父亲百年之后,所承包的份子地自然进入继承程序。

  这个公平合理又别无选择的方案,得到了陈家老小的一致赞成。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场家务风波,在爆发前夕化解了。

  也许,有人会说,赡养纠纷都是些司空见惯的家庭小事,无关痛痒。可卢江林却认为:“家庭矛盾事小,如果不及早处理或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事,调解不能等‘火大了再去’,要随时抽柴灭火。”

  卢江林感慨地告诉记者,调解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家和一家的赡养纠纷是不一样的,讲究的是“吃东西合胃口呢,安东西要合子口呢”。

  卢江林告诉记者,法律是船,调解是桨,渡生命近黄昏的老年人到达老有所养的彼岸。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等成为他调解的“尚方宝剑”,让他调解起来腰板硬底气足,当事人服气不说,还及时普及了法律知识,何其乐哉。

  【记者手记】

  写他,5分钟内作出决定

  那是2007年12月11日。写卢江林的想法在落座后五分钟就产生了——他倾听一个老太太哭泣着语无伦次诉说时的神态,他劝慰老太太时那种口吻,甚至他撇下记者送老人回村的举动。同事和当事人的讲述,让我将他的故事告诉读者的想法又强烈了几分:

  ——他支撑着全镇37个村庄的大调解网络。善于把国家的政策法律和乡间风俗习惯融会贯通;2003年以来,登记结案的调解个案457件,今年就调解了81件,成功率在96%以上。

  ——他悟出了一条保证成功调处民间纠纷的法则,将其概括为“四心一彻底”,即:接待当事人要有“热心”;听当事人陈述要有“耐心”;调查取证要有“恒心”;调解时要有“真心”;调解结果力求“彻底”。11年的不懈努力,硬是调解出了一片和谐稳定的新天地。

  ——卢江林调解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最终选择了忍痛割爱,只聚焦他对家庭赡养纠纷的调处,只讲述他维护乡村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点点滴滴,并用流行于新疆沙湾一带的民间俚语做了标题。(记者吴亚东)

(责任编辑:祁建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