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27 15:2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10月09日16:36 | 查看:1931次
王 伟
有一种财富叫“红色基因”,有一种责任叫“传承弘扬”,有一种力量叫“长治好人”。
从“凡人善举”到“榜样引领”,一个个道德模范叠加起城市文明的高度;
从“长治好人”到“上党公仆”,一个个时代先锋挺起太行精神的脊梁。
如今的上党大地,好人精神直抵人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数年如一日忠诚守护百姓的城区平安志愿者巡逻队队长宋忠平
从早年间割肝救父的赵云亮,到给乡亲贴工、贴钱还贴命的段爱平;从三下冰窟救人的孙有山,到倒在一线的扶贫队员索文斌……正是这一个个平凡而熟悉的身影,凝聚起了上党人民不忘初心、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转化为长治发展前行路上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长治好人文化已经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追求。
今年以来,以“长治好人”、“上党公仆”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这盏“明灯”高照,善行义举层出不穷,文明之风拂面而来,一批党员先锋、廉洁模范、扶贫典型、身边好人相继出现在上党老区群众面前,他们创新求变,廉洁奉公,敢于担当的品质与行为,正在激活340万长治人干事创业的热情,文化自信的软实力正积淀为长治实现振兴崛起,努力打造山西经济新的增长极的硬动力。
20余年热心公益的市出租车爱心车队队长牛建民 (秦亮摄)
接力好人 凡人善举传递正能量
从举办之初没有得到居民的认可,甚至出现“冷场”尴尬的局面,到如今参加活动的居民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出现座无虚席的情况,已经连续十多年举办社区邻里节的长治市淮海社区也经成为当地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一张名片。在这个社区的邻里节上,通过共品佳肴、互赠贺卡、手艺展示等活动来进一步加深邻里之间的互相了解,一股和谐融洽、互助互爱的社区文明之风正在逐渐兴起,“抱起团儿来做好人”已经成了社区里新的潮流。
至今连续举办六届长轴社区“长轴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已有52人荣登好人榜。通过评选,大大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质,每一位居民感同身受,已然把“好人社区”作为日常行为举止的一种共识。
六旬老人郭春爱,20年不离不弃守护脑瘫的孙子;“好警嫂”李波,26年来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挑起家庭重担,既要伺候生病的公公和瘫痪在床14年的婆婆,又要照顾因“心肌桥”不能干重体力活的丈夫;农家妇女程莉英17年如一日照顾着智障的大伯哥。除此之外,还有孝敬公婆的 “好儿媳”王枝兰、宋海燕,好军嫂、好警嫂胡举秋、王卫娟……如今,一大批生活中的普通人,以自己平凡的行动和执着付出,在 “长治好人”评选中屡屡脱颖而出,成为闪耀全市的“平民英雄”。这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画面就发生在长治这片热土上,多年来,上党大地上好人持续不断涌现,学好人、做好人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常态。越来越多的平凡的长治人,接过了“长治好人”的接力棒,越来越多的人学好人、做好人,成为好人,好人的力量一直在接力、在传递,生生不息,绵延不已。
美丽长治
塑造好人 道德之光引领新风尚
“倒在岗位上不丢人,完不成任务才丢人”这是老索的口头禅和座右铭。老索就是索文斌,市农机局驻平顺县西沟乡流泉沟、正村、赵店三个村的扶贫队长。调研中,得知这三个村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尤其是野生青翘数量大,仅流泉沟一个村每年就能采摘青翘六七万斤,市场价值达20多万元。然而受天气和传统烘干技术的影响,“抢青”季节正值雨季,不少村民采摘的青翘只能烂掉而无可奈何,或者已经收购的青翘因为不能及时晾晒而白白烂在手里。老索和队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积极联系,终于引进了先进的机械化青翘深加工烘干设备,彻底解决了中药材烘干过程中硫污染的问题,不仅能卖个好价钱,而且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彻底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自今年6月1日驻村以来,老索白天分头入户走访,晚上挑灯汇总调研情况,分析研究扶贫措施直到深夜。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几乎走遍了三个村的家家户户、角角落落。米面油加工产业,种植油用牡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几个月下来,老索廋了,黑了,村里的扶贫产业已经渐具雏形。像索文斌这样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典型还有很多很多,时刻用他们的奋斗向身边的人们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活跃在各行各业,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长治好人,上党公仆。”
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自觉做到不横穿马路、不闯红灯、不翻越栏杆……一系列文明举止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每一位市民以自己所在群体的“文明小气候”带动全市的“文明大气候”。
——积极组织开展“打造好人城市,共筑中国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主题实践活动。
——连续多年开展市县乡村四级 “评好人”、各行各业“选楷模”活动,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组织开展“最美医生”、“最美教师”、“最美干警”、“最美村官”等“十个最美”系列评选、宣传活动,较好地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
——采取自荐与他荐相结合的海选方式,长治文明网坚持每月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推荐自己身边的典型。
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广泛、充分参与评选出的‘好人’,才能过得硬、叫得响、推得开。在这样的评选机制下,一个又一个“长治好人”被发现、挖掘出来。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到百姓干部、党员先锋、改革任务、廉洁模范、扶贫先进,塑造了一大批新时期的长治好人和上党公仆,用道德之光引领社会新风尚,全市上下发现好人、宣传好人、学习好人蔚然成风。
如今,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塑造身边道德楷模已经成为全市引领道德新风尚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市先后涌现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一万多名,有35人入选“中国好人”,众多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不断传播着文明长治的正能量。
传承好人 时代精神闪耀新内涵
长治,好人辈出是有传统的。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上党老区人民就谱写了一页页感天动地的英雄诗篇;建设时期,涌现出李顺达、申纪兰、郭玉恩、武侯梨等一大批叫得响的“好人”。
从伟大的太行精神、西沟精神到石圪节精神、纪兰精神,在长治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从来就不缺少精神力量的照耀。
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更是如此,越是面临压力大、困难多,越需要用革命精神滋养我们的思想,激励我们的行为。
从“贴钱支书”程玉珍、当代“愚公”刘科岐到“一诺千金”的崔贵虎、孝顺媳妇岳雪琴,不断被赋予了时代精神新内涵的长治好人,始终在传承中弘扬,在创新中延续,将好人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振兴崛起,扛起长治担当,全力打造山西重要的增长极。
“在长治投资创业,政府派人来为我们办事,时时处处为我们着想,感觉像家人,做生意更带劲了。”9月23日,在深入产业集聚区采访时,新“落户”的企业负责人纷纷为长治的发展环境“点赞”。“以前,办企业仅办手续至少也需要几个月,有时则更长。现在,不仅手续办理快,而且企业负担也轻了,好多费用政府都给减免了,可以说企业是赶上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城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郭建宝说,他二十年前就来长治投资建厂做生意,受投资环境的影响,企业负担较重,经营下来几乎每年都是“持平”。今年以来,效益明显好于往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为企业减免了不少不必要的费用,这样企业就可以“轻装上阵”,闯市场才有与同行“叫板”的资本。如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争做“长治好人”已成为长治市最鲜明的时代风尚,并由此汇聚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为确保21.7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和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161支驻村工作队,430名驻村工作队员,正奋战在全市390个贫困村;为确保经济的持续好转,千余名机关干部正在370家企业开展帮扶。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不断向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蓬勃开展的好人之城建设,展示着人间真情,演绎着人间大爱,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道德力量。截止目前,51个社区全部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各级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达500多个,市区注册志愿者达10万余人,建立完善了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服务对接系统和志愿服务数据库,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职工群众累计达到55万余人次。在这座城市,每天都有动人的故事发生:一位年轻的母亲甘愿和孩子在大雨中挨淋,却把雨衣披在素不相识的老人身上老人回家后特意写来感谢信;1000多名出租车司机和自愿者组成的爱心车队,十余年坚持接送高考考生,从未间断……
一座城市,因为好人而充满温情,因为好人而向上向善,生机勃发。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