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钱还是个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6-11-23 16:1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1月23日 07 版 | 查看:422次

在2016年“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公益创业项目成为与计划赛和实践赛并列的赛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盲人助行计划”项目获得了500万元意向性投融资。公益项目也能获得融资?没错,最近几年,公益创业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时尚。

根据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的研究,公益创业强调创业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按照公益创业组织实践的主题或者服务领域,公益创业类型分为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组织、志愿公益活动和生态网络混合型四类。

2015年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开展的青年公益创业调查结果显示:“资金短缺问题是公益创业者面临的最大困难,该调查结果验证了公益创业与其他形式的创业一样,在创业初期都面临着资金问题。”

项目实施并已经注册成功的公益创业组织中,有72.22%的被调查者表示,资金短缺是其在公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项目已经开展,尚未注册法人单位的被调查者中,有88.46%的公益创业者表示其遇到同样的问题。而对于那些目前只有计划书的创业者而言,有43%的被调查者表示,因缺乏资金而尚未进行实施。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青年公益创业启动资金规模较小,67.57%的公益创业组织的启动资金规模在10万元以下;18.02%的公益创业组织的启动资金在10万元~30万元。相比商业创业而言,如此小规模的启动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青年公益创业筹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认为,启动资金的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公益创业组织的融资水平。由于公益创投在我国处于萌芽时期,尚未形成一种趋势,相对于有需求的公益创业组织数量而言,目前的公益创投发展情况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

为什么会出现筹资难问题?在汪忠看来,公益创业组织的特殊性质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帮扶,但其从市场角度带有经济效益的商业属性,从而导致公益创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同时,法律地位的不明确,造成公益创业组织的登记注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公益创业组织无法找准自身定位,从而导致注册登记推迟等现象。

调查数据还显示,有87.1%的公益创业组织都会进行社会价值实现效果评估,12.9%的组织尚未达到每年评估标准。汪忠表示,由于公益创业组织与商业企业之间仍有区别,不能直接将企业绩效管理照搬到公益创业组织中,考虑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益创业组织绩效评估。对公益创业组织而言,绩效评价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

汪忠透露,由于公益创业组织如社会企业,在我国尚未发展成熟,其市场运作能力不能像商业企业一样具有较高的效率,只有少部分的公益创业组织能够完成自我造血,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组织收入来源来看,能够实现自我造血的组织比例从2014年的53%上升到59.68%,其他主要依赖企业赞助和捐款等。虽然能够实现自我造血的组织比例在增加,但是仍有大部分的组织无法自我供给,组织对社会依赖程度依旧比较大。

该团队提出,要规范公益创业组织的法律地位,国家应通过鼓励公益创投等支持投资机构促进公益创业组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公益创业组织能够获取合理的资金分配和资助。其二,公益创投机构的存在,降低了公益创业组织的融资成本,也节约了资金持有者的投资成本。

“对于多数公益创业者而言,应适当参加管理能力培训,提升其管理素质。此外,关于组织内部能力的建设,通过培育自身内部资源和能力,获取外部资源,将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并充分利用,为市场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满足社会需求。”汪忠提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