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6 12:22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1月04日 07:30 | 查看:764次
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规模日益扩大、市场不断升温,已成为消费领域新亮点。虽然我国文化消费发展迅速,但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比不大,存在明显的消费缺口。如何更好地引导消费需求,做强文化产业,让文化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当下亟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文化消费需求日趋刚性
从以往的“奢侈生活”到现在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人们的文化消费活动在改善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副研究员金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人均GDP、城镇化率和服务业占GDP比重三组数据相继跨过临界点,构成了下一阶段文化消费发展的宏观经济基础,令文化消费需求日趋刚性,并成为当今消费领域中基数最大、增速最快、变化最多、潜力最大的中坚力量。
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创意研究所所长金元浦看来,文化艺术的消费有不同于一般物质消费的特点。其一,文化消费不同于物质消费的产品消耗,经过艺术消费,文化艺术作品依然存在,它的边际效益不是简单的递减,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其二,文化消费具有公共品的性质,一般不产生排他性,而是具有多人共同消费的特点,消费的人越多越具有规模效应。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范玉刚认为,与以往不同,当前社会已经出现了有别于此前以生产来主导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特征,如开始越来越注重消费,消费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和引擎作用日益显著。人们越来越追求心理的、文化的满足,经济形态出现了一种新的变化。也就是说文化越来越经济化,这主要表现为一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注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很大一部分是由文化、审美等因素来实现的。所以出现了一种潮流,就是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受访学者看来,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金准认为,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超越单纯的硬实力之争,进入到基于文化的软实力之争、巧实力之争的层面。通过发展文化消费,依托文化之根,建立经济之根和社会之根,是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优选”。而发展文化消费,是从消费端入手倒逼供给端,进而强化源头端,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消费的发展有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在金准看来,当今消费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性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消费增长的主力是文化消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产业都属于广义的文化产业范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文化消费的特征是信息化、技术化,文化消费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金元浦表示,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首先是信息消费,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导致我国移动网民数量激增,正在改变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变革消费模式、重塑消费流程,催生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同时,互联网与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在刺激信息消费、带动各领域消费的同时,也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服务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此外,文化消费的发展也有望突破改革中遇到的多方面障碍。在金准看来,文化消费涉及面广、与体制缠绕深、牵动性强,并与财政、土地、金融等深层次领域的改革密切相关。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文化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在金准看来,当前制约文化消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他举例说,当前我国用地管控的体制,主要是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遇到相对软性且变化多端的文化领域,略显有些无所适从。既难以在相对刻板的用地规划中为文化产业精确供地,也难以在高企的商业用地地价中为文化产业开出方便之门。金准表示,没有深层次的改革,文化领域的发展就会步履维艰、难以前行。
金元浦认为,推动我国文化消费发展,首先要将消费者置于市场主体的位置,从市场的角度探讨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以文化消费的需求来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对消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关注精神的、心理的、哲学的、美学的、艺术的和文化的内涵,更加需要安全实用、舒适美观,更有品位、格调和独特魅力的文化品牌和商品。”
金准表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依托“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路径做强文化产业,这些都将进一步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