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8 18:06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2-09-11 | 查看:1034次
孟雅男——老北京叫卖传人
今年33岁的孟雅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清瘦腼腆。但是当他亮了一嗓子,唱出这段老北京吆喝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变成了那个老北京叫卖艺术团的团长。孟雅男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他是老北京叫卖的第三代传人。 从2005年开始,孟雅男跟随京城叫卖真人张振远老师学习叫卖。 为了传承老北京文化,自己掏钱制作一千张叫卖光盘,免费送人。为了恢复和传承叫卖文化,成立老北京叫卖艺术团,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传承这种老北京的声音。
《百姓生活故事》之《老北京的声音(上)》
2011年11月15日
《百姓生活故事》之《老北京的声音(下)》
2011年11月16日
解说:今年33岁的孟亚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清瘦腼腆。但是当他亮了一嗓子,唱出这段老北京吆喝时,他又像变了一个人。变成了那个老北京叫卖艺术团的团长,老北京叫卖的第三代传人。
孟:抖大的西瓜船大的块,其实那个西瓜也不是像船那么大,它就是形容这个西瓜个大,抖大的西瓜船大的块。沙了你的口儿甜,就是这个西瓜很沙,沙了你的口儿甜,两个大。过去几个大,两个大、五个大,三个大,这就代表钱的意思,快吃吧,您赶快尝尝,这西瓜很甜的。
解说:从2005年开始,孟亚男跟随京城叫卖真人张振远老师学习叫卖。对于当年第一次在舞台上叫卖的经历孟亚男至今难忘。
孟:2005年10月2号,记得很清楚那天,10月2号在东城区文化馆搞了第一场叫老北京文化演义。当时就说是老北京叫卖,有一个特色的节目,神秘的节目老北京叫卖。完了老百姓得冲着这个来的,因为已经有几十年没看到这种节目了。大幕一拉开四面八方有推着冰棍车的,有扛着草靶子的,有扛着板凳的,有摇着货郎鼓的四面八方来的,吆喝磨剪子…底下就掌声非常的热烈。
记者:沸腾了。
孟:对对,这个东西哎哟,还这样呢,卖冰糖葫芦的,完了还有剃头的,剃头叫唤头,挑着剃头挑子响两声那个唤头。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等于是我和我老师第一次又把叫卖从人们淡忘的记忆当中,又把它拽回来了。
解说:那是孟亚男为艺术团组织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活动,那一年也是孟亚男开始学叫卖的头一年。而说起那段拜师学艺的经历,孟亚男直言那也是他与叫卖之间的缘分。
孟:在2005年的时候,就是咱们北京有这么几个叫卖的老艺人,然后他们在报纸上就登着,说叫卖的这门手艺要失传了。找一些年轻人就是说传承这个东西。当时有这个张桂兰,还有现在我这个老师张振远(音),他们一块想弄这个。后来就是说找到他们之后呢,老师说你想学这个吗?很枯燥的。然后我说那试试吧。
解说:孟亚男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虽然有曲艺的基础,但是从小在北京胡同里长大得他。对于老北京叫卖,了解得其实并不多。
孟:老北京叫卖其实用现在的话消失灭迹已经大概有五六十年了,老百姓大概在2005年、06年之前,就很少再听到这个东西了。然后接触了老师之后,老师讲老北京叫卖是怎么回事。就是不单单是相声段子里的几段卖菜、卖冰糖葫芦,磨剪、磨刀。但是老师讲它背后的东西,一段一段一段,讲完了之后哎哟,这个东西原来是很深奥的。而且它是带着韵律的就跟唱歌似的,然后非常的好听。这个东西如果要不传承,那么就在我的老恩师他们这代可能就断档了。他们如果一故去了这东西确实就没有了。那么当时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个传承下来呢。
解说:其实自打跟张振远老师学叫卖开始,孟亚男就已经自觉的把传承叫卖的责任扛到了自己的肩上。但是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觉得学叫卖挺难的。而且要在公园里吆喝出来挺不好意思的。要不是他想出了一个学习叫卖的好办法,他还真有可能就此和叫卖分手。
孟:就在天坛公园里,天坛公园里每天老师他有内坛、外坛,就跟溜弯似的。每天就讲今天教你一段卖菜,一会又教你一段卖冰激淋雪花烙,就跟聊家常似的,然后一边走一边走一边聊。但是当时是这样,可能老师这会讲完了,我可能这耳朵听着,听完了之后,这耳朵我就冒出去了。我可能有记不住,当时就头几天的时候就觉得很难,这东西确实太难了。但是慢慢慢慢的到第五天、第六天的时候,觉得这个东西可能还是有条规律可循的。后来我就问老师,我说您这么大岁数了,您想不想出带子啊?
解说:为了给老师出一盘老北京叫卖的光盘,孟亚男开始埋头整理各种资料。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突然对叫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孟:为什么说突然我对叫卖就大的兴趣,其实就在于弄带子这个过程。因为弄带子这个过程后期是我自己处理,当时出了82段。这82段每天我就要在头天晚上10点,一直弄到第二天早上6点,然后就每段每段很细。完了我就一遍一遍听,一遍一遍听。这样弄了大概有半个月,这70多段、80多段,里头大概有二三十段,我突然之间很简单的。第二天早晨还是上天坛公园,老师说你最近吆喝得怎么样?我说我给您处理带子呢。你给我吆喝吆喝,老师说这段怎么吆喝?我吧一吆喝,当时声音就放出来了,放出来之后呢,我觉得不可思议,我说今天这声怎么能放出来呢?这样我觉得可能有门了。从那天开始真正的我下定了一决心这个我研究定了,我肯定弄这个。然后我把电视台的工作就辞掉了,辞到了就专心和老师弄这个。
解说:孟自己掏钱出了一千张叫卖光盘,大部分都免费送人了。但是这事他做得高兴,做得带劲,做完了他又跟师傅说,光出带子不行啊。咱们能不能把这个叫卖恢复一下。老师问怎么恢复呢,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老北京叫卖艺术团。
孟:一下来了40多位,有唱三弦的,有拉洋篇的,有唱北京情书的,但是来了之后都是在那儿叫卖,发挥各自的合唱,然后这个叫卖团慢慢慢慢就组建起来了。这里头有一小部分本身会,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我喜欢这个,就是我就来到这个团了。现在大概有20来位就是从05年什么都不会,一直跟着团6年,慢慢慢慢学,到现在是团里的主力。
解说:从那以后孟亚男就和老师一起,带着大家学习和传承老北京叫卖。孟亚男更是努力的创新,他不仅发明了一套学习叫卖的方法,还创作了新的作品,讲述老北京叫卖背后的故事,请您继续收听故事的下集。
(老北京叫卖)
主持人:真的是太好听了,我都舍不得把这声音拉下来。
男:对,这韵味这味道。
主持人:是。好像又把我们带到了老北京的胡同里面,说过去叫卖的这些艺人们真不容易,卖东西的同时还得会唱两句。
男:的确,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传承这种老北京的声音,老北京的吆喝声。
孟:蜜来葫芦,冰糖多来葫芦。
解说:昨天的故事里我们讲到,2005年27岁的孟亚男拜京城叫米真人张振远( 音)为师,学习老北京叫卖。从那个时候起,孟就把传承老北京叫卖的责任扛到了自己肩上,并且辞掉工作,全身心的投入进来。2005年他和老师一起组建了老北京叫卖艺术团。之后他还创作了一个新的作品叫《老北京那人那事》,还原了叫卖的生活场景,讲述了老北京叫卖背后的故事。
孟:你比如说叫卖里边像两个人打鼓的,打鼓的说,有碎铜烂铁的我买,有金银首饰的我有,有朝珠朝靴的我买。两个人一见面哥哥,最近您又上哪去了?我上了一趟关外。又淘到什么宝贝了吗?这哪有什么宝贝吗?兵荒马乱的。我瞅您哪,这件就不错。怎么着?你想要啊?那当然了我们家有一件您给匀给我怎么样,那咱拉拉手吧。这就是我编的,其实也不是编的。过去的场景,就是为了还原它的场景。你光叫卖的话,他喊一句,有朝珠朝靴我买,他喊一句我废铜烂铁我买,就过去了。但是现在就发展到拉拉手吧,那行,拉拉手,伸到袖子里。过去谈买卖谈价格都是谈到袖子里谈,这个整,这个零您看怎么样?哥哥哟,您要是吃面也得让弟弟我喝点汤不是?那咱再来来?再来来。您看这个整,这个零您看行不行?这趟活啊,肥也肥不到哪去,瘦也瘦不了多少,就这样吧。这东西可归我了我给您点点?把钱给人点。那一会咱船上见,等于就把他叫卖背后的东西,我就挖掘出来了,年轻人他没见过这个。我让年轻人知道过去做买卖谈价格是这个样子。
解说:曾几何时,叫卖是走街串巷的商贩们谋生的手段。老北京的叫卖声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代表着人们对北京城的感情。但如今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叫卖已经很难听到了,因为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变了。
孟:卖豆汁,卖麻豆腐的。豆汁、麻豆腐,那过去老北京解决甜酸豆汁,豆汁粥,他是这么吆喝的。过去老北京说卖破烂,有破烂我买,有破烂换去灯儿(音),是这样吆喝。现在那个小区里面天天都有收废品,都这样吆喝了。他就是已经改革了,你要让他按照过去那个吆喝老调吆喝肯定不行。你现在卖菜都是黄瓜1块2一斤啊,5毛钱一斤啊,买新鲜黄瓜啊。大娘您买点茄子?都很快的。你要按照过去的茄子黄瓜加扁豆,还有点辣青椒,你要这一天的人都不买菜了,都跑你那儿看你吆喝去了,一大堆人天天就看你这个,有些东西可以按照过去的,就像磨剪、磨刀它可以还是按照过去老的这个流传下来。但是有些东西肯定是不成了。
解说:6年了,孟亚男执着的在叫卖声里,寻找着老北京的市井风情和文化韵味。他说虽然现在叫卖已经被列入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叫卖的传承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孟:很多人都觉得,不就弄点服装吗?带一个瓜皮毛,我这儿搭一个白手巾,我这弄一围裙我就喊叫卖。其实不是那样的,叫卖它是有规律的,它也是有范本的,它不是说你瞎喊。你要弄叫卖,必须把它的声音真正的研究透了。研究透了之后,你再开始。
解说:其实如果不是经常听,不少老北京的叫卖声,确实很难听得明白。而要把老北京叫卖学会、学好,学得像,就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了。而孟亚男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叫卖艺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办免费的叫卖培训班。
孟:为什么想到要弄培训班呢,因为之前都是像张洪张老师今年80了,他说我可以免费教大家,他是教80的,来学的是70的,差不多多少岁。要都一故去了,这东西确实就没有了。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有一些年轻人能够学这个,但是有一些年轻人,包括有一些喜欢这个的人来学,他觉得学这个很难。就是说,你告诉我了,我怎么背啊?或者什么的。所以今年我开办叫卖班,我就想了一个很独特的方法,就是拼音教学法,拼音教学法我就写上。卖…大小金鱼这段好比说,我就告诉他,你们听,大小。虽然是大小,大家其实它不是发大小的音,它是发消的音,打消,我就给他注上发打消,打消你积极性,我就告诉他打消积极性,第二次它是比小,小金鱼。这样有些老同志他觉得我汉语拼音我不是很熟悉,那可以。您家有孙子没有?有。有孙女没有?有。不熟悉的回去问他们,问他们的同时,你也把这个叫卖传承给他们了。
解说:虽然我们不能断定孟亚男的拼音教学法是不是学习叫卖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孟亚男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他很用心。今年他收了5个徒弟,其中最小的只有5岁。他说有这么小的孩子喜欢学老北京叫卖,他觉得很欣慰。
孟:你教了,他用心学了就是在很好的传承。这样慢慢慢慢,现在我的这些年轻一代的小徒弟们,都还吆喝得不错。你只要你用心教,包括这些来团里学的这些学员也一样。只要学,他都能学会。有年轻血液的,新鲜血液吸收进来了。老百姓就说这门艺术没断。所以,今年我拜师的时候,有一个书法家,就一个老先生给写了一幅字,叫祖宗香火不断,叫卖艺术不绝,就是说这个东西后继有人了,很好。
解说:在过去的6年中,孟亚男在这份几乎完全没有经济回报的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的付出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不过从去年起,已经成家的孟亚男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又找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只在业余的时间继续传承叫卖。高亢的吆喝,婉转的叫卖调,这已经是北京城里很少能听到的声音。但这声音仍然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陪伴着孟亚男,带他回到有关老北京的记忆里。
孟:就是写东西都是晚上写,包括做一些后期的东西,你晚上夜深人静了你就在琢磨。这个段子应该是配什么音乐呢。你找好音乐之后打开电脑,音乐一起,然后你小声吆喝着,这个场景应该是这个样子,那个场景应该是那个样,它就出来了。很美的,就是回到过去的那么一个场景里头。
主持人:好,那这故事我们听了两天,也是欣赏了不少的老北京叫卖,有机会真得到他们的说唱团去看看他们的演出。
男:没错。那节目结束之前我们再来说一下今天的有奖收听环节,今天的问题是有一位收藏家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叫做《最文明》,那么这位收藏家就是马未都。恭喜手机尾号8468和6153的两位听众获得了价值一百元的风华影剧院电影院电影票。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