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2 19:56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2-09-11 | 查看:1246次
徐大伟——自掏腰包建免费图书馆
徐大伟来自山东海阳一个农村,2003年年初,他揣着兜里的四百多块钱来到北京闯荡。在这么多年的打拼中,徐大伟从来没有停止过阅读;靠着自己的努力,他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他说,正是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所以他也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鼓励人们读书。2010年4月1日,徐大伟在北京国子监街官书院胡同建立了一家“民间流动图书馆”,来这儿的人都能免费拿走自己想看的书,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看完后,尽量传给更多的人。
图书馆开馆两年多,大伟累计捐书的数量已经快5万本了,自己也在上面花了六七十万。在他看来,一本书传递的不只是这本书,随着书一起传递的有温暖、也有爱心,还有分享的理念和精神。每个人都来传阅图书,用大伟的话说那才叫“有意义”。
《百姓生活故事》之《传递书香(上)》
2012年2月2日
《百姓生活故事》之《传递书香(下)》
2012年2月3日
解说:在雍和宫西边,紧挨着国子监的一条胡同里,有一家图书馆,只要您喜欢阅读,就可以到这家图书馆里,挑选一本您喜欢的书,登记之后就可以带走阅读,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前天,记者来到这家图书馆推门进去,正好有两位读者在选书。
工作人员:选好了吗?
读者:好了。
工作人员:我给您登记一下。
解说:每次读者选完书,准备带走的时候,图书馆的管理员都会叮嘱上这么一句,看完传给其他的人,答应把书读完之后传给别人,就是这家图书馆赠书的唯一条件,这听起来还挺新鲜的,那么您要问了,这家图书馆免费赠书究竟是图个啥呢?来听一听图书馆创建者徐大伟的说法吧。
徐大伟:其实我们图书馆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真正是中国第一个赠书馆,可以说全世界第一个赠书馆,以前我的图书馆是借和还,我借给你以后还回来,现在我们赠给你你传下去,因为我们就是公益赠书尽情穿越,他提醒每一位读者要把它传下去,这我们大家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让这个书流动起来,让我们越来越多人受益。
解说:听得出来,徐大伟是抱着一颗公益的心在做图书馆这件事情,他要让书流动起来,要让每一个人受益,大伟之所以这么想因为是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徐大伟来自山东海洋一个农村,2000年大专毕业后,辗转到烟台、大连等几个地方,在罐头厂压过瓶盖,在海边卖过鱼,从小就酷爱读书的徐大伟,对这些工作并不满意。2003年年初,大伟揣着兜里的四百多块钱,就来到北京闯荡。
徐大伟:我来北京的时候正好赶上非典,胡同里住在一个小平房里,连个暖气都没有,我那个时候看书,为什么看书?看书能陷到里去,因为我一不看书饿,真的是连饭都吃不上,吃方便面吃了大约半年的时间。
记者:那半年干吗,就是看书?
徐大伟:就是看书,大家都没有工作,每天我就在屋里看,中午有太阳的时候我就在楼顶上看,房东都看傻了,房东说孩子你出去走走吧,你怎么老看书,成书呆子了,没有人理解我,但是我知道我看书的价值是什么。
解说:靠着这股劲,大伟在之后的时间里也一直孜孜不倦地看书学习,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成长,大伟逐渐从一个农村学子蜕变成一个策划专家。
徐大伟:我那个时候就特别喜欢广告,好多人告诉我说你不适合做广告,你农民出身学会计的,一个学会计的你怎么能做广告呢,你懂广告吗?你知道什么叫策划吗?你知道什么叫品牌吗?你知道什么叫中国企业吗?你不知道你做什么策划?很多人跟我说,我就跟自己说我肯定行,等着吧,我只要每天学习,每天坚持下去,把我的想法付诸先生,我凭什么不行,我肯定比他们还牛,事实证明我真的做到了。
解说:大伟说当初落魄的他能有今天,一切都要归公于读书,所以这么几年中,他一直都在通过写博客的形式鼓励他多读书,时光到了2009年的春天,大伟的脑子里头突然蹦出一个点子。
徐大伟:很多大学生给我留言说,看什么书呀?我们不知道买什么书?我就想你不知道买什么书,我这儿有书,我就列了一百本书给他们,他们说你这本书特别好,我们去网上看了买不着,我们不方便买,我说我可以赠给你,我突然间一下子想通了,那天晚上2月25号晚上,我说我可以赠给你,我那时候名字叫好书既赠活动,免费赠送给你,就是你只要留言我不须任何条件,只要你的信息是正确的,你邮编地址姓名都是正确的,连电话也不要,我们开始寄,那时候寄一百本很快呀,一个月不到就寄了,后来以后就发现这个事情太好了。
解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大伟每天上班的时候,手里总会提拉着一个塑料袋。
徐大伟:那时候我上班标准动作是什么?提拉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面装着书,早晨上班每天就这样,中午去寄书,寄书花很多的时间,寄书要每个人都写清楚,写清楚以后每个装上封起来,每个都要称秤的,我一次寄二十本,二十本等,起码得半个多小时才能弄出来,每一本秤完标上价,我把钱给他,每天标准中午就干这件事情。
解说:刚开始的时候,大伟寄给网友的书都是自己多年以来收藏的书,要知道这些书可是从大学时候就开始跟着他好多年了,把一本一本书都寄出去,是谁也都心疼啊。
徐大伟:开始和大家都一样舍不得,特别特别好的书,我觉得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太大了,这书可以看两遍,可以收藏,并且买买不着了,一开始可能有五百本,后来说不捐了,然后就说这一百本不捐了,最后这十本不捐了,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来,我不拿出来这个事情也做不成,你心不正,你心不纯粹,你没法做成这件事情,我到现在全部拿出来了。
解说:没错,要做就做得纯粹,做得彻底,渐渐的大伟觉得,光在网上赠书效果比较有限,这个时候大伟决定开设一间实体图书馆,配合网上一块赠书。
徐大伟:接手一年多,有一天我突然想,我们就干这个图书馆,那天我想到以后,上午想到下午就来到这个雍和宫附近,为什么来这儿?我当时想象在一个小胡同里,一个小四合院,我就找一个中介公司,中介公司两个小伙子骑着摩托车拉着我装胡同,一个房子一个房子,看了可能第十家,看了几个小时,我们觉得今天看不上了,突然天黑的时候看到这个地方,我说这个地方太好了,为什么太好?第一观书院胡同,小但是独立的院,不受人打扰,第三胡同深进来的,外面也不吵,适合阅读,适合看书,旁边就是国学胡同,就是国子监,我说太好了,天意嘛。
解说:从2010年10月份起,国子监街观书院胡同里头,就有了这家民间流动图书馆,整个图书馆大概只有不到20平方米的面积,靠墙摆着八个书架,文学、政治、少儿、养生等等,一应俱全,既然经典的也有畅销的,图书馆开馆一年多,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周边的居民。
居民:我就在居委会上班,他是我们这儿片的嘛,所以我们老上这儿来,闺女双胞胎女儿也老上他这儿来借书,他特别爱上这儿来借书,挺好的,做的这事真是挺好的。
解说:叫好的不仅有周边的居民,采访的时候,我还注意到图书馆的书桌上摆着一本留言簿,上面写满了感激和支持的话语。
记者:我看上面留言本上,这是哪儿的人都有吗?
工作人员:对。
记者:韩国的、俄罗斯的,波兰的,国内像黑龙江、西安的,南京的。
工作人员:很多,大年初一都有。
记者:我看还有清洁工什么的。
工作人员:清洁工他们外面打扫卫生的,打扫完之后他们一天都在这儿,所以没事看本书,现在就是说北京北京那个杂志上,就把我们图书馆设为一个旅游景点,也是网友们加的,可能说是的逛雍和宫一定要来民间流动图书馆看一看,带一本你喜欢的书。
解说:大家说好那才是真的好,可开设图书馆背后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徐大伟自己知道的,这一年时间里,徐大伟和他这家民间流动图书馆究竟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明天的故事我们将接着为您讲述。
昨天的故事里我们说到民间流动图书馆开馆一年多,全国许多地方的读者都成了受益者,也有一些来自韩国、俄罗斯等国的游客在逛完了雍和宫之后也顺道来这里走走。徐大伟的这份公益之心也获得了他们的肯定和赞扬。不过对民间流动图书馆的质疑声大伟这两年也听到了不少。
徐大伟:创立的时候一大堆人进来了,质疑,我就在这儿坐着他不知道我是徐大伟,也不认识我,说这个人是做广告的、做策划的,肯定是想做广告,把自己树立的多伟大的这个意思,说了很多闲话,说完以后就拿书,每个人都拿一本,我们不是有一个本子要登记吗,光留姓不留名,留电话号码缺一位数,再就是留错的号码,整个十几个人全部是这样的。
大伟说对这些质疑他都是包容的,他认的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理,所以无论是支持也好质疑也罢,他都看得很淡,比起这些他显然更看重书拿走之后能不能一直给传下去。
徐大伟:很多人是不传的,很多人会有这个自私的想法,因为我们每个月都有班长值班人,我在值班的时候,很多人当场就说我说你一定要传下去,我不传我要收藏这本书,我说我们的理念是传下去,把这个书传下去让更多人受益,他特别不理解,没有,他来了好多次了,他以前都没有传过。
按照图书馆的管理规定,只要读者想看简单登记一下就可以把书带走,虽然每本书上都盖有敬请传阅的章,但图书馆并不能够保障每一本赠出去的书就一定能够传下去,更不能强制读者去传阅,所以大伟只能寄希望于每一个把书带走的人。
徐大伟:我是这么想的,只要他看了也行,他传出去更好,他没有传但是他起码看了,他看了他受益,他在看了可能他的家人也在看,我们只能信任每个人,觉得每个人都能把这个书传下去,很多人可能一开始拿不传,第二次再拿不传,第三次再拿不传,第四次突然间感觉我不传不对了,不好意思了,我家里这么多书都是图书馆赠送的,所以他突然有一天觉悟了就传出去了,就有这么一个过程。
大伟介绍说现在图书馆每天大概有二三十个人来看书索书,远没有达到他一天一百本的期望,所以从刚开始赠书的时候他就一直想着能够主动地走出去,不书赠给更多的人,出生在农村的大伟,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开始向农村的中小学赠送。
徐大伟:广州有个叫王小青的女孩子,支教老师,她知道我赠送,我给她赠过很多书,她说我们的学校你能不能给赠点书,我一想给学校赠书更有价值,马上我们起了名字就叫希望书角工程,就是一百本书一百本书捐,我们希望这个书发给学生,学生看完以后再传给下个学生,校长一开始不理解,后期校长说不行给孩子们孩子们回家弄坏了怎么办,孩子不拿回来怎么办,我说你得相信每个孩子,今天这本书是谁拿去的,你什么时候能看来你还回来,所以他们在班级里成立一个流动图书馆,然后弄个图书管理员很认真地登记,都拍照片给我们看,这本书谁拿走的,几月几号什么时候还给我们,这就挺好的。
一年多一来大伟这间民间流动图书馆已经先后向广东、湖北、江西等省份的64所小学捐赠了图书,每个小学一百本,去年的七月份这家图书馆做了一次他们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赠书活动。
徐大伟:一个读者是西藏的他来看书,他觉得这个挺好,他看到我们希望书角,说我们西藏更需要书,正好这个事情我大舅听过了,说弄到西藏去也行,我们就探讨,有一次我们约他聊这个事,他说可以我可以做这个,他就联系,当初说捐多少本,一开始说捐五千本,我说去一趟不容易咱捐一万本,量大一点,他就特别好,越多越欢迎,我们一下弄一万本,这一万本书我们要买回来,盖章装袋,50本一袋子,装起来,一袋袋装起来然后再整理,雇车来以后再装到车里,两个礼拜才送到,光邮费就花了一万块钱。
大伟是希望这些孩子像他一样从小就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徐大伟:我的口号是让每个孩子爱上阅读,城市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他买书,有这个条件,农村孩子买不上,也没有钱买,所以我们希望把这些书给真正需要书的人,特别是农村地方,那都是财富,你看孩子们发回来的照片,发回来的感谢信,我们特别感动,他确实看到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安徒生童话,什么母亲啊,很多书都没有见过,但是他现在看到了,他现在培养的习惯是一辈子,他这么小爱上阅读这一辈子喜欢。
感谢信、照片、锦旗贴在或者挂在图书馆阅览室墙上的空白处,传递着受赠农村中小学的谢意,除了赠书给学校大伟和他的同事们也要上街给路人赠书,效果是时好时坏,采访的时候他给我讲了去年冬天他们在西单图书大厦门口的一次图书赠阅经历。
徐大伟:很多人不相信你的这种行为,他说你为什么要赠给书给我?你是要做广告吗?你给我一本书干吗啊?还有更为离奇的就是看都不看你,两个手插着口袋里,连理你都不理你,就是躲着你老远的,很多年轻人我就特别失望,我不看书不看书,甚至稍微大的说冷天你给我本书干吗,冻不冻人,我怎么拿啊,就是给我讲这些,我心里很不舒服,感觉大家对这个书是这样理解的,他觉得这个书不是他生活的必须品,他不觉得人生需要看书需要精神的充实。
怕大家不读书这是大伟所最担心的,所以从09年到现在他一直在免费赠书上投入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天他都会拿出一半的时间放在图书馆上,图书馆需要每月买一次书,从确定买哪些书到买书上架,一般都会花去他三四天的时间,而经济上的开支就更不用说了,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已经花去了六七十万,他的一些付出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大伟说他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下去。
徐大伟:我的理想是一定要坚持下去,我的话说的绝对了,公司关门这里不关门,我卖房子卖车我也得把它撑住了,不但我要干,我要我的儿子干,我的儿子干了孙子干了,大家都分享这个理念,每个人改变了,你的岗位改变了,你的企业改变了,单位改变了,然后国家就改变了,国家改变大家都受益。
在大伟看来一本书传递的不只是这本书,随着书一起传递的有温暖也有爱心还有分享的理念和精神,每个人都来传阅图书,用大伟的话说那才叫有意义。
徐大伟:这个东西没有多了不起的,只不过是我先做了这个事情,很多人都能做到,你说我没有这么大的精力和能力去做图书馆,你把你自己家里的一百本藏书无私地给大家流动起来,起码给同事朋友这就是一个好现象如果你做了这一件事情很多人会感谢你,你会享受到幸福感,你会很快乐,你觉得特别有意义这个事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