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01 21:27 | 来源:贵州都市报数字报2016年09月29日 第B04版 | 查看:1074次
校企合作有了新模式
学生学习陶艺。
学生在做木雕。
图文/本报记者 段艳
身穿浅灰色工作服的张光友同学恭恭敬敬地把茶端给师傅喝上一口,然后师徒俩又继续开始制作牙舟陶。在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像张光友一样有着“学徒”身份的学生很多,他说,这不是以前的师傅教徒弟方式,而充满了“现代化”。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按照全省现代化职业教育布局,清镇职教城将作为全省现代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体和示范区,率先探索发展适应需求、相互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让现代学徒制在清镇职教城落地生根,打造技艺精湛的“工匠”队伍。
现代学徒制 在实践中学习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的中国陶器,太漂亮了。”在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陶艺工作室,今年读环境艺术专业大专二年级张光友回想起选择学习陶艺的初衷,激动地说,观赏中国陶瓷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张光友走进宽敞明亮的工作室,看见展示陈列空间、教学空间、会客空间、制陶区、烘干区、上釉区、灌浆区、制模区、拉坯区和烧制区等等,那一刻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陶艺。不过,谁想到这一个简单的决定,让他幸运地提前体验职场,在实践中学习。
从最初的炼泥开始,到成型、脱坯、修坯,再到最后的上釉、烧制,直到最终产品的形成,他和很多同学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成。“如今我们的很多作品可以放到市场上售卖,我们直接参与到企业中进行生产制作。”他说,现在主要是做贵州牙舟陶。
如今,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机械工业学校、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形成共享互用实训室,并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同时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分批到工作室进行陶艺教学及研究生课程研究,教学资源得以最大利用。
产学研一体 缩短校企距离
“工作室是以服务教学为主体,积极开展产学研的项目引进理念成立的。”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室负责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肃教授介绍,2013年7月,学院正式成立“张肃”大师陶艺工作室,位于学院第一实训楼内,隶属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教学采取与企业生产相一致的工作流程。
师生们不仅一起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同时也进行科研项目及新产品开发,包括与贵州牙舟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发酒产品包装、与贵州核心物语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进行陶瓷与核桃结合的新型工艺品开发;还承接校内外礼品定制、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定制、家装陈设品定制等生产任务。并与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贵州牙舟陶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省旅游产品研发中心签署了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工作室的成立,为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提供了有力的教学保障,帮助学院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教学的模式。”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阎处长介绍,这是一种现代“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达到实际生产现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的技能在学习中得以较大地提高,最大限度的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距离。
校企合作 创新办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同时,组建职教集团,搭建合作平台也是清镇职教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方式之一。2014年10月,经省教育厅、省水利厅批准,由水投集团公司和水校牵头,成立了贵州省水利职业教育集团,设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
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的模式,为职教发展打开了工作新局面,但是也面临财政投入资金不足的困窘。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陈院长介绍,成立贵州省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后,水投集团公司与省水校开展校企合作,发挥投融资平台优势,省水利厅将省水校老校区资产评估后划转给公司,由公司融资解决学院建设的资金缺口。并利用自身实力、信誉和行业影响力,引进云南建工集团等参建单位,通过“竞争性谈判+融资代建模式”方式破解建设进度难题。
另一个难题是校企合的持久化,而搭建一个执行层平台,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无疑是一种较好的举措。因此,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校企双方积极推进以行业为纽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新模式。
“企业参与学校后勤、物管等后勤业务的经营管理,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陈院长介绍,校企合作,共同创新办学模式,共建实训基地,按照“市场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的原则,拓展培训业务,优化专业设置,共同培养双师队伍,公司选派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弥补学校专业师资的不足。
强强联手 创新校企新局面
省水投集团主要负责全省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的投融资及建设管理,是实施贵州水利建设“三大会战”的主力军。集团急需大量的水利专业、金融专业和企业管理人才。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历经近60年的发展,学院孕育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型人才,被誉为“贵州水利人才摇篮”。
经省教育厅、水利厅、水投集团公司和职教城管委会共同商议,由省水投集团公司独资成立贵州职教产业发展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后勤保障和经营管理”的方式,切实解决以前学校后勤社会化,私人承包管理学校资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职教产业公司正在规划建设清镇职教城绿色蔬菜直供基地、绿色公共交通系统、学校集中供热系统、智慧校园系统、公共配餐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与职教城师生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
贵州职教产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张然介绍,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与学院发展战略的有机衔接,创新发展国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目前清镇水职院第一批次1818名学生已经顺利入住,企业强大的后勤保障显现成效。
校企“联姻”带动“预就业”
他尽管每年一到毕业季,都会有人呐喊“压力大、就业难”,但是,在清镇职教城却是另一番景象。
“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招聘会,特别是毕业季,除了很多职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职教城也会组织举办大规模招聘会,招聘大户都是校企合作企业。”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毕业生供不应求。
“当时我们班有的选择升学,但我还是想早点就业。”如今已经在一家装饰企业工作的往届职校生杨春华回忆说,当时参加校园招聘会,很多企业都是校企合作企业,看中两家,因为之前在其中一家实习过,所以当场就被录用了。
建筑装饰专业的陈亮如今也已是一家建筑公司的主管,他说,自己是“预就业”,还没毕业就被校企合作企业看中了,一毕业就直接上班,没有经历找工作的纠结。
学校副院长张隽介绍,校企“联姻”使职校与企业关系更加紧密,对专业和人才培养的调整周期相对较短,灵活的机制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接“地气”,一般来说,职校生不愁找工作。一家校企合作企业董事长王俊表示,一方面公司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清镇职教城很多职校提前让学生进入“准企业化”的工作转台,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我们公司在设计方面有非常繁重的业务,但这些设计系的学生来这边实习后,比我们想象的效果要好很多,年轻人更大胆,思维更创新,更有想法。”王俊说,通过与职校的合作,学生从大二开始,大部分时间就已经在来企业实习,这比传统的纯书本知识灌输,显然更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企业用人需求。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