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10 21:41 | 来源:中国军网 2016-2-27 07版 | 查看:1053次
刘亚洲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秦天主编、吴东峰撰稿)由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拜读书稿,感觉著作叙事在当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936年的夏天,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一位美国人走进延安,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采访。这个人就是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此时,红军长征刚刚结束,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先后到达陕北会师。斯诺见到这样一群衣衫褴褛却生气勃勃、装备落后却斗志昂昂的红军官兵,感到无比震惊、好奇、着迷。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斯诺开始了深入采访,细细追寻。
1937年10月,全面反映斯诺延安之行的新闻纪实作品《西行漫记》(英文版名《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立即受到世界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经回忆说:“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
他们是那样英勇,大无畏,那样藐视死亡和苦难,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正是这样一群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青春姿态投入抗日战场,创造了历史。他们的一生,先为反抗压迫而战,继为反抗侵略而战,再为反抗独裁而战,直至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
如今,《西行漫记》已经成为见证、了解、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著作。《西行漫记》的封面照片是一个英姿勃发的红军小号手,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照片中的“小号手”是谁。直到1972年2月斯诺病逝,潜伏的“小号手”才终于现身——他就是当时的红一军团教导营总支书记、后任解放军海军学院院长的谢立全。1955年国庆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全军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和少将800名,他们被统称为“开国将军”。谢立全是开国将军之一,是斯诺采访过的众多红军官兵的缩影。他们无疑是具有强劲的生命活力和灿烂人生历史的人物。他们的经历,既是他们自己生命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历史的辉煌篇章。
从1946年斯诺访问延安,到1951年英军元帅蒙哥马利到访新生共和国,警告西方世界“千万不要与中国军队在地面交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断引起全世界的注目。他们在这一群人身上看到的是惊人的勇敢和无言的威慑。
这一群人绝大多数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即便出身富裕者也历经磨难。一无钱,二无权,草根一族是他们参军从戎的“深厚”背景。但是,一穷二白、目不识丁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著名战将,反而为他们排除了某些思想上的束缚,反而使他们迸发出一种赤裸裸的忠诚和勇猛。
这一群人的非凡战斗经历,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观,更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他们的成长之路,不是在院校,不是在机关,而是在杀敌立功的战场。他们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他们的为将治军之道。“功名只从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这一群人是心态和心灵特别干净的人。他们的内心极其强大,因为心中永远有信仰。信仰,是他们的红色基因,是绝对忠诚的动力源泉。绝对忠诚,就是为了信仰不惜凛然赴死,以死相拼。他们的忠诚都是生命原色。对人民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浓浓地凝聚着东方的、民族的、党性的,甚至血浓于水的精神内涵。
这一群人并非圣贤,也非完人,他们只是在非常之时干出了非常之事,他们是有血性、有个性、有锋芒的一群人。特别是在战争年代,他们的泥土味、火药味、血性和锋芒,实际上远远超过了我们今天的想象。
本书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不是将军传,也不是战争史,而是数百位将军的集体“亮相”,共同“口述”。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例,以零距离采访的史实和笔记体史笔的形式,整齐列队于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出生入死的命运轨迹,苦难辉煌的人生历程,大智大勇的战争功勋,舍生忘死的英雄品格,折射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高原。
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生存发展。精神鄙俗必然带来行为的鄙俗,精神高贵必然带来行为的高贵。
今天,斯诺所描写的这样一群人,仍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中。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