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9 22:48 |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6-06-06 B04版 | 查看:811次
◎作者: (美)丹·比特纳 邓峰/译 ◎中信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
我不希望从蓝区中得出的经验转瞬即逝。我们已经用科学揭示了长寿、快乐、健康生活的某些秘密
在我的第一本书《蓝色地带》(The Blue Zones)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后,我受邀参加了若干电视节目——《早安美国》《奥普拉脱口秀》《今日秀》《头条新闻》《福克斯与朋友》,并接受了CNN医学记者桑杰·古普塔的访问。总共有数十场脱口秀。不过话说回来,即便蓝区出现在新闻头条中,我也清楚地知道,在我之后,还会有其他的健康专家出现在同一个节目中,坐在我那个位置,推广另一种观念,另一种饮食,另一种保持健康的方式。
我不希望从蓝区中得出的经验转瞬即逝。我们已经用科学揭示了长寿、快乐、健康生活的某些秘密。对于我们所从事的研究来说,如果能用这些发现帮助人们活得更健康,无疑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知道,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一套新的膳食方案。饮食习惯的确是关键,但它并不是事情的全部。
所有的研究都显示,起作用的不是膳食,而是蓝区的生活方式。遵从蓝区之道,意味着改变生活方式与环境,而不只是换掉平常的菜单。如果这些理念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结果又会怎样呢?我开始想,会不会有社区想要成为一个蓝区:按照蓝区人们的习惯,改变自身,让自己变得更健康,像蓝区那样让优良的生活方式与时俱进。过去是否有人成功打造过新的蓝区呢?
我开始研读医学健康著作,寻找案例,而且的确发现了一个例子:在20世纪70年代的北欧,有人在一个偏远地区进行了一项大胆的实验,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结果。按照当时的若干标准评判,芬兰的北卡累利阿地区算是世界上最不健康的地方。但是,在佩卡·普斯卡的带领下,一组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学家与公共卫生人士设计了一套草根式的策略,改变了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也改变了当地的健康与生活状况。
由于上述变化,在北卡累利阿地区的17 万劳动年龄人口中,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了80%,癌症发病率降低了60%。在了解了这个项目并给普斯卡去信交流后,我决定亲眼见证一下。我需要知道这个充满决心的团队是如何改变整个社会的健康状况的。
同样的事情能否在美国重现呢?我们正身处一场健康危机之中。如果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30 年,美国人当中将有3/4 的人超重或肥胖,半数人将患上糖尿病。和1970 年时相比,美国人的体脂已经增加了1/5(差不多是3加仑的赘肉,11 立方分米)。事情不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的研究显示,如果美国人能效仿蓝区居民的做法,每人便可平均减重约9 公斤。心脏病发病率可以下降大约一半,糖尿病和特定癌症的发病率则可下降至1/5。平均每人可以比现在多活8 个愉快的年头。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在我看来,想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我们过去或许走错了方向。或许我们需要把视线从个人饮食与锻炼安排上移开,转而关注社区本身,关注社区能为人们的改变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如果想让城里的人们健健康康地多活几年,或许我们需要重塑整个城镇。将蓝区的原则灌输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这个想法让我激动起来。从早餐桌上的食品,到学校自助餐厅中的午餐;从一个人的锻炼方案,到街道上的自行车道。这样一来,所有年龄段的居民才会不断地被推动,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做出更健康的选择。毕竟有人在芬兰北部做到了类似的事情,难道我们做不到吗?
(连载五)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