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高兴 30年收养资助120名孤儿

发布时间:2009-03-01 08:00 | 来源:2009-03-01 工人日报 | 查看:1859次

  
55岁的李文哲是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一位普通职工,3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义务收养和资助了120多名孤儿和贫困学子,并把他们培养成材——“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高兴”

  尽管已经是初春,但东北依然严寒。早晨4:30分,天还没亮,李文哲就从热被窝里起身了,顶着寒风,他独自一人来到锅炉房里烧起了炉灶,开始为孩子们准备一天的早餐,他得一直忙到目送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才能坐下来喘口气。这样的日子,55岁的李文哲已过了35年。

  说起收养孤儿、贫困学生和办福利院的事,李文哲动情地说:“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耽误不得啊,我多负担一个孤贫孩子的生活,就能为社会减轻一份负担……”

  带着两个孤儿结婚

  李文哲收养孤儿的历史,还得从35年前说起。1974年10月,还没结婚的李文哲从农村被招工到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房产局当了一名工人,他被安排在房东老朴家租房住。那一年,老朴被抓进监狱服刑,扔下了多病的妻子带着5个孩子艰难度日。5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6岁。

  老朴家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李文哲便把每个月39元的工资全部交给了朴家使用,而那时的房租费每月只需要5元钱。就这样,还没成家的李文哲就当上了“代理爸爸”。

  到1981年结婚前,他已资助了5个孩子、收养了2名孤儿。为此,他失去了一次结婚的机会。

  “我是带着两个孤儿结婚的,一个3岁,另一个8岁。”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老李记忆犹新,“1981年,经好心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蔡明子。”

  “拖家带口”的李文哲让新娘子着实犹豫了一阵子,但老李的执着终于打动了蔡明子的心,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嫁给了李文哲。

  新婚之夜,两个孩子都跑过来让阿姨搂着睡,李文哲躺在凳子上,看着新娘子搂着两个孩子睡了一晚。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李文哲夫妇收养孤儿的消息很快就被当地的百姓所熟知。很快,李文哲夫妇家里有了10多口人,大家一起挤住在不足30平方米的小草房里。

  从那时候算起,李文哲夫妇已先后收养了朝鲜族、汉族、满族等多个民族的孤贫儿童120多名。李文哲说:这么多年下来,没有出现过哪个月吃大米低于600斤的时候。

  常接待贫困学生免费吃住

  结婚不久,老李听说龙井市头道镇有个孤儿好不容易考上了高中,但因交不起学费面临失学。他马上就把孩子领回了家,一起吃住并资助了学费,3年后,孩子如愿以偿考上了吉林大学。

  另一名叫崔光日的特困生好不容易考入了北京邮电学院,却因没有学费无法去报到。老李连夜筹措了5000元钱,使孩子圆了大学梦,小崔后来还考上了研究生。从此以后,他家成了很多孤儿和贫困学生的落脚处,每个月都有三三两两的贫困生在他家里免费吃住。

  为了维持孩子们的生活,几十年辛苦奔波下来,李文哲、蔡明子夫妇都积劳成疾,患上了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现在,李文哲在和龙市开了一家浴池和一个熊场,但每年总共只有不到10万元的收入,远远不够支付孩子们的日常花销和已经读大学的学子们的费用。

  为了应付日益增大的开销,李文哲和妻子只能省吃俭用,为此,50多岁的蔡明子已决定于今年前往韩国做劳务,争取每月往家寄点钱添补费用。

  为了孩子再苦也高兴

  “我上高中时,爸爸每星期就给我5元钱生活费,穿的都是别人用过的旧衣服,可他对收养资助别的孩子花钱数都不数。”采访中,现在青岛读大学的李文哲的儿子李勋含着眼泪对记者说。

  2001年,因自家容纳不了那么多孩子,李文哲就购买了一处破产的旧厂房,将它改造成了一个有十几间宿舍的院落,他给小院子起了一个温馨的名字——“希望福利院”。

  日前,记者走进了“希望福利院”的食堂,正赶上孩子们在吃午餐。现在还有27个孩子在这居住呢,大多是孤儿,还有几个贫困家庭的小学生。

  “孩子们都还小,10岁上下,吃喝拉撒都得给操心,尤其是学习和举止行为更得留意,这关系到能不能成材的问题,丁点儿也马虎不得。”为此,老李每天早晨4点多就起床,一直得忙到晚上12点半才能睡觉。

  “一天到晚几乎没有歇空的时候,睡觉都得睁只眼。虽然苦点累点,但只要看到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再苦再累我也高兴。”李文哲说。

  “我收养、资助这么多孩子,为的是让他们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为了让孩子们得到良好的教育,李文哲还经常带着孩子们到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教育基地瞻仰。节假日里,他还组织孩子们去帮助孤寡老人扫院子、洗衣服。

  熟知李文哲的人都知道,他为孩子们付出了很多,但却无怨无悔,这是有其根源的。

  李文哲在上中学时,最爱看的电影就是《雷锋》,最爱听广播里播放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事迹,从那时起,助人为乐的思想就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不过,也有人劝老李说:你们夫妇身体都不好,这些年来义务收养了不少孩子,欠了那么多债,何苦来着?

  对此,老李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些苦孩子都能成材,我们夫妻还有啥子不满足的?

  有耕耘就有收获,如今,李文哲夫妇抚养的孩子中,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正在高等学府深造,有的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还考上了研究生。

  看着孩子们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和一封封充满真挚感情的信,李文哲说:“我所有的苦和累都不见了。”

  感 言

  平凡人的力量

  李文哲只是一位普通的工人,30多年来坚持收养资助孤儿和贫困学生,先后帮助120多名孩子成为有用之材。一位采访过李文哲的记者说:他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人,他的事迹咋听起来也平平常常,但听完后却能给人不少感动。

  一首名为《真心英雄》的歌曲中有这样的吟唱:“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平凡的人之所以能给人最多感动,是因为他们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力量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才是民族真正的脊梁。

  记得鲁迅在回答关于“中国人是否失去自信力”的质疑时曾这样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鲁迅先生的意思就是说,真正的脊梁和英雄不是那些“帝王将相”,而是那些潜在“地底下”的不为人所知的平凡的人们。此话信然!

  美国著名汉学家、《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的作者列文森曾指出: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一种最优良的品德就是仁爱的精神。所谓“仁爱精神”,就是“人关心人,人爱护人”的精神。

  笔者要询问的是:在一个疾速迈向现代化的社会里,人们在全力追逐财富的同时,是否也需要背上“仁爱”的行囊? (周兴旺)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