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30 15:1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4-30 第245期 | 查看:1159次
32年为官兵纳鞋上万双 拥军不停歇彰显军民鱼水情
在岁月的长河中,32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对于唐明宪老人来说,32年来为部队做布鞋、做鞋垫却是她人生的永恒。一双双布鞋都凝结着她浓浓的拥军之情。虽然她已75岁高龄,虽然她拿针线的手不再像过去那样灵巧,但她坚持着一个不变的信念:我要一直做下去,我只要活到80岁、90岁,我都继续做下去……唐明宪说,她已和子女们约好,即使她不在人世,子女们也要将“布鞋事业”继承下去。2015年2月,唐明宪荣登“中国好人榜”。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妇女,没有华丽的头衔,没有闪耀的奖章,她不懂太多深奥的道理,但她明白如今安定平和的生活正是因为有军人不畏生死的付出。她心中深藏着对军人的感恩之情,她用自己的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他们。
32年来,她坚持不懈地亲手为军人做布鞋和鞋垫,以这种近乎母亲的关爱来表达她对军人的一片深情。她说:“我只是想去关心他们,只要能为部队做点事,我已经很开心很满足。在我有生之年,拥军爱兵的信念永不会变!”言语中透出的坚定,让年过七旬的她看上去依然美丽、年轻。
她就是攀枝花市消防支队全体官兵口中的“布鞋奶奶”——唐明宪。
“布鞋奶奶”唐明宪正在纳鞋。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四川站
1.一切缘起于“感恩”
走进唐明宪家,在两间小屋里,堆放着许多尚未完工的布鞋和鞋垫。穿针、拉线……,戴着老花镜的唐明宪每天都重复着这两个枯燥的动作。她面前摆放着一台十分破旧的牡丹牌老式缝纫机。说起唐明宪为部队官兵做鞋子、鞋垫的事,还得从1982年说起。那时全国全民拥军,唐明宪也很想为部队战士们做点什么,厂区车间主任就建议她可以给部队做一些布鞋,于是,她很快就做了20双布鞋寄到了云南老山前线。从此,唐明宪纳布鞋的手便再也没有停过。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被参与救援的“不怕苦不怕死”的攀枝花消防官兵所感动,并与消防结缘,连续4年在建军节前夕,每年为攀枝花消防支队特勤中队送去鞋子60余双、鞋垫120余双。
唐明宪婆婆正在纳布鞋。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四川站
为部队官兵们做鞋子鞋垫,唐明宪除了有着浓厚的军人情结外,还出于一份感恩之心。唐明宪的丈夫张思成曾是一名铁道兵,早年参与了攀枝花西南铁路工程建设,因在工作中受伤导致一只眼睛的视力下降到0.5度。1971年,丈夫转业到了朱家包矿,为了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唐明宪向政府申请,希望迁移到攀枝花照顾丈夫。没想到申请写出的次年她就如愿以偿,举家迁到了丈夫所在的工厂。当她户口上的名字从“农业人口”变成“非农业人口”的那一刻,当她第一次拿起扫帚成为丈夫厂里一名光荣的清洁工时,她流泪了。当时尽管住的是工棚,日子也还很艰苦,但对企业、对铁道部队已经感恩不尽。刚上班不久,唐明宪发现厂里的工人大都是单身汉,很多工人家也在农村,经常穿着大洞小眼的衣服上班,无人缝补,看上去让人心疼。唐明宪想到自己在农村时针线活还不错,不如帮他们补一补,她很快便找人写了一块“免费缝补衣服”的招牌挂到了家门口。每到周末和休息时间,她就为工友们缝缝补补,久了,工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补娘”。唐明宪的这项义务劳动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1994年退休时,还有人拿着衣服找上门来要她帮忙缝补。如果按照当时的工价5分钱一个疤计算,在90年代初她就可以挣3万元的劳酬,但唐明宪没有收过分文。
2."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在80年代初,唐明宪老人和丈夫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就几十块钱,还要供5个孩子上学读书,除去基本的生活开销,生活已十分拮据。为了节省开支,能多买些布料,一家人经常吃咸菜或者菜市场里最便宜的素菜,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可即便如此,钱还是筹不够。于是,她就去捡破烂,一个牙膏皮5分,一包旧鞋5毛……还让她上班的女儿捡回车间里废弃的油碎布,和着碱放锅里煮了拿去卖,才三毛五一斤。凑足了钱,就去买布、买针线。为了多做一些布鞋和鞋垫,唐明宪老人把一分一毫辛苦攒起来的钱,又拿去买了一台牡丹牌缝纫机……自打有了布、针线和缝纫机,唐明宪老人家中的灯,在整个小区就成了开得最早而熄得最晚的那一盏。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唐明宪就是坐在缝纫机前,弯着腰、低着头、眯着眼,一针一线地扎鞋垫、纳鞋底,这几乎成了她最大的乐趣。
没人能想到,唐明宪老人患有严重的骨髓炎。脚痛,她就擦点药水;手被扎破了,她就找块布随便包扎一下;犯病了,她就一只脚踩缝纫机,忍一忍坚持着做。而另一个膝盖上面全部是脓,长满了像豌豆般大小的包……老人晚上痛得在被窝里流泪,可天一亮又马上起来做鞋垫。她说,没有炮火的和平年代,在火海中战斗的消防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事。但这点事一做便是32年,32年来,老人送出饱含拥军深情的布鞋上万双、鞋垫22000多双,仅邮寄费就花去了5000多元。
“布鞋奶奶”唐明宪发放完布鞋、鞋垫、胶鞋后开心不已。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四川站
2011年7月30日下午,在攀枝花消防支队一楼大厅,唐明宪老人和消防战士们握手。看着慈爱的老人,揣着老人千针万线做出来的布鞋和鞋垫,战士们感动不已。攀枝花市消防支队主要领导代表全市消防官兵感谢唐明宪夫妇和马家湾社区长期以来对消防官兵的关心和攀枝花消防事业的发展。支队负责人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唐大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部队官兵做好事,精神难能可贵,全市消防官兵决不辜负驻地父老乡亲对消防官兵的关心和厚爱,穿上唐大妈的布鞋‘走好步’,一定会以实际行动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练就过硬本领,积极为保卫一方平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唐明宪老人除了给消防战士做布鞋、鞋垫外,还是“消防宣传志愿者”,为了让乡亲们多了解,多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她不畏辛苦,不顾劳累,带着“消防二十条”等防火知识,走遍了全镇的大街小巷,累计为银江镇1900余个家庭、20000余人次讲授防灭火知识。“我虽然不识字,但是我会听、会说,我愿意将兵娃娃告诉我的消防知识,讲给身边的人听,让大家都关注消防安全。”这朴实的语言饱含着一位普通老人对消防公益事业的热心支持。
2014年,公安部隆重表彰第二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攀枝花市热心消防公益事业的老人唐明宪被授予“第二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称号。
3.一个装满了”宝贝“的柜子
在唐明宪老人家里,至今还保存着来自全国各地部队的感谢信,装满了一个柜子,那都是老人的宝贝。云南老山前线某部队、甘肃省某部队、西藏拉萨某部队……这些感谢信时间跨度从1982年到2009年。已经泛黄的信纸,记载着部队官兵对唐明宪的感激之情。
唐明宪夫妇及社区工作人员提着鞋袋前往攀枝花消防支队。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四川站
一封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地驻军的来信特别感人,信里这样写道,非常感谢唐妈妈寄来的鞋子和鞋垫,全体指战员一定牢记你的深情厚谊,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最后还赠唐明宪一副对联:军民同心坚若磐石,骨肉一体固若金汤。
消防官兵纷纷给唐明宪老人写信,说这是他们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每年,即将退伍的战士在临走前,都不忘到她家坐一坐,离开部队后也时不时给老人打个电话。每逢中秋、重阳、春节等和老人过生日,消防官兵都会上门帮她打扫卫生,和她拉家常,给她送去粮油、慰问金和生日礼物。官兵们还经常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一再嘱咐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一定要及时通知。老人把消防官兵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官兵们也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奶奶,成了一家人。走近这个“家”,总会听到缝纫机不停转动的声音,听到老人和消防官兵的欢声笑语,军民一家浓浓的亲情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传递着温暖,延续着感动……
4.拥军不停歇
唐明宪坚持不懈的拥军行为刚开始得不到孩子们的理解,她就给他们讲道理、讲感恩。让唐明宪老人欣慰的是,孩子们不仅慢慢理解了她,还帮她一起做。每年做好的布鞋和鞋垫,女儿都会帮她在八一建军节之前帮忙拿到邮局去寄,有寄到边防的,还有寄到老山边境的。
“布鞋奶奶”唐明宪。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四川站
孩子们每次看望父母,都会送来一大堆礼物,当中一定少不了他们亲手做的布鞋和鞋垫。不过,他们很担心,母亲眼睛不好,又有气管炎,每天长时间地坐在床上做针线,身体一定吃不消。为了帮助母亲,如今大家庭自发成立了“布鞋组”、“鞋垫组”,儿女们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经常“全家总动员”一起帮她纳布鞋。
唐明宪说,她已经和子女们约好了,即使哪一天她不在人世,子女们也要将“布鞋事业”继承下去。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唐明宪》、《攀枝花“布鞋奶奶”32年纳鞋上万 送给亲人解放军》等稿件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四川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30多年的坚持,只为表达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关怀;30多年的付出,不求得一丝回报,只为那暖心的“兵娃娃们”。一个普通的老人,没有华丽的头衔,没有体面的职业,但她却拥有一颗善良淳朴的心。凭着一份拥军的信念,将“军民一家亲”的浓浓情义完美上演,也向所有人诠释了“军民同心坚若磐石,骨肉一体固若金汤”的真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