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李奉襄带着公婆改嫁(3图)

发布时间:2009-02-24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1月28日 08:42:56 | 查看:2744次

好媳妇李奉襄  

  李奉襄家生机盎然的小院

  李奉襄快乐幸福的新家

  “我要找就找一个能接纳老人和孩子、愿意与我共同撑起这个家的人。否则,宁可不找。”

  在侯马发电厂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住着一个三代同堂的和谐之家。每天,一对慈爱的老夫妇抱着活泼可爱的小孙女,与要外出打工的儿子、媳妇挥手再见。星期天,在外上学的大孙女回来后,家里更是充满欢声笑语。看着他们其乐融融的样子,让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曾是一个风雨飘摇的不幸之家。这对老夫妇的亲生儿子早在7年前就遇车祸身亡,儿媳妇李奉襄始终侍奉在两位老人身边,对他们不离不弃。两年前改嫁时,李奉襄又把公公婆婆带进了新的家庭。如今,在这个特别的再婚家庭中,他们和睦相处,用各自的关爱,书写着平常而温馨的生活篇章。听说他们的故事后,初冬的一天,笔者专程来到了侯马,采访了带着公婆改嫁的这位了不起的儿媳李奉襄。

  变故把幸福打得粉碎

  今年38岁的李奉襄,出生在曲沃镇东关村。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她从小享受着父母兄姊的宠爱。但从10岁那年起,娇生惯养的小奉襄一下子就长大懂事了。那年母亲突然患病,卧床不起。此时,两个姐姐都已出嫁,沉重的家务活全都落在了李奉襄的身上。她学会了做饭、洗衣、照顾母亲等所有的事务,并和哥哥一起为父亲分担忧愁。

  一晃到了1992年,李奉襄经人介绍,认识了在侯马发电厂工作的李惠民,淳朴善良的小伙子很快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不久,李奉襄嫁到了曲沃镇西杨村李惠民家。丈夫是家中的独生子,公公婆婆对这个刚过门的儿媳妇疼爱有加。得知李奉襄从小害怕虫子,不爱下地干活,婆婆就留她在家做饭。每当家人从地里劳动归来,李奉襄总是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变着花样的香喷喷的饭菜很快就端上了桌。这真是一段温馨而幸福的日子。慈爱的公婆、体贴的丈夫,整个家庭充满着和谐和快乐。

  第二年,孩子的出生,更为这个幸福的家庭带来了天伦之乐。那段日子,生活为他们家洒下一地明媚阳光。沉浸在甜蜜中的李奉襄以为,日子就会像小河流水一样,波澜不惊地向前流淌。

  然而,1999年金秋,一场突然的变故,把所有的快乐幸福打得粉碎。

  那是个丰收的季节。李奉襄家的农家小院里,满院的玉米、谷子等秋收作物表达着日子的喜悦和殷实。傍晚,做好晚饭的李奉襄像往常一样,静静等着丈夫下班归来。然而,左等右等,整整一夜,李奉襄的耳边始终没有响起熟悉的摩托车声。难道是丈夫出什么事了?李奉襄的心里一夜忐忑不安。

  第二天清早,匆匆奔来的堂哥带来一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使李奉襄一家惊呆了!丈夫在下班回来的路上遭遇车祸,已送往医院急救。当李奉襄全家跌跌撞撞赶去医院时,丈夫已经不省人事。拿着医生下的病危通知书,李奉襄一下子瘫在地上。她感到,自己的天塌了!

  不知过了多久,两位老人撕心裂肺的哭声,把李奉襄从无尽的悲伤中拉回了现实。看着哭成泪人的年迈老人,想着年幼的女儿,李奉襄擦去眼泪,咬着牙告诉自己:“这个家就要靠你撑着了,千万不能倒下!”她含着泪对痛失爱子的公公婆婆说:“爸、妈,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永远是一家人!”悲痛欲绝的一家人在医院抱头痛哭……

  “不管何时都不会把你们撇下”

  李奉襄料理完丈夫的后事,日子表面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公公婆婆的心里却有了一个打不开的结——儿子已撒手人寰,年仅28岁的儿媳年轻俊美,她真能践行诺言,守着这个残破的家吗?关于李奉襄是去是留,村里人也议论纷纷,甚至有些好心人已在张罗着为她物色合适的对象。终于有一天,公公婆婆跟李奉襄开口了。公公开门见山,希望她能留下来,撑起这个家;婆婆则委婉地表示,如果有好人家,也不会拦着她,只是希望把孩子留下,为李家留条根。说到动情处,两位老人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李奉襄听着老人的话,真是心如刀绞。结婚几年来,她从没和老人红过脸,像侍奉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侍奉两位老人,两位老人也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如今,丈夫尸骨未寒,她怎忍心撇下年迈的他们,往他们尚未愈合的伤口再撒一把盐呢?听完老人的话,李奉襄噙着眼泪说:“爸、妈,惠民不在了,还有我。以后,您二老就把我当成自己的女儿吧!不管任何时候,女儿都不会把你们撇下不管,不会让我们这个家散了。这是我的心里话。”

  从此,李奉襄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春夏秋冬,扛起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担。

  那是丈夫去世不久的日子,婆婆经此打击,体弱多病,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全家人的生活仅靠公公那点微薄的退休金,已是杯水车薪。李奉襄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为了方便给婆婆输液,李奉襄请教邻居,学会了最基本的配液、换药等护理技术,并忍着疼痛,在自己身上学输液、打针,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这样做一方面省下了钱,一方面可以及时给婆婆治病。

  丈夫在世时,在侯马发电厂为他们集资了一套商品房,交了首付后,就出了事。此时,房子还要不断地交款,怎么办?老人闻听此事,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为李奉襄解了燃眉之急。当有人提醒老人为自己留点养老钱时,两位老人动情地说:“襄儿对我们这么好,一颗心全在我们和孩子身上了,我们还有什么后顾之忧!”

  然而,生活在继续,李奉襄时时要求自己不能这样一蹶不振、坐吃山空。她思谋着去做点什么。思来想去,她拿出丈夫的丧葬费等1万来块钱,想着去学一门技术,更好地挣钱养家。她的这一想法得到公婆的大力支持,于是,怀揣着仅有的1万来块钱,李奉襄赴西安学习美容技术。

  学成后,她的家庭美容院开张了。

  婆婆看着她一个人忙前忙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家务。为了让她多休息一会儿,每天早上5点多钟,婆婆就起床为全家做早饭。前来做美容的客人见到她们亲亲热热的样子,都以为她们是一对亲母女,当得知她们的真实关系后,惊讶不已。李奉襄笑着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把婆婆当亲妈对待,互相之间真诚相处,感情就会越处越深。”

  日子流水般逝去。门前的白杨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整整过去了7个年头。7年来,李奉襄上奉下养、辛勤劳作,使全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新的起色。她和公公婆婆也在这段特殊时期,结下一份超越血缘的亲情。

  “要找就找能接纳老人和孩子的人”

  李奉襄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当初的诺言,用爱抚慰着老人曾经的伤痛。看着她一个人整天形单影只地忙碌,公公婆婆为李奉襄的婚事犯了愁。婆婆说:“几年来,襄儿服侍老人、教育孩子,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她还年轻,总不能让人家这样过一辈子吧?”他们张罗着四处托人为李奉襄找个人家。但谈到深处,李奉襄心里有个底线,她说:“我要找就找一个能接纳老人和孩子、愿意与我共同撑起这个家的人。否则,宁可不找。”

  然而,茫茫人海,有谁愿与李奉襄共同担当此任呢?

  来侯马打工的张宝元就在这段日子认识了李奉襄。少时家贫、四处打工的张宝元,在辗转各地的旅途中,多么希望万家灯火中有一扇窗户属于自己,灯下有老人孩子的笑声、知冷知热的女人……早在没见到李奉襄之前,张宝元就听说了她在丈夫去世后7年照顾公婆的感人故事,认识李奉襄、并走进她的生活后,这个淳朴、善良、坚强的女人,深深打动了张宝元的心。这个虽然清贫却充满温馨和欢乐的所在,不正是他苦苦寻觅的家吗?

  张宝元决心用自己宽厚的臂膀,为李奉襄及她的家庭撑起一方朗朗晴空,为他们饱经风霜的心灵带来慰藉和依靠。2006年的一天,两个经历过人生坎坷的人走到了一起,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婚后,张宝元孝敬老人,抚养孩子,使这个家变得完整而幸福。他说:“我有能力、有信心与李奉襄一起赡养老人,供孩子上学,使这个家更美满、更和谐!”

  一年后,根据国家的政策,他们家又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两位老人乐得合不拢嘴,主动承担了照顾小孙女的任务。

  每天傍晚,李奉襄和丈夫忙碌完一天的事务,穿过繁华的闹市,愉快地往家赶去。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的周围,使他们沐在一片金色的祥和中。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每天只能挣点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日子仍然清贫、仍然艰辛,但爱在心、责任在肩,日子再苦也有奔头,道路艰辛却孕育着希望!(崔海昀/文 董亚琴/图)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