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2-24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1月26日 08:24:37 | 查看:2137次
见到山西省戒毒劳教所团委书记王晓玲时,她正在办公室输着液。从幼教老师到戒毒所团委书记,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情,唤回了一颗颗迷失的心。
11月21日,在团省委召开的“推动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的会议上,王晓玲提出:“现在的禁毒宣传方式还是停留在海报的形式,让青年人感觉离他们很远,很难接受。我认为现在可以用身边的事例,编成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比如flash、舞台剧等。”
全票当选团委书记
2004年,王晓玲以全票当选为山西戒毒劳教所第二届团委书记。
这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王晓玲就健全各级团组织机构,对团委成员和支部成员进行了改选,在全所成立了管教区和办公区两个团委支部;随后,她又完善委员工作制度,建立《共青团山西省戒毒劳教所委员会推优制度》等10项制度,使团委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最后,她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团章》和相关知识。
用大家的话说,这是王晓玲新官上任烧的“三把火”。
成立劳教系统第一表演队
在工作中她发现,在戒毒劳教所35岁以下团员青年占到了全体民警中的75%,但由于劳教所封闭环境的影响,团员青年大多不苟言笑、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打交道,看着一张张少年老成的脸,王晓玲作为团委书记很着急。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变他们多年来积淀的这些‘毛病’,让他们恢复青年人所特有的朝气和活力。”王晓玲说到做到。2004年“五四”国际青年节,她组织了40名团员青年赴太行山大峡谷观光旅游,玩漂流、吃小米、住帐篷,团员青年们互相沟通的机会多了,享受到了更多的惬意和快乐,2005年、2006年她又组织团员青年到河北、河南等地学习。
王晓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安排一次团员青年的文艺晚会,教团员青年唱歌、跳舞,渐渐团员青年承担了戒毒所所有的文艺排练活动。而且,戒毒劳教所团员青年脸上洋溢的笑容越来越多,工作劲头越来越大,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参加省劳教局组织的文艺会演,并以精湛的节目多次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被领导称赞为“劳教系统第一文艺表演队”。
建起山西首家禁毒教育基地
“戒毒太难了,如果当时我知道毒品这么可怕,那打死我也不吸。”这是一名因吸毒过量死亡的19岁青年对王晓玲说过的一句话,就是因为这句话,2004年10月,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带领团委全体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学校、社区义务进行禁毒宣传。
简单的说教对青少年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了解毒品、远离毒品,王晓玲决定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
2006年3月15日,她建议利用戒毒劳教所的资源优势,立足太原,面向全省,为孩子们建立一个更直观、更系统、更专业的长期性的禁毒教育基地。
山西省禁毒教育基地成立第一个月,举办了“法制夏令营走进戒毒所”、“手牵手共创无毒社区”等活动,免费向社会各界开放,成功地接待了东华苑社区、文庙社区、远东印务公司等15家单位2000余人,多次被山西媒体关注和报道。
短短三个月,王晓玲建起了全国第八家、山西省第一家,长期性、专业性、公益性的省级禁毒教育基地。
戒毒所比身体都重要
在筹备过程中,她每天工作都在18小时以上。
“病了,就在办公室输液;累了,就在椅子上靠一会儿。”王晓玲的同事说,没有人知道为此她付出了多少,繁忙的工作压得她早已没有了家庭的概念,她照顾不上老人,照顾不上孩子。
一到双休日,王晓玲不是把孩子送到姥姥家,就是送到奶奶家。有一次,孩子哭着对她说:“妈妈,你不要再把我送到别人家了,我已经三个月没和你待在一起了。”
2005年底她因病住院,2006年1月出院后,大夫要求她每周必须去医院复查治疗一次,但为了筹备禁毒教育基地,她顾不上定期的检查治疗,大夫给她打电话说她,“你就抽不出三个小时的时间来医院检查吗?难道还有比身体更重要的事吗?”可她真的就腾不出这三个小时来。
四年来,从中学到大学,从南到北,她在全省各地做过上百场报告,受益学生达到数万人,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戒毒大使”。四年风雨,四年历程,没有人能理解她这样做究竟能得到什么?没有人相信这样做就一定能唤醒青少年远离毒品,但王晓玲相信:只要种下希望的种子,在不远的将来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有了这些大树,就一定能抵制毒品。
做了8年的劳教工作,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劳教学员,王晓玲最深的感受是:她希望用爱心和真情帮助无助的人,让更多的“瘾君子”远离毒品,更多的母亲不再流泪,更多的孩子绽放微笑。(杨眉)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