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社会企业是慈善公益的新模式(图)

发布时间:2016-05-08 22:55 | 来源:中国慈善家/慈讯网 2013-11-21 15:46:55 | 查看:7635次

\

APEC女性领袖峰会

  11月14日,北京,作为APEC唯一以女性为主最高级别活动的“2013APEC女性领袖峰会”正式拉开了帷幕。该峰会旨在加强框架内杰出女性声音的传递,并通过她们激励下一代女性领袖力和企业家精神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传承和发展。

  身为峰会联席主席、TCL公益基金会执行董事、亚洲女性论坛创始主席的魏雪,在接受《中国慈善家》专访时强调:“未来的企业都是社会企业!”

  魏雪认为,未来的“社会企业”,应该形成一条“产业链”:政府扶持、企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公益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帮助,普通消费者也要树立“道德消费”的观念,面对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同类产品,要优先购买和使用社会企业的产品。只有这样,从上至下形成产业链,社会企业也必将成为一股风潮。

  社会企业如何炼成的?

  在进行慈善公益活动的十几年中,魏雪敏锐的发现中国的公益事业已经出现了一些拐点性的变化,比如以前是政府和企业主导来做慈善公益,现在更多的是企业家和社会大众来做慈善公益;中国也出现了一些类似北京富平学校、深圳残友集团等非常特殊的机构,尤其是残友集团,有点类似计划经济时代的聋哑人福利工厂,但区别也在于以前是政府力量主导,现在则是企业家主导……这些变化无一不在昭示:中国公益事业开始出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迹象。

  “这就是社会企业,必然会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魏雪表示,“社会企业为慈善公益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魏雪所说的“社会企业”,其实这并不是纯粹的企业,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这类企业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服务社会。但这些利润很大一部分是继续用于扶持弱势群体、促进社区发展等。简单一句话概括,这类企业重视社会价值多余追求企业的盈利。

  这为慈善公益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型道路,除了原有的募集、捐赠等传统形式意外,很多热衷于慈善公益的人士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如何让慈善公益产生更好地社会效益、如何使得慈善公益更可持续和良性发展等,这些探索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企业产生、发展甚至壮大的重要基础。

  “社会企业家与传统的普通企业家的最大区别在于社会责任使命感的清晰化。”魏雪认为,“社会企业家追求的是社会目的,而不是单纯的盈利。”

  即便如此,在中国实现也显得有些困难。在中国现有的慈善领域政策法规中,并没有对于“社会企业”这一概念的清晰界定,这就造成中国的“社会企业”大多选择以“商业机构”或“非盈利组织”等形式注册,管理机制模糊、身份难以界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等等环境原因和内部因素,导致很多看似有着经营功能设定的“社会企业”中,具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为数不多。

  对于其中的难点,魏雪认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企业”得以运行的根本在于企业的公益慈善社会效用得到认可,运作机制要做到公开、透明、信任;另外一方面是对社会企业的扶持,目前主要是采取税收减免,但这也会存在企业“钻空子”以及甄别企业的工作难度很大等问题。

  在魏雪看来,要解决现有的难题,可以采取政府优先采购,并出具相关的证明、社会融资渠道帮助、公益机构和慈善组织的帮助等方式,只有多方面全方位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助力社会企业的发展。

  因此,魏雪提出“社会企业产业链”的新思路:政府扶持、企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公益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帮助,普通消费者也要树立“道德消费”的观念,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同类产品,优先购买和使用社会企业的产品,这样从上至下形成产业链,社会企业也必将成为一股风潮。

  “社会企业必然会成为慈善公益的新模式。”魏雪坚定的认为。好消息是,中国现在已经有人在探讨社会企业创新板、上市板的可行性,这势必会对社会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什么是社会企业?

  2007年,魏雪与先生李东生以个人名义创办了国内首个企业家个人公益基金—华萌基金,华萌基金支持的是目前国内九年制义务教育所覆盖不到的高中阶段贫困学生的教育问题;此外,魏雪同时还兼任TCL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该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7月,TCL公益基金会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线实施者:乡村教师,希望通过帮助他们建立职业自律和自尊、提升工作能力,来影响到身处教育发展不平衡状态下的乡村儿童,并最终使得乡村的经济发展、社区环境得到改善。

  正如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被称为“穷人银行”,不仅帮助农民走出困境、创造自我就业机会,还创造了资金回收率100%的奇迹,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成功的信贷扶贫模式之一;同样,残友集团帮助残疾人进入软件外包、动漫文化设计、电子商务等领域,以资本、公益和商业形成三位一体的循环模式,非公募基金会控制着资本,并对旗下的社会企业绝对控股,社会企业的利润可以支撑基金会的运营,而基金会旗下的非盈利组织则承担了社会服务部分,从而实现自助自养发展,如今已经发展了33家社会企业,实现3700多名残疾人自养就业。

  这些社会企业的成功,带给魏雪不仅仅是震撼,更多是带来其对自身两个公益机构的反思。为什么这样可持续的、健康的新模式不能用于改善贫困学生的现状上?

  比如华萌基金,成了6年来,共投入640万元,全程资助350名优秀但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高中学业。目前我们“华萌班”已经完成高中学业的150名孩子中,已有138名升入理想的大学,而其中的30名孩子还获得了我们另外设立的“大学圆梦奖学金”,共计发放48万元人民币,用于资助孩子们大学四年的学费。

  尽管取得的成绩令人骄傲,但如何使得两个公益机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萦绕在魏雪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除了自身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投入外,是否可以找到更好地途径呢?

  “社会企业的成功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好的模式。”魏雪表示,“这将是公益事业能够凭借自己的创新运营模式达到更大的社会效益的必然。”

  可以看到,魏雪在不断地尝试改变并且不断的实践。比如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就是很好的创新,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让社会资金的运行更加有效率,比如可以发起互联网的慈善筹款、可以线上招募志愿者等;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效率。

  就华萌基金来说,我们通过网站发布最新信息,通过SNS使得广东和云南的学生有了共同的信息发布和交互平台,接下来我们还将利用网络、智能手机、远程教育等方式,介入学生的社团建设、知识共享、对外交流等方向,建立受助人互助的模式,逐步让华萌基金这个项目实现自运转;TCL公益基金会目前的重点项目——希望工程烛光奖,在项目起始阶段,我们就已经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和招募,后续阶段中,视频、SNS、网络课堂等都是项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项目运行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沟通效果要比以前更加直接和方便。”

  华萌基金和TCL公益基金会作为诞生不久的公益机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向洛克菲勒基金等优秀的基金机构学习,“如何借助于新技术等形式,将这两个公益机构转变为社会企业将是下一步的新课题。”

  记者 毕维尹 编辑 鲁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