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大山的雄鹰 记抗震救灾中英勇牺牲的陈林(图)

发布时间:2009-02-24 08:00 | 来源:腾讯网 2008年06月12日09:58 | 查看:2626次

生前照片

  在四川大地震中曾牵动无数人心的汶川县映秀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6月10日上午10时55分,经过连续11个昼夜的搜救,5月31日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时失事的米-171直升机残骸,在映秀镇西北的高山密林中被发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遇难的18人中,包括5名机组人员,其中一人来自我省株洲。他,就是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机务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中尉军衔)、助理空勤机械师陈林。

  消息传来,陈林家乡的领导、亲戚、朋友、同学沉浸在无比悲痛中。一个在株洲供销机械厂宿舍和他一起长大的儿时朋友哽咽着说,想不到这样一个印象中文静、帅气的伙伴,会永远地走了。

  是的,陈林走了。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长空,也把自己年轻的容颜永远定格在那片被震裂的土地上。

  壮士一去不复返

  5月31日上午,已经10多天没有和丈夫见面的曾婧,带着1岁多的女儿,来到陈林所在部队的驻地。

  此时,作为助理空勤机械师的陈林,正准备投入抗震救灾的第44次飞行。见到刚刚赶来的妻子和女儿,陈林很高兴。一家人不停地说着话。说话间,他还拿出几盒营养品,让妻子带给身体虚弱的父亲。

  望着丈夫消瘦的身体,曾婧很心疼。她知道,这些营养品是部队补助给陈林的。她同样也知道,平时在家里沉默寡言的丈夫,其实非常孝顺父母,这些自己省下来的营养品,就是他孝敬父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粗心”的陈林当然不知道妻子这样的心理变化。此时此刻,他只想和妻女多待一会儿,哪怕多一分钟也好。可是,催征的哨声不容他有片刻犹豫。就在短短几分钟里,一家三口极其简单地吃了几口“团圆饭”,随后,他就匆匆赶往停机坪。

  望着丈夫离去的身影,曾婧大声叮嘱:“千万注意安全!”1岁多的女儿看见好不容易才见面的爸爸这么快就要离开,也大声叫道:“爸爸,你快回来,明天我过儿童节。”陈林闻声回过头来,少有地用调皮的四川方言回应妻女:“要得,回来给你买蛋糕。”

  可是,从来说一不二的陈林,这次却“食言”了。当天14时56分,他所在的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失事。

  英雄面前没有“禁区”

  此次汶川大地震所发生的地区,到处是深度切割的高山深谷,云遮雾盖,气流不稳。对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来说,这是风险极高的地区,被称为“飞行禁区”。但是,由于地震造成滑坡无数,在道路被严重阻隔的情况下,直升机成了紧急救援必不可少的工具。于是,也就有了空中勇士们一次次充满风险的飞行。

  地震发生后,陈林所在的陆航团一直在灾区执行飞行任务。此时的陈林,已经有了3年空勤机械师的经历,累计飞行时间已达791小时,并多次执行高原飞行任务,可以说是一个很有经验的空勤机械师了。在部队,陈林被视作机务干部的榜样。他从军校毕业后,不过短短4年,就通过考核,从地面机械师提升为空勤机械师,成为同批技术人员中“提空”第一人。

  作为一名空勤机械师,陈林不仅技术过硬,而且非常能吃苦。据战友回忆,在夏天,直升机尾梁中的温度可达60摄氏度,而且里面不通风。尽管如此,每次检查直升机,陈林都坚持爬进尾梁,耐着令人窒息的闷热,仔细查看每一个部件。每次从机上下来,他就像是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

  凭着过硬的本领,陈林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一直与机组寸步不离。在10多天时间里,他和战友们每天早出晚归,共飞行了44架次,飞行时间40小时22分,运送物资11.9吨,解救因灾受伤群众75人,运送救灾人员35人。每天,当他和战友们回到基地,在其他人走后,作为机械师的他还要留下来,按照程序对直升机一丝不苟地逐项进行检查。

  灾区地质、气候状况复杂。陈林和他的战友们的每次飞行,都充满了风险。但是,当看到急需救援的灾区人民时,他们想得最多的是尽最大努力帮助灾区人民,从来都是令出即发。

  “我们还没照过一张全家福啊”

  经过11天漫长的等待,不幸的消息终于击破了陈林家人的最后一丝希望,陈家笼罩在悲痛气氛之中。

  然而,6月11日上午9时30分,当记者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远在成都的陈林的父亲陈协贵的电话时,老人却很平静地告诉记者,他正在外面的理发店理发,并约好一个小时后再联系。记者想,老人也许知道家乡的领导明天将到成都看望他,所以要修饰一下,以便庄重一点。记者不由为老人的坚强所感动。

  一个小时后,记者和老人再次联系上了。电话里,老人开始缓缓说起他心目中的儿子——陈林。

  父母眼中的陈林,是一个文静、比较沉默寡言的人,但非常有主见。当年高考时,不少同学见他成绩很好,但却性格文静,于是劝他报考医学院。谁知,他却抱定了从军的决心,这使很多人大感意外。1998年9月,陈林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北京陆军航空兵学院。2001年6月,他在学校入党,并于同年7月进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实现了从军的梦想。

  陈林在成都服役、成家,很少回湖南,这使远在株洲的父母十分牵挂。去年1月,陈林的女儿出生后,两位老人干脆一起到了成都。但两位老人很快发现,和儿子待在一起的时间仍然很少。这时的陈林,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空勤机械师,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周末也不能准时回家。即使回到家里,他由于工作性质和本身的性格,和父母说话的时候也很少。这一切,使陈协贵一度有些“郁闷”——这也许就是两代人所谓的“代沟”吧。

  但是,不太说话的陈林,却时时用行动诠释着作为儿子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他知道父母身体不好,只要听到有什么“特效药”,总要买回家,让父母服用,几乎每个月都是如此。他还筹划着,要带父母到北京旅游一次。

  亲人已逝,坚强的老人在交谈中尽管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但说着说着,就开始哽咽了。

  最后,老人用十分悲伤的语气说道:“我们一家还没照过一张全家福啊,现在正在请人用电脑合成一张,好经常看看和儿子在一起的样子……”说到这里,老人终于哭出了声。

  “我们为他而自豪”

  6月10日,陈林在株洲的老师、同学,几乎同时得到了他牺牲的准确消息。尽管经过11天煎熬,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但大家还是一下子悲痛难抑。他们深切怀念这个昔日的好学生、好同学、好朋友。

  在陈林就学的株洲五中,其初中班主任翁清平告诉记者,陈林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在学校举办的一次足球赛中,他的腿扭伤了,但他硬是不下火线,坚持到比赛结束。他学习刻苦,遇到难题,不解决不罢休,曾多次获得全市物理、化学竞赛一、二等奖。其高中班主任欧林奇说:“陈林在大一时回校看过我,看上去比高中时更成熟了。陈林当时说,想通过自己努力,以后能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在同学眼中,陈林是一个既嫉恶如仇又充满爱心的人。读高中时,学校门口拐角处有时发生社会上的混混欺负小同学的事,遇到这类事,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无所畏惧,严肃制止。他自己本来家庭条件不太好,可还是设法帮助更困难的同学。一个同学高考落榜了,他几次写信鼓励其树立信心,争取来年再战。直到这个同学走进复读的教室,他才放心。在军校时,他将自己的津贴送给一个农村来的同学。

  在同学眼中,陈林更是一个十分勤奋和充满理想的人。读高一时,一个同学9门课程有5门得了90多分,他就下决心赶超,结果期末考试也有5门课得了90多分。令大家吃惊的是,他选择的大学是北京陆军航空兵学院,他说从军是他的梦想。他考上陆航学院后,和要好的同学通信,多是谈学习、谈人生、谈理想、谈抱负。

  在采访陈林的老师和同学时,记者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为他而自豪!”

  的确,我们所有人都为湖南有这样优秀的儿女而自豪。

  陈林走了。但他这只勇敢无畏的大山之鹰,一定会永远翱翔在人们的心中。

(责任编辑:贺慧)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