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3 21:40 | 来源:江西好人网 2016-03-23 17:04 | 查看:1159次
他在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新乐派出所任社区民警,一干就是30年,是皇姑分局连续在一个社区工作时间最长、资格最老的社区民警。他每天至少徒步5公里走访群众,30年走了50000多公里,累计采集各类工作信息100余万条,光是皮鞋就磨露了二十多双。他被称作社区“活电脑”、“大管家”,是群众心中认定的家人。他就是沈阳市皇姑区北陵社区老民警杨建夫,2015年9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杨建夫
56岁的杨建夫是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新乐派出所北陵社区民警。他是皇姑分局连续在一个社区工作时间最长的社区民警,已经有30年了。在社区里,只要见到老杨,上至年逾九旬的老人,下至咿呀学语的幼儿,都会亲热地和他打个招呼。杨建夫也从当年的“小杨”到了“老杨”,从“杨大哥”、“杨叔叔”,到现在小孩子见到他都会喊他“杨爷爷”。很多社区居民说,虽然“老杨”体格干瘦、脊背略弯,但他却是居民们最踏实和贴心的依靠。
1.每天徒步5公里走访群众 他是社区的“活电脑”
在新乐派出所,杨建夫一干就是30年,是沈阳市连续在一个社区工作时间最长、资格最老的社区民警。他每天至少徒步5公里走访群众,30年走了50000多公里,累计采集各类工作信息100余万条,光是皮鞋就磨露了二十多双,被称作社区的“活电脑”。
辖区的5700多户居民、18000多名常驻人口、2000多名流动人口,老杨凭着一双脚板反复走访。社区里的一草一木,他都了然于胸。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前从没摸过电脑的他,靠自学练成了五笔打字,打字速度竟然比所里的年轻人还快。有时社区需要核实一些信息也要向他求助,哪家哪户有什么人,老杨总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用社区干部的话说,老杨就是一台“活电脑”、一张“活地图”。
1996年夏天,河南省公安厅发来协查通报,犯罪嫌疑人倪某伙同他人诈骗20余万元,河南省领导专门批示,要求限期破案。既没有嫌疑人照片也没有户籍信息,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要找到倪某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是,当老杨拿到协查通报的一刹那,脑袋里顿时“嗡”了一下,如同电脑的快速检索一般,一条人员信息在脑海中第一时间弹了出来——倪某,男,1973年5月10日出生,就住在辖区的某楼、某单元、某号。老杨像以往入户走访那样,设法将倪某带到派出所,迅速控制起来。经初审,倪某对伙同他人实施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河南警方连夜乘飞机赶到沈阳,河南同行紧紧握着老杨的手说:“没想到,沈阳片警工作这么细致、责任心这么强,真是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至此,这起当年轰动一时的特大诈骗案,不到一周就宣布告破。
因为辖区流动人口多,经常有外地人到社区里走亲访友,初来乍到,一时摸不着门,找不到人也是常事。这时,社区居民都会往杨建夫的警务室一指:“找老杨去,找到他就等于找到家了。”老杨也真不含糊,一找一个准,“活电脑”的名声也越叫越响。多年来,他先后帮助1200多名外地人找到了亲友,没有出现一次失误。
老杨的基础工作扎实,群众基础好,不但为破案提供了大量线索,还在化解矛盾、调解纠纷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面对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老杨化解矛盾很有一套,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疙瘩解开了。有时候老杨一个电话过去,问题就解决了。两边的人都说:“人家老杨这么忙,咱就别给他添麻烦了。”这么多年,经他化解的小矛盾、小纠纷少说也有2万多起。
凡是见过老杨的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快”。他走路快,挨家挨户地走访居民,练出了一副快脚板,老百姓有事打个电话,他说到就到。他说话快,居民咨询个什么业务,他不罗嗦、不墨迹,几句话就把事情交待得妥妥帖帖。他办事快,凡是老百姓托他办的事儿,能一天办完的绝不拖两天,能上午办完的绝不下午办,对那些腿脚不利索的老人,他经常主动上门跑腿。时间一长,老杨的“三快”出了名,大伙都知道他是个急性子。
2.从小杨到老杨 他是困难群众的“杨哥”
老杨的辖区面积大,特殊群体也多。他常说:“身上有残疾本身就是不幸的,他们需要更多关爱和照顾。我觉得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我自己累点没啥,和他们比起来,我幸福多了。”
社区居民刘志凯平时一个人住,就靠打点零工维持生计,因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综合症,下肢已经开始溃烂。“老刘是个苦命的人,特别容易悲观,我时不时就开导开导他,老哥俩一直处得不错。”2010年,刘志凯病情恶化,溃烂已经蔓延到全身。照顾刘志凯就成了老杨工作的一部分。
只要进了刘志凯的屋,再出去,那种奇臭无比的烂肉味几天都散不尽。“有几次,我一回家老伴直接给我轰出来了,说我身上的味儿太呛人。后来,我都多带一套衣服,换完再回家。”虽然有了老杨的照顾,但是刘志凯的病情却不见好转,一直都在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后来,刘志凯连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了。老杨推开刘志凯家的房门,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室内的大小便。那种粪便和烂肉的臭味相互掺杂的味道,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简直无法想象。刘志凯不止一次流着眼泪对老杨说:“杨哥,你照顾我这么长时间,也够意思了。如果不是你,我早就死了。我也不想拖累任何人了,你就别管我了。”可是,老杨说:“怎么能不管呢?就是个小猫小狗都知道惜命,更何况这是个大活人啊!”老杨想的是让刘志凯活得更有尊严。每当天气好的时候,老杨总会抱着他坐上轮椅,推着刘志凯出来晒晒太阳,看看花园里又种了哪些花,给他讲社区里发生的新鲜事。知道刘志凯会下象棋后,棋艺不错的老杨就经常抽空陪他杀上两盘,几乎每次都是输一局、平一局。“他的日子不多了,能让他多乐一乐,有个好心情,多少也能减轻点病痛。”
一天,刘志凯对老杨说:“杨哥,我有一年没吃过饺子了,想吃饺子,羊肉馅儿的。”老杨听后,值完夜班一早就去市场买了2斤羊肉,拎到派出所食堂就开始包饺子,一直忙活到中午,煮好了给送到刘志凯家。捧着饺子,刘志凯哭了:“杨哥,你要是我亲哥该多好。”2011年4月6日,这个日子永远印在老杨的脑海里,刘志凯走了。临终前,他拉着老杨的手,留下了在人世上的最后几个字:“杨哥……谢谢……”刘志凯去世后,老杨又跑前跑后操办后事,帮刘志凯做了最后一件事。
到社区里问问老百姓,杨建夫是谁?小孩子会说:“是个很厉害的爷爷。”中年人会说:“那是讲义气,够意思的杨大哥!”老人们多半会说:“那就是个活菩萨呀!”从青春到华发,老杨头发白了,皱纹多了,那颗为了老百姓鞠躬尽瘁的心,却始终没有变。在老百姓的印象里,老杨总是风风火火的,还像20多年前那么精神。在北陵社区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小孩子以外,从20多岁到90多岁,叫杨叔和小杨的远没有叫“杨哥”的多。这一句“杨哥”,包含的是老百姓发自心底的尊敬和爱戴。
3.“老杨不能动” 他是社区居民认定的“家人”
老杨虽然是个急性子,但心却很细,特别是对那些上了年纪的独居老人,总是无微不至,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去照料。李振铎老人和老伴两人都是90多岁,身体一直不好,唯一的儿子也因车祸瘫痪在床。老杨平时一有空就到老人家里看看,陪老人聊聊天,帮着扫扫地、做做饭。2013年春节前,老杨一连好几天没看到李振铎老人,总觉得不太放心,到家里一看才知道老人前两天摔了一跤,一直在家养伤。聊天时,细心的老杨发现餐桌上放着一盆饺子,都已经凉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老两口就想吃顿饺子,可是从超市买来的速冻饺子根本不合老人口味。老杨马上说道:“我包饺子的手艺还行,今天我来给您二老露两手吧!”老杨说干就干,揉面、擀皮、和馅,很快,热气腾腾的饺子就出了锅。两个老人吃着饺子赞不绝口,整整两大盘饺子吃得一个不剩。老人激动地说:“好久都没吃到这么香的饺子了。”“以后您二老什么时候想吃饺子了,就招呼我一声。”没想到,老杨这一包就是好几年。从此,“老杨包饺子好吃”就在小区传开了。
逢年过节,老人们都争着把老杨往家里领,都想尝尝“杨氏手工饺子”的滋味。每每谈到这里,老杨总是感慨万千:“其实,并不是我包的饺子多好吃,而是这些独居老人太久没有尝到亲情的滋味。包饺子,包的就是个团圆和亲情。他们是真的把我当成亲儿子了!”这么多年,老杨的饺子包了一家又一家,连老人爱吃什么馅,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老杨对这些独居老人关怀备至,也影响了社区里许许多多的热心人。街坊四邻时不时就到老人家中走动走动,和他们聊聊天,帮着买买菜,在老杨的带动下,尊老敬老的美德在北陵社区蔚然成风。
杨建夫还有一个专门的钥匙串,上面挂的都是社区居民临时托他保管的钥匙。居民们管他叫社区“大管家”,谁家临时出远门都放心地把钥匙交给他保管。
一桩桩、一件件,老杨帮助过多少人,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可是人人心里都有一本帐,他为社区百姓的做的好事,大家都记在心里。不少人为了表示感谢,想对他“意思”一下,都被老杨婉言谢绝了。一个老住户说:“真没见过老杨这样的警察,帮我们忙活了半天,连根烟都不抽。”这么多年,老杨烟酒不沾。抽烟有害,喝酒误事,他就是这么个严格自律的人。
因为老杨在社区干得出色,多年来分局几次都想把他调到机关工作,但他总是婉言谢绝。他说,自己就像是一颗老树,根就长在社区里,离开了社区的百姓,就浑身不自在。考虑到他的工作量太大,所里也曾想给他换个岗位,可得到消息的居民自发地找到所长,苦苦地央求把老杨留下来。他们都说,老杨对社区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对每个老百姓都有感情,就像家里人一样,哪有把家人分开的道理呢?如此几次下来,“老杨不能动”就成了惯例,分局和派出所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老杨始终留在北陵社区。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老杨这个老兵却始终和他的社区百姓在一起,不曾有一刻分离。30年,杨建夫已经把浓浓的警民鱼水情酿成了陈坛老酒,芳香馥郁、醉人心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