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博爱的农村母亲

发布时间:2016-05-03 21:49 | 来源:江西好人网 2014-11-27 17:44 | 查看:1029次

  周明娥,女,宜春市万载县高城乡团结村农民。她是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三十多年村妇代会主任工作经历的母亲,她不仅培养出了两位博士研究生儿子,而且把一个“乞丐女”养育成人,把平凡的母爱升华成社会的大爱。2010年荣获“感动江西十大优秀母亲”称号。她的先进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并先后被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腾讯网、大众网、宜春日报、宜春新闻网、宜春女性网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含辛茹苦“养子成龙”

  “以前连顿饱饭都吃不上,但为了供儿子读书,自己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谈起过去的日子,周明娥感慨万千。她自18岁嫁到团结村,相继生下3个儿子,22岁时担任生产队的团支部书记和妇女队长。那个年代,很多农民家里都还没解决温饱问题,周明娥家也不例外。为了生计,周明娥每天起早摸黑,既要忙工作,又要做家务、农活,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去,儿子渐渐长大,到了读书的年纪,学费便成了周明娥的一块心病。为了给孩子筹集学费,周明娥想尽一切办法。有一年冬天的清晨,她顶着刺骨的寒风,步行20多里的泥泞山路来到县城卖鸡蛋,以便筹集儿子的学费。到下午4点多才把鸡蛋卖完,此时的周明娥已是疲惫不堪,本可坐车回家,当年从县城回家的车票只要3角钱,而她为了省下这3角钱,拖着疲惫的身体,毅然选择步行回家。回到家中也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了每日的“楸纱”(把苎麻分成一根根的细丝用以织夏布)。当有人问到当时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时,周明娥说:“我就是想儿子能有书读,读好了书,才能出人头地。”

  周明娥常常告诫儿子:咱们家是穷,可是人穷志莫穷,一定要努力读书,考取大学。儿子们也很懂事,从小就做农活、家务,但学业从未松懈,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高中。大儿子和二儿子于1987、1988年先后考上了南京的两所大学。然而,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又成了一家人的难题。周明娥便向亲戚、朋友借钱。儿子们的学杂费让周明娥家债台高垒,丈夫又因得了冠心病,体弱多病,常疼得大汗淋漓,有时甚至晕过去,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周明娥身上,家中的债务直到2006年才还清。

  母爱无痕养育“乞丐女”

  1982年一天的下午,周明娥看到一个一身邋遢、面黄肌瘦的小女孩站在自家屋檐下,便上前询问缘由。小女孩告诉她,自己刚满8岁,名叫张小燕,母亲已经去世几年,一直由父亲带着。因为家里穷,小燕独自一人从老家万载赤兴乡,一路乞讨到高城乡团结村。小燕先后被17户好心人家收留过,后来都因他们家境困难,无力收养而放弃。周明娥赶紧把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带进屋,帮她洗漱。看着小燕稚嫩的笑脸,周明娥说:“姑娘,你就在我家住吧,我把你当亲生女儿养,虽然我家也很穷,但保证不饿着你。”就这样,小燕一直生活在周明娥家,直到出嫁。在周明娥的教导下,小燕也培养出了贤良淑德的美德,从小就体谅父母,帮家里做家务。

  大爱无私光照他人

  周明娥把对亲人无私的爱还延伸到了乡间邻里。1969年,周明娥就亲手缝制了10双军鞋,送给万载县武装部的子弟兵。村里有个外号叫“矮子”的村民告诉我们,他觉得周明娥是村里最好的人。他说由于自己穷,没人瞧得起他,更没人借钱给他。有一年春天,村里家家户户都已买好了种谷准备农耕,可自己因为没钱无法买到种谷。向亲戚借钱,也无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就在这时,周明娥得知他的境遇,把自己儿子寄来买肥料的钱送给了他,这让他万分感激。他说,周明娥把自己当成儿子一样看待,她送的不是钱,是人世间的温暖。

  用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人,担任村妇女主任的周明娥深知此理。担任村干部,最难做的是计划生育工作。三十多年来,周明娥白天黑夜、风雨无阻地推行着计划生育工作。1970年她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此后多次被选为万载县党代表、万载县人大代表。她的工作作风还深深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妇女工作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