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农民梁中建:大爱义举唱响生命挽歌(图)

发布时间:2016-04-27 10:4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8-28 | 查看:1497次

梁中建的8位亲属郑重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一位农民,年仅36岁便与世诀别。一众亲人,无偿捐献出他的1对眼角膜、1个肝脏、2个肾脏,让他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

一位农民,年仅36岁便与世诀别。一众亲人,无偿捐献出他的1对眼角膜、1个肝脏、2个肾脏,让他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作为山西省首位非血缘关系无偿捐献器官的农民,梁中建的名字将永久地镌刻于人们心中;他妻儿、哥姐的大爱义举也将在全社会广泛传诵。

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九,秋风微拂,天高云淡,一股溪流自沁水县郑村镇半峪村的后山淙淙流下,流至村口与这里的哭声交融在了一起。分不清哪儿是人的恸哭,哪儿是水的哀鸣。

当日中午12时,烈日当头,按照当地风俗,梁中建出殡、下葬。

“弟弟还很年轻,我们不愿他就这么走啊!”梁中建的二哥梁河江站在村口的桥头,背对弟弟的灵柩,声泪俱下,“兄妹7个,中建最小,命却最苦,让我们怎么忍心啊!”

当地风俗,死在村外的人,尸体是不能回村的,所以,梁中建的灵柩只能寄放在村口。

布置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灵堂向世人讲述着逝者家庭经济的拮据。灵棚上方,巨幅黑纱上的“沉痛悼念梁中建先生”九个大字表达了人们对年仅36岁的逝者的无限哀思。晋城市红十字会,中共沁水县委、县政府,郑村镇党委、政府,半峪村党支部、村委会及亲朋好友敬献的花圈摆放在灵堂两侧,又告诉人们逝者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鞭炮声在灵棚外响起后,帮忙的人走进灵棚内将棺盖掩上,铁锤落下,铁钉嵌入了棺木。

张柳亮带着11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坐在丈夫的遗像前,撕心裂肺的哭声诉说着无尽的眷恋与哀思。

哀乐低回,香烛袅袅。晋城市红十字会的代表和沁水县、镇、村的领导及当地村民缓缓走到梁中建的遗像前默哀三鞠躬。

半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胡海军怀着无比哀伤和沉痛的心情介绍了梁中建勤劳朴实、勤俭节约的生活和为人正派、乐于助人的品德。晋城市红十字会代表的动情致词,再次回放了梁中建的妻儿及哥姐在梁中建生命最后时刻作出的无偿捐献梁中建器官拯救他人的大爱善举,眼泪在人们的脸上无声滑下。

鞭炮声再次响起,梁中建的灵柩被众人抬起,向后山走去。

飞来横祸夺去生命

弟弟的灵柩要被抬走了,姐姐梁何香怎么拉也拉不住,她瘫坐在地上哭着问:“建,我们把你的器官无偿捐给了别人,没给你留个全尸,你不会怪我们吧?建,你回答姐姐呀!” 

亲人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虽说再也听不到中建的回答,但他们深知,中建会赞同他们的决定的。

追悼会主持人对记者说,梁中建是村里公认的老实人。虽说他是因娶半峪村人为妻才落户到本村的,但对待村里老老小小都很和善。谁家有需要帮忙的事,他都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日子过得很清贫,他却始终勤勉肯干,对未来充满希望。

张柳亮强忍哀痛,忆起今年8月14日发生的那一幕。那天清晨8时许,梁中建同往常一样,推着摩托车出去干活,车行一半,突然想起家里的孩子还未起床,他又掉头回村,留下了5元钱,告诉孩子,起来去买点吃的,爸爸中午就赶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他笑着抚摸着孩子的脸蛋,却不知这竟是他与孩子的最后一面。

转身离去的梁中建才行至村口不远,就被疾驰而来的一辆工具车撞飞,他被送到60多公里外的晋城市人民医院后即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靠呼吸机维持着生命体征。5天的守候,还是没有换来生命的奇迹,8月19日,梁中建的心电图成了一道直线。

梁中建去世的噩耗传回村里,天下着大雨,60多岁的岳母站在大雨中,久久凝望着女婿每日必经的小路。衣襟湿透了,老人全然不知,在雨中哭喊着:“建儿,下雨了,你怎么还不回家?”

梁中建的灵柩彻底消失在路的尽头,村里来送行的婶子、大妈一个个抹着眼泪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嘴里不停念叨着:“娃是好人呐,这么年轻就走了!人不在了,还把器官给了别人,这可是多好的人呐!”“建儿活着的时候就帮我们干这干那,现在走了,还要做积德行善的事情!”

葬礼后,记者提出想到梁中建家看看,半峪村的村干部摇头说:“这个恐怕很难,因为梁中建没有家。”记者听后颇为震惊。村委会主任向记者解释说,梁中建原籍距半峪村30多公里的郑庄镇东大村,因家境贫困于1998年到半峪煤矿打工,与半峪村的张柳亮结婚。梁中建自2000年落户半峪村以来,就一直借住在岳父岳母家的两眼破旧窑洞中,如今窑洞成了危房。妻子陪着两个孩子在城里租房读书,梁中建就借宿在妻弟的房子里。

大爱义举挽救生命

晋城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段鸣爱对记者说,山西省开展无偿捐献人体器官(组织)工作以来,共有3例非血缘关系无偿器官捐献,晋城市2例,而梁中建是山西首个非血缘无偿捐献器官的农民。 

段鸣爱向记者讲述了梁中建及其亲属无偿捐赠器官的经过:8月19日,获悉晋城市人民医院有一名危重病人要捐献器官,她随即通知工作人员迅速赶赴医院了解情况,并向山西省红十字会报告。晋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赶到医院后,与梁中建的亲属、院方了解了病人情况,移植医院的医学专家对梁中建进行了检查、评估、鉴定后,由梁中建的8个亲属郑重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人都有一死,但梁中建的亲属能有如此高的境界,这种善举令人动容。”回想与梁中建家属接触的点滴,段鸣爱动情地对记者说,“别看这仅仅是在三张纸上签个名字、按个手印,这下笔的一瞬间,可是传统意识与现代思想的激烈碰撞,人间大爱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一个农民乃至整个农民群体思想觉悟的升华。”

梁中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梁中建的妻儿与兄妹特许进入重症监护室,含泪注视着躺在病床上的遗体久久不愿离去。“我们不能哭,建儿要走了,我们得让他走得安心。”二哥梁河江后来回忆说,无偿捐献器官是梁家兄妹在8月18日商量决定的。“捐献的想法最初由五弟和妹妹提出,大家听到这个想法后,都沉默了,征求弟媳的意见,弟媳完全同意。”梁河江说,当时没有多犹豫,就作了决定,想法很简单:弟弟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着,还能给予他人帮助。但当决定真的作出时,全家人彻夜难眠,要知道在思想禁锢的内陆省份,在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农村,讲究离世后要落叶归根,而梁家人的决定必然要遭受非议。“村里有人说我们是在卖亲人、欺手足。”梁河江的话里透着无尽的委屈与哀痛,“弟弟那么年轻,生前也很健康,把他的器官捐给别人是救人,也是给我们留个念想。别人想说什么就说去吧,只求弟弟走得安心。”说着,梁河江又开始哽咽。

8月19日下午,在山西省、晋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在晋城市人民医院的密切配合下,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移植专家实施了器官摘取术,梁中建捐献出了眼角膜1对、肝脏1个、肾脏2个。

梁中建捐献的器官,可使3名脏器衰竭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可以让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打破观念重释生命

在梁中建追悼会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个账簿,上面记录着乡里、朋友及社会各界为他及他的亲属捐款的明细。其中一个捐款人的名字颇显特殊,署名“沁水县交警大队”,捐款额为10450元。“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弘扬梁中建家属挽救他人生命、无偿捐献器官的义举,帮助梁中建家属摆脱困难,让发生交通事故的特殊困难家庭得到救助……各科、室、所、队要做好捐款登记事宜,捐赠款项收齐后,及时送至大队。”26日下午,在沁水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郭建军登录沁水县交警大队的内部网站,这则发于8月20日的倡议书赫然出现在页面中。 

据郭建军介绍,事故于8月14日上午发生,沁水县交警大队事故科警员到达了现场,按照常规程序拍照、查验、登记后便返回了警队,这是一桩普通的交通事故案件,按程序就等责任认定、赔偿事宜了。但是,8月19日的一通电话,却让这起交通事故变得不再普通。

晋城市红十字会打来电话,说5天前那起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快不行了,家属提出要捐献器官,请交警大队赶快派法医过去,作伤情鉴定。当天是周末,值班的郭建军先是一怔,而后立即给尚在30公里外的老家度周末的法医打电话,让他速速赶回大队。为了不影响梁中建的器官捐献手术,法医马不停蹄地赶回大队带上器械疾行80多公里,终于在梁中建心脏停止跳动前赶到了晋城市人民医院。“我们了解受害者的家庭情况,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下,他的亲属能作出这样的大爱义举,让我们心里为之震动。倡议书20日贴出,民警们积极响应,不少警员外出公干,还打来电话让同事先垫付上捐款,大队烧锅炉的、做饭的大师傅都捐了款。处理这次事故,我们启动的是应急程序,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力求快捷,能省的程序一定要省。以此方式慰藉逝者及其亲属是我们的最好行动。”郭建军说。

梁中建的葬礼虽简朴,参加的人也不多,但规格却很高。追悼会由村委会整体统筹,县、镇的党委、政府还送来了花圈、挽联,县文明办领导赶来吊唁。“他虽然是一个普通农民,一个平凡的人,可在他生命终结之时,他的亲属将他的器官无偿捐献,从那一瞬间开始,他的生命不再普通。”沁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惠平对记者说,“梁中建是目前全省首位非血缘无偿捐献器官的农民,他、他的妻子及哥哥姐姐是沁水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好人、晋城好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