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26 20:00 | 来源:甘肃日报 2012-10-04 09:18 | 查看:2144次
黄晓成(左一)带领民兵积极参加地方灾后重建。
黄晓成(左)组织驻地官兵帮助群众打通致富路。
黄晓成(右二)在施工一线指导新农村建设。
黄晓成(中)到乡镇武装部检查基础设施建设。
黄晓成(右)到贫困家庭走访慰问。
——记西和县人武部政委黄晓成
本报通讯员魏建军肖传金俞策郭干干
从河西走廊到陇东高原,从党政机关到大学校园,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在陇原大地广为传颂。
他叫黄晓成,是西和县人武部政委。任职7年多来,他用敢于担当的胆量和气魄,为党的武装事业燃烧激情,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立党为公、献身使命”的合格答卷。西和县人武部多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先进党委、全面建设先进单位、标兵人武部、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双拥共建先进单位;他个人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兰州军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工干部。
把担当作为一种责任——他忠于职守迎难而上
2005年3月,黄晓成从兰州军区某红军师到西和县人武部担任政委。
报到那天,迎接他的不是人武部干部职工,而是堵在门口讨要欠款的一拨上访群众。了解情况时,干部职工你一言我一语诉苦……
人武部困难成堆,矛盾重重。那些天,黄晓成有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是迎难而上解难题,还是安于现状守摊子。他还清晰地记得军分区领导对他说的一句话:组织上把你放在这个位置,是解决问题来的,不是享清福来的。
在党委会上,黄晓成的话掷地有声: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年内把所有问题解决好,大家看我的行动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部长段伦国因病住院治疗,工作的重担落在了他身上。他从矛盾最为突出的清理房屋入手,依据上级规定,制定了《房地产租赁管理规定》,对照政策法规,硬起手腕治理问题。他一连召开9次协调会,邀请当地法院提供援助,顶着有人往他脸上吐口水、指鼻子骂娘、打恐吓电话的难堪,据理力争解除不合法房屋租赁合约。
一天晚上,突然从窗户扔进一块石头,砸破的玻璃碎片把他的脸划得鲜血直流,妻子心疼地劝他:“几届领导班子都没解决的问题,你何必逞那个能?”面对租户的无理取闹,他横下一条心,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把问题解决干净。
敢作敢担,苦尽甘来。半年后,一件件棘手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人武部干部职工称赞,黄政委带着我们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年底,人武部捧回了久违的“先进党委”奖牌。
针对干部职工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无所作为的问题,黄晓成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教育整顿,强化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使人武部步入了正轨:国旗升起来了、军号响起来了、哨子吹起来了、军容严起来了。
“5·12”地震后,人武部办公楼严重受损,无法使用。筹建新的办公楼,一没地皮,二缺资金,一切都要从零起步,困难可想而知。
面对“一穷二白”的现实,黄晓成四处奔波。不到两个月,他争取到资金1200多万元,协调土地9亩。施工期间,为赶进度、保证质量,他和民工一起吃在工地、住在工棚,白天顶着炎炎烈日,晚上忍受蚊虫叮咬,一干就是整整1年。因爬上爬下劳累过度,他的膝关节综合征复发,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但创业的脚步丝毫没有停下来。
2009年9月,一座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的人武部办公楼如期竣工。落成典礼结束后,黄晓成大哭了一场,施工期间,远在礼泉老家的父亲两次病重住院,医院也发出了病危通知,他多想守在父亲的病床前陪护几天,尽尽孝心,但他实在脱不开身啊。
那次地震,造成县民兵武器装备1号仓库受损,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库存的2000多箱弹药如果不立即转移,后果不堪设想。险情危急,黄晓成下了死命令,赶在天亮前,要把1号仓库存放的弹药搬运到2号仓库。他带领人武部全体干部职工连夜奋战11个小时,弹药被安全转移,大家都累得瘫倒在地上。
人们说他“傻帽”,自讨苦吃。他淡淡一笑:到了这个岗位,就要肩负重担,对得起党托付给你的那份责任。
过去,人武部没有正规的训练靶场,民兵打靶常常在河滩、林场、山坳里进行,不仅影响训练水平,还存在安全隐患。
建设靶场,要快,不能拖。黄晓成统一党委“一班人”思想后,带领人武部全体同志,分头考察了县城方圆30公里的山山沟沟,最后决定在兴隆乡叶河村修建靶场。村里群众说,这片山地大是大,但山头多、坡度高,不好平整,过去有几家单位选址建厂,看了一眼就走了,你们别在这里白费力气了。
黄晓成不信这个邪,100余名民兵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了工地,他们搭起帐篷,喊起号子,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搬石头、平坡地、填深沟。当年11月,训练场投入使用。
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心里总是想着问题,装着责任。过去,专武干部考核使用“死水一潭”,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黄晓成深入基层调研,针对专武干部年龄偏大、职务偏低、进出渠道不畅的实际,人武部联合县委组织部制定了《加强专武干部教育管理及选拔使用暂行办法》。近年来,他们将全县专武干部逐个考察筛选了一遍,先后推荐使用26名优秀专武干部,把14名在职不尽责、专武不专心的调整出局,补入了一批优秀退伍军人和大学生干部,使基层武装工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把担当作为一种追求——他瞄准一流勇于创新
一次,陇南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孙建民到西和县检查民兵整组工作,对玉泉林场民兵排进行检验拉动,两个小时过后,应急分队才稀稀拉拉来了不到半数。孙建民铁青着脸,当场对黄晓成撂下一句话:“你上过战场、当过参谋,又带过尖刀连队,现在连个民兵都带不好,真给我们红军师丢人。”当晚,黄晓成彻夜未眠,暗下决心:战场上当过英雄,人武部工作决不当狗熊。要干,就要瞄准一流。
翌日,他带领党委“一班人”,联合县委有关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20个乡镇,利用1个多月时间,逐一对各乡镇民兵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调研。他们翻越8座大山、趟过5条河流、穿越3片森林,发现基层武装部办公场所不规范、设施不配套、制度不健全,全县80%的民兵营连达不到“八有”标准。
没几天,一份《关于加强基层武装工作的调研报告》便呈到了县委常委的案头。很快,县里召开议军会,作出把武装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党政领导的职责范围、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年度考评目标。随后,一系列加强基层武装工作的配套措施相继出台。
当年,人武部党委决定在卢河乡进行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试点。黄晓成卷起铺盖、打起背包,一头扎进乡武装部蹲点帮建。
标准高,眼界更高。黄晓成在抓武装工作中深切体会到,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建设展开,二是取得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两者缺一不可。按照这一思路,他会同县委、县政府制订出台了《武装部建设三年规划》,按照每年三分之一推进的办法,一个乡镇一个乡镇过,对着标准一项一项抓落实。2009年底,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考核,该县所属基层武装部全部达标。一位将军感慨:“西和的标准,是我们省军区的标杆。”
2009年4月,省军区赋予县人武部组建一支防空作战分队的任务,并明确要求8月底验收。面对上级赋予的新任务,黄晓成拍着胸膛对军分区领导说:“请组织放心,组建不出一流的防空分队,我绝不撒手。”连夜,他带军事科科长曹宝斌从退伍军人数据库中搜索出全县57名高炮专业的退伍军人,拿着花名册,逐个人头落实纳编。
太石河崖湾村退伍军人王洪亮,曾在兰州军区高炮专业比武中荣获过二等奖,因家在最偏远的太石河,黄晓成两次找他都扑了空。为了尽快找到这个“宝贝疙瘩”,一天,黄晓成驱车直奔太石河乡,连同乡武装部长王军一道去找王洪亮。走进崖湾村,这时天色已晚。“政委,还有十几里的山路,咱们明天再走吧!”“找不到人晚上也睡不好觉,还是尽快赶路吧!”
他们穿越一片森林时,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两人挽起裤腿,拨开茂密的树枝赶路。突然,黄晓成感到自己的右腿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钻心地痛,他扭头一看,一条1米长的青蛇“嗖”地从身边窜进了草丛。“不好,被毒蛇咬了。”王部长边说边抱起他的伤腿,猛吸几口,赶紧解下鞋带扎紧伤口,搀扶着他往前走。刚刚走出森林,黄晓成感到呼吸困难、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地上。王部长迅速背起他向附近的乡卫生所奔去。在医务人员的紧急救治下,黄晓成终于苏醒过来,脱离了生命危险。
黄晓成“三顾茅庐”求才,王洪亮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他铁下心来编写教案、培训骨干、组织训练,很快带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防空分队。
2011年8月,西和县太韭山林场森林发生火灾,造成13亩林木被毁,民兵森林防火分队快速出动,3个小时完成灭火任务。正当民兵分队请功时,黄晓成却挑出集结速度慢、措施不得当、突击能力弱等一大堆问题。
把火场当作演兵的战场。黄晓成和部长徐宗泉组织民兵现场演练,通过设置各种险情,模拟异常天候,对照问题严抠细训,摸索出了火路隔离、风向研判、多路出击等训法,有效提升了火灾处置救援能力。
打那以后,黄晓成瞄准一流建强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救援分队。他带领党委“一班人”,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在公路、水路、森林、矿山沿线,组建了应急通信、森林防火、抗洪抢险、矿山救援等7支民兵专业分队,形成了上下衔接、纵横交错的县、乡、村三级应急救援网络。近年来,民兵救援分队先后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30多次,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称赞。
“抢险救灾分队已经到达晒经乡牛尾村,请群众和网友通过微博向人武部提供灾情。”2010年8月12日,西和县发生山洪泥石流,人武部迅速启动抢险救灾预案,政工科长文保牢在民兵刚到达灾区就发出第一条微博。5分钟后,就有灾区群众发出微博,提供了一批救援目标信息。
借助微博“下达命令”,民兵实施“精确救援”,这是黄晓成开展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并服务抢险救援的创新之举。为提高救援行动效率,人武部在地方政务网、移动通信网开设救援微博、手机群发平台,全程直播民兵分队抢险救灾情况,加强与灾区群众联系互动。不仅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民兵不畏艰险、抢险救灾的生动形象,而且为全社会参与支援提供了信息。
近年来,黄晓成积极运用信息网络这个时尚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依托地方政务网、党员远程教育网、国防教育网、移动通信网,建起了覆盖乡镇武装部、民兵营(连)的民兵网络政治教育平台,开设了党管武装、国防动态、民兵之家、致富视窗等13个栏目,定期更新内容、发布致富信息、开展国防教育,深受广大民兵喜爱。
把担当作为一种奉献——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
2012年9月7日,蒿林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赵相林揣着一份按有25个村民手印的请功信,赶了130公里的山路,风尘仆仆来到陇南军分区,气喘吁吁地对司令员傅秀亭、政委万顺成说:“我代表全村2000多名群众,为西和县人武部政委黄晓成请功,他为了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吃了不少苦啊!”
25枚鲜红的手印,印证着黄晓成真情爱民、为民谋利的足迹。黄晓成把担当作为一种奉献,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
团结村四面环山,地势险峻。过去群众出行全靠人背畜驮,遇到雨雪天气,惟一的一条小道也被封死。虽然老百姓多次自发开山修路,但因山势险峻、没有资金而放弃。
2012年5月,黄晓成下乡检查武装工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情格外沉重。“老乡们,你们受苦了,路,我来为你们修,今年就修通。”此后,他四处奔波、八方募捐140多万元,组织蒿林乡民兵500多人,在山顶上搭建起帐篷,建立临时指挥部,组织民兵和群众展开了一场筑路“大会战”。
他们逢山劈石,遇水架桥。“就是豁出命,也要把这条路修通。”黄晓成站在民兵队伍最前头,带领突击队员,站在70多米高的悬崖上作业,让人不寒而栗,更别说在半空中凿炮眼、填炸药。每一次作业,黄晓成都说“让我来!”他把拇指粗的绳索往腰间一系,和民兵突击队员一起,背上15公斤重的钢钎和铁锤,将自己挂在悬崖峭壁,边指挥、边作业。
一次打炮眼时,一块拳头般大的碎石滑落在黄晓成的肩膀上,全身顿时感到麻木。下面的群众喊他快下来,派人上去替换他。他咬紧牙关,一鼓作气打完12个炮眼才下到地面。刚下绳索后,人们看到他的衣服被鲜血染红了一大片,大家急忙帮他脱下血衣,肩部一道1寸多长的口子还不停地往外渗血。
通车那天,团结村73岁的老人申向东流着泪激动地说:“我们村几辈子人都窝在山里,是解放军造福,黄政委帮忙,才让我们走出了大山!”后来,群众自发立了块路碑,叫“爱民路”。
任职7年来,他先后带领民兵修通了3条170多公里的乡村道路。
一次,晒经乡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灾害,23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生命危在旦夕。接到救援命令后,黄晓成立即率领80多名民兵,冒着滂沱大雨直奔重灾区牛尾村。灾情出乎他的意料:洪水从半山腰狂泻而下,河堤对面,有的房屋被淹没,只露出了房顶,有的群众站在房顶上等待救援,有的爬在树上呼喊救命。
“赶快救人,共产党员跟我上。”黄晓成组织12名民兵党员成立“敢死队”,穿上救生衣,跳进滚滚河水中,手拉着手向对岸的“孤岛”游去。然而,还没游出几米远,队员们就被凶猛的洪水冲散了。第一次救援失败。危急关头,黄晓成采取第二套方案,他们拼命将3条绳索抛向河对面,由被困的群众固定在大树上。之后,他抓着绳索,带领突击队员,冒着被洪水随时冲走的危险,奋力向对岸游去。半个小时后,当最后一名群众被救上岸的一刹那,只听“嗵”的一声,系绳索的那棵大树被洪水连根拔起,在场的群众惊出了一身冷汗。
近年来,黄晓成先后带领民兵完成抗震救灾、森林灭火、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27次,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他个人多次被市、县评为“抢险救灾先进个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春节前,西峪乡河坝村90户村民乔迁新居,兴高采烈地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四合院。村支书刘红兵说:“全村群众打心眼里感谢政委黄晓成,是他帮村里盖起了新房!”
前年8月,西峪乡河坝村发生山体滑坡,住在半山腰的大部分群众房屋受损,整体搬迁的呼声很高。赶在入冬前,一定要让河坝村群众住上新房。县委书记周子强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他。黄晓成当即表态:“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整村搬迁期间,他天天穿梭于人武部、县上有关部门和河坝村,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因在工地上不停地指挥作业,喊响号子,一段时间旧病复发,颌骨经常脱臼,每次脱落后,他就自己对着镜子复位,每次复位都痛得他额头上的汗珠往下滚。受颌骨脱落的影响,他左耳几乎失聪,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一天,军分区原司令员崔喜春到河坝村检查工作时得知这一情况,才催促他到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做了修复手术。村民们听到消息后,纷纷打电话要前去探望,都被他一一谢绝:“工期要紧,不要为我担心。”
2010年初,县上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常委定点扶持支柱产业规模化种植事宜。十里乡被誉为半夏之乡,但群众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当提到十里乡时,大家沉默了,因为谁都知道,这个乡产业开发难度大,群众热情不高。这时,黄晓成主动站出来,立下军令状:“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群众不脱贫,我就脱军装。”为提高群众种植半夏的积极性,黄晓成跑遍了十里乡30多个村组,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邀请农牧、水利、科技等技术专家,通过开办夜校的形式,组织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织种植专业户、民兵创业致富带头人赴河南、上海参观学习。当年开春后,十里乡群众建成了3500亩的半夏种植示范园区。为解决群众销路难题,黄晓成又帮助该乡成立了半夏加工厂,走上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的路子。当年底,全乡种植半夏户均收入达10万多元。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黄晓成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
人武部本着“帮建一个,成熟一个”的原则,研究确定了“抓班子强队伍、抓党员做模范、抓项目促致富”的总体思路,先后与8个后进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人才上全方位帮建。
过去,兴隆乡叶河村存在着“班子涣散能力弱、村民贫困是非多”等问题。每月,黄晓成都要带领人武部党员干部到该村,组织召开村支部工作例会,分析工作,查找问题,帮助制定改进的办法措施。为提高党支部的组织领导能力,人武部定期邀请县乡两级党政工作人员,召集支部成员学理论、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党务知识,使叶河村党支部这个“一线堡垒”坚强了,战斗力提升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发挥好了。
把担当作为一种自觉——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
“在杜绝不正之风面前,你不担当我不担当,改革开放的成果就会付之东流,总要有人勇敢地站出来顶上去。”黄晓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并养成了一种自觉。
新建人武部办公楼,投资1000多万元,这对西和这个国扶贫困县来说,可算得上是一个大工程。消息传出,20多家工程队蜂拥而至,个个使出浑身解数,拉关系、走后门,想把这个项目抢到手。
一天夜里,一位老板敲开了他家门:“黄政委,工程的事还请你关照。”说着,递上两条中华烟,中间还夹着一个厚厚的信封,并承诺事成之后还要“重谢”。黄晓成把递来的东西轻轻一推说:如果我收下你的东西,我就要昧着良心办事,如果事情办砸了,你就会指着我的后背骂共产党。你说:我该如何选择。那个老板听着脸一红,提着礼品灰溜溜地走了。
为确保把办公楼建成“廉洁工程、放心工程”,黄晓成在党委会上公开承诺:不联系介绍工程队、不授意介绍关系户、不接受任何请吃礼金。坚持每项工程都由党委集体把关,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坚持每笔经费都科学预算,采取全程监督的办法实施。
施工期间,他家属多次住院,工程队送来了慰问金;孩子考上大学后,承包商又送来了一沓贺喜钱,这都被他一一回绝。他知道,这种钱一分也不能收,收了你讲话就没有底气,办事就不硬气。
按照原设计方案,人武部办公大楼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后来,考虑到两边村民出行和消防通道,他们压缩了330平方米。工程结算时,承包商打算按原设计面积结账,让他签字,并递给他一张20万元银行卡。当然,依黄晓成的性格,这次依旧一口回绝了承包商的“好意”。办公楼竣工后,被省、市两级质监部门评为优质工程。
其实,作为一名人武部领导,遇到最主要的考验还是征兵。每年,黄晓成都会为此费不少神,也“得罪”一些人。去年底,一位老领导找到他,主要是让其孙子当兵。后来,黄晓成经过了解,得知这个孩子不仅不满17周岁,还因打架斗殴,在公安局有备案。他说明情况后,老领导气冲冲地对他说:“你现在翅膀硬了,用不着我了,帮不帮你看着办吧!”
黄晓成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但他知道,个人感情再好,原则底线不能破。如果他开了这个口子,部属也会这么做,群众就会在他们背后戳脊梁骨。后来,他多次登门拜访老领导讲清缘由,最终得到了老领导的谅解。类似的事,黄晓成每年都会遇到,但每次他都能站在党性原则的底线上不松动。自从他担任政委后,人武部输送优质兵员900多名,连续7年无责任退兵,6次被甘肃省军区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这几年,西和县灾后重建项目365个,总投资达36亿元。有一次,在西安从事建筑行业的小舅子专程找到他,三番五次纠缠说:家里情况你了解,哪怕让我砌一段围墙,挖一方土,筑一段路基,多少也能补贴家用啊。
他对小舅子说:“你想想,我要是假公济私帮你,每名领导干部都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小舅子无奈,怀着失望的心情悻悻离去。其实,他有4个兄弟姐妹,共有10多个小孩,在上学、参军、工作方面,黄晓成不仅没有开过一次“绿灯”,而且时常亮起“红灯”。
清贫不是共产党员追求的目标,但对一个手中掌握着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这份清贫却折射出了黄晓成可贵的人生追求。这几年,他父亲长期住院,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省军区统建的经济适用房,他都拿不出钱购买。自己一直穿着部队发的军装,连一件像样的便装都没有。尽管这样,他从不拿权力做交易。
去年8月23日,黄晓成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乡亲们私下议论:他是出了名的孝子,现在又是一名“大官”,一定会把丧事操办得风风光光。
“上级规定不能大办丧事,领导干部更不能借此敛财。”悲痛之余,黄晓成说服家人一切从简。其间,不少战友和地方领导打来电话,询问家庭住址,准备前来吊唁,有的还主动提出派几辆车帮忙,都被他一一谢绝。近年来,黄晓成先后有7名亲人婚丧嫁娶,他都劝说一切从简,从不大操大办。
在原则面前不近人情,当群众遇到实际问题时,他却“网开一面”。这两年,黄晓成先后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安置23名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官,解决了16名部队家属、子女就业、小孩入学入托难的问题。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自己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却没有得到任何照顾,至今仍在为工作而奔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