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道德模范】田永生:让坏人不再猖狂(图)

发布时间:2008-10-20 08:00 | 来源:新浪网 2007-10-18 00:51:59 | 查看:2436次

  ■人物背景

  田永生,男,汉族,1967年12月11日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易县易州镇北市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先后获保定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保定市“双带型”好党员、市十大道德模范、河北省十大道德模范之见义勇为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本报多次报道他的事迹。

  ■事迹回放

  2006年10月25日上午11时,田永生在家忽听外面有人喊:“抢劫了!抢劫了!”田永生立即跑了出去,这时只见两个蒙面人手持匕首向这边跑来。田永生自己带头并组织另外5位村民追出歹徒1000多米,田永生等两人受伤,两名歹徒被擒获。两名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交代了罪行,并供出伙同他人在易县、涞水、高碑店等地作案27起的犯罪事实,警方由此顺藤摸瓜,一举打掉了与二人相关联的两个抢劫团伙。

  田永生一贯嫉恶如仇,2001年,他配合刑警将一名逃犯抓获;2002年,骑摩托车勇追摩托车盗窃分子,并将其抓获;2005年,帮助村民追赶肇事逃逸者,并将逃逸者追回。

  ■对话模范

  记者:在见义勇为当时和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想没想到会获得这么多、这么高的荣誉?

  田永生:自己只是在当时特殊的情况下做了一些该做的事,并没有想到获得什么荣誉,更没有想到要要获得表彰。不必说自己是党员干部,就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当你看到邻里乡亲遇到困难,谁还不上前搭上一把手?同样,如果我遇到困难,乡亲们也会这样帮助我的,在我们家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记者:众所周知,在许多地方提到见义勇为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坚持,是如何做到的?

  田永生:抓歹徒、追逃犯,并不是我们每天都能遇到的事情。可能是我们村离县城较近,只有3华里的原因,京赞公路从村里穿过,每天都有大量的车辆和行人从这里经过,因此出现几起犯罪事件不足为怪,整体而言,我们这里的治安形势还是很好的。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下地干活儿都要骑摩托车去,有时把摩托车放在田间的路边就开始下地,这时有小偷瞄准机会就想到要偷走摩托车,人们发现后自然是会追的。我家住在京赞公路边上,可以说是有地理优势,听到情况后就会骑上自己的摩托车去追,追上后就能把村民的摩托车给找回来,否则就是几千元的损失。

  还有就是听到肇事逃逸者或者是抢夺后逃跑者,大家一起去追,不仅让受害者少受损失,更能让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让坏人不再猖狂,让好人得到心理安慰。

  记者:做了村支书后,你是如何带领村民形成全村见义勇为良好风尚的?

  田永生:我原先只是村里的一名普通村委,现在因群众信任当选村支书和村主任,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但我认准一条路,只要为乡亲们做好事,就会赢得他们的认可;遇到困难只要自己敢第一个上,后面就会有一群人跟着上。

  当选村支书后,我们为群众修了两条路,原先坑洼不平、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群众出行方便了。南水北调工程要占用村里近百亩土地,自己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群众都很满意,没有一户上访的。为村民打深水井建自来水,联办村服装厂,建设村内休闲设施等。村西龚振江家的新房因和村子相距数百米,中间隔着一条小铁路,家里4年没有通上电,只能用煤油灯照明。我经过找有关部门协调,和沿线村民商量,专门为他家栽了3根高电线杆,为他家通上了电。

  还有就是为了搞好村里的治安,专门组织了一批有正义感的年轻人,每天晚上在村里巡逻值夜,使村里很少发生被偷被抢事件。平时教育村里的年轻人遇到问题要敢于冲上前去,自己做事更是从不退缩,这样就形成了一股正气,村里的工作也很团结和有向心力。

  记者:为什么村民们听你的,并能和你一起见义勇为?

  田永生:村里的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谁是什么样的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光说不练只能让人信服一时,村里的许多事我都是自己走在前面,我只对大家说一句话,做事看我的,我走在前面,大家在后面跟上就是了。每一次见义勇为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单独行动,而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个整体,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当犯罪分子掉进大家的包围圈中后,他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记者: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工作和生活中是否有压力?

  田永生:压力肯定会有,但我会把压力变成动力,争取今后把村里的工作做得更好,让乡亲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安宁。

  ■村民评价

  易县易州镇北市村村民田永达:田永生是一个特别诚恳、向上的带头人,他的所作所为为村里树立了很好的形象,值得人们向他学习。

  易县易州镇北市村村民李仲芳:在村里没钱的情况下,他知难而上,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打深井安水管,让村民享受到自来水的便利,还解决了饮用水的卫生问题。在他见义勇为行为的影响下,小偷都不敢到村里来偷东西。

  易县县委宣传部陈继忠:面对犯罪分子的刺刀,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敢于迎上去,并把犯罪分子抓获,不让犯罪分子从自己的眼前溜掉。关键时刻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去保护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这不是容易做到的,田永生做到了。(本报记者 郭志昆)

(责任编辑:张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