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2-16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02-16 | 查看:2445次
“回想起从高一到现在的一幕幕,回想起爷爷奶奶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无私的帮助。10年的相助,10年的鼓励,10年的真情,10年的沉淀,10年的关怀,每一个成长的脚步背后都是爷爷奶奶全家的支持和关怀……因为你们的爱,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读着“孙女”何媛的来信,刘观祥、孙每克两位老人脸上堆满了笑容。何媛是宜良县农村的一名学生,因为家境贫困,高中时几乎中断了学业,在两位老人的资助下,她不仅顺利完成了高中和大学学业,还考上了复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像何媛一样,受到两位老夫妇资助的贫困学生目前已有8人。
刘观祥、孙每克都不是云南人,刘观祥祖籍广东,1924年生于南洋,1936年12岁的刘观祥从马来西亚回国求学,1941年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孙每克出生于湖南省,1949年8月,二人分别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进入云南工作,1950年,两人在昆明相识后便把他们的青春年华和无私的爱奉献给了这片土地。离休后,两位老人本可以踏踏实实安享晚年,但他们“深知贫困山区学生求学艰辛,也了解到山区的贫困与人才的匮乏形成的恶性循环”,两位老人闲不住了,他们决定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因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孩子。
1998年,刘观祥夫妇从孙女口中得知,班上有两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境十分贫寒后,立即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主动要求资助张彦昌和何媛。他们把两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孙子孙女,从此给予了10年的关爱。不仅每月给予经济上的资助,还经常邀约两个孩子到家里做客。何媛在贺年信中这样写到:“记得爷爷奶奶一遍遍帮我修改作业的情景,记得爷爷奶奶家温馨的饭菜,记得你们一次次带我买书的情景。”在两位老人细致的关爱和帮助下,2001年张彦昌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二炮工作。
2006年,刘观祥夫妇资助的富民县苗族女生张海琴家房子后墙被洪水冲破,两位老人知道后当即给富民县委书记写信反映情况,并寄去1000元现金资助修房。
从1994年开始,刘观祥夫妇通过希望工程结对资助和通过学校资助农村贫困生的善举不曾间断。两位老人捐资助学的精神也感动了身边许多人,儿孙受到他们的感染,也开始联系资助对象。远在美国的小儿子寄钱回家时总不忘加一句“要资助贫困的孩子”。
最近,两位老人得知永善县建成贫困学生信息库后,又主动与永善一中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再资助两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在人生暮年,他们用熊熊燃烧的爱心之火,温暖着他人,也延续着爱和希望。刘观祥老人说 :“有生之年,为贫困学子献微薄之力,是我俩最大的愿望。”(刘崇文)
(责任编辑:吴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