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2-12 08:00 | 来源:搜狐网 2009年02月12日07:02 | 查看:1827次
“不管是大灾难还是小灾难,有危险,我们这些消防兵就应该冲上去,要不然老百姓养我们有什么用!”在2月5日“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现场,获奖者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李隆的话令人动容。
震区的救灾英雄
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李隆和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32名战友一起,组成抗震救灾突击队奔赴前线。2008年5月17日,什邡市蓥华镇救援现场,已连续作战40多个小时的李隆和战友们,仍在营救被埋在楼房废墟下的卞刚芬。
李隆带领队员,爬进楼板缝隙。在狭窄空间里无法使用工具,他们硬是用双手挖出了深7米的通道。但门板、家具死死地卡住了卞刚芬的身体,她动弹不得,不时发生的余震更让上方的楼板一点点地下沉。
“你们走吧,不要救我了,求你们了!”绝望的卞刚芬低声说。
“要死咱俩一块儿死!要活咱俩一块儿出去!不要放弃,我就在你身边!”李隆说。
“我出去后,请大家喝茅台!”废墟内的卞刚芬应道。
必须把门板和家具拆掉!李隆向战友们大喊:“刀,刀,刀,我要切菜用的刀!”
就这样,头顶着随时会再度坍塌的楼房废墟,李隆又用了1个多小时,砍掉压在卞刚芬身上的门板将其救出。
在抗震救灾前线的10多个日夜,李隆和战友们在废墟下挖出57名群众,其中5人生还。后来,李隆和战友们撤离灾区回到河南。2008年6月27日,身体康复的卞刚芬专程从四川赶来,将12瓶茅台酒亲自交到恩人手中,兑现了自己在废墟下的承诺。
当地的“立功专业户”
通过电视,大声喊着要菜刀的李隆开始被全国观众熟识。在此之前,“李隆”这个名字早已传遍中原大地。在郑州,他的见报率极高。凡是较大规模的抢险救援现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几乎每个媒体的热线记者都认识他这个“立功专业户”。
1995年12月,18岁的李隆从开封参军来到郑州市消防支队。新兵训练一结束,他就主动要求到管理最严、任务最重的特勤中队。
起初,几乎每天都面对血腥与灾难的场景,李隆常常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睁眼闭眼都是死亡、悲痛。那时,他曾经怀疑过自己选择的职业。一次,从一个爆炸导致的火灾现场,抬出3具烧成炭状的尸体,死者亲属呼天抢地的情景令人心碎。
“那种期盼的目光,那种凄惨的哭喊声,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从那时起,我真正明白了消防兵的职责所在——‘赴汤蹈火服务人民’。我们必须苦练抢险救援技能,救出更多的人。我们多付出点,群众就会多一分安全!”李隆说。
渐渐地,李隆成了队里的“拼命三郎”和“敢死队长”。2004年1月13日下午,漯河市郾城区一辆载有49吨氯气的槽车翻进水沟,泄漏大量剧毒气体。李隆带领抢险堵漏小组奔赴现场,连续奋战8小时,将泄漏处一一堵上。他却因中毒,四肢、手脚都没了血色,休养了好久才脱离生命危险。
入伍10年,参加大小灭火战斗3170次,抢救遇险群众760多人,李隆从支队特勤大队的战士一步步升为副大队长。他先后荣立一个一等功,一个二等功,三个三等功,曾被公安部授予“灭火救援尖兵”称号、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抢险救援尖兵”称号,被评为河南省“杰出青年卫士”。
女儿的“电话爸爸”
自古忠孝两难全,提起父母妻儿,这个硬汉在颁奖晚会现场流下了眼泪。2003年,李隆和妻子小齐结婚,加上恋爱的时间,二人在一起十多年了,但他们实际相聚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妻子从怀孕到被送进产房,李隆都没有回家,直到孩子出生他才回来。
后来李隆得知,妻子怀孕期间,他的父亲患病住院,母亲因车祸骨折。为了不影响李隆工作,家里人没跟他提一个字。妻子挺着大肚子,伺候在两位患病的老人身旁。“都说养儿防老,我却不能照顾他们,但我是军人,我只能这样。”李隆说。
现在,李隆的女儿已经4岁,她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从会说话开始,她就经常给爸爸打电话,可总是见不着面,干脆就叫李隆“电话爸爸”。(记者 韩俊杰 通讯员 王晓凡 康建国)
(责任编辑:吴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