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23 10:13 |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6年01月10日 A07版 | 查看:6240次
赵义陪老人聊天 本报记者李宗华摄新闻提示
当赵义开始留意父母每日的生活状态时,作为独生子,他感到了空前的内疚和自责,“父母已垂垂老矣,那个在楼下绣十字绣的大嫂,陪父亲下象棋的大叔,有时比我都了解我的父母,因为他们比我们陪父母的时间更长。”
你有同事聚餐,朋友聚会,有微信朋友圈,有微博热话题,但是你是否知道,你的父母早晨怎样去的菜市场,下午怎样收拾屋子,他们喜欢看啥电视剧,找谁聊天,向谁倾诉?
想通了这一切,赵义将远在湖北荆州老家的父母,接到西安,并由此开始,关注更多老年人在走向垂暮之年过程中的精神需求:吃喝拉撒,种种病痛,如何打发时间。
2015年开始就没再过过周末
从2015年夏天开始,身为一家财务公司人事总监的赵义,就没再过过周末。
他三天两头的往外跑,小区的一块空地上,老年人们围着晒太阳,他凑到跟前,有一搭没一搭地聊。
一来二去,他的同情心就“泛滥了”。赵义当过记者,人活络、口才好、亲和力极强,很多老年人成了他的“忘年交”。
一次,一位阿姨找他,“我家一个邻居,和她儿媳妇闹了点矛盾,阿姨看你挺懂事,要不去劝劝?”
第一次上门,他由那位阿姨带着,小心翼翼敲门。邻居是为老太太,从河南焦作来西安,帮儿子带孙子,婆媳同住一室,生活习惯、教育理念自然不同,便生了隔阂。
赵义马上想到了他的丈母娘,从当儿子的角度,讲了他的看法。老太太像是获得了极大的尊重,听得很认真。
回家后,他和媳妇交流这事,“老人不是包袱,他们是家族的活史书,是年轻人的经验宝库,以及某种久经历练的生活智慧,理应受到关注。”
电视还开着母亲就睡着了
刚来西安,赵义可没有这么想。2006年,赵义从深圳辞职来西安旅游。这个学文科的年轻人,一直梦寐以求来西安看看,感受这座13朝古都的文化魅力和历史积淀。
呆了两个月,越呆越喜欢,他选择留下来创业。起初,他做生意,每年回不了几次家,即便回家,也忙着各种应酬聚会,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短。
“有次出差,我顺路回老家,事先没给父母通知,等我用钥匙打开门,家里没开灯,我母亲蜷缩在沙发上,电视还开着,她就睡着了,我这才知道,母亲就是这样度过她的每一个夜晚,寂寞无边无际。”
2014年,工作逐渐稳定,他便和媳妇商量,将父母从老家接到西安,“在父母的口中,我一直是孝子,但父母真的很幸福吗?”
2015年,赵义35岁,他决定利用每个周末,陪老年人聊聊天,以此为老年人舒缓压力,提供人文关怀。“我更喜欢将自己当作一名义工、一名志愿者,别人可能是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帮老人洗衣服做饭,我就是陪他们聊天逗乐,性质很单纯,内容很简单。”
他陪老人聊天 老人做了一桌子饭
第一位正式陪聊的客人,是朋友介绍的。一对老夫妇,退休多年,子女都在外地,属于空巢老人。
出发前,赵义从网上搜集了好多新闻,保存在手机里。他很细心,每读完一条新闻,还会读一些网友的评论。
老夫妇对他很信赖,像是家里来了贵客,老早就去买菜,做了一桌子饭。“你能陪我们聊天,陪我们吃顿饭,我们很开心。”老爷子告诉他,人老了就变得敏感,感情也很脆弱,容易动情,害怕孤独。
更多的时候,赵义充当的是一名倾听者。“一位老人找我聊天,从子女谈恋爱讲起,讲她的工作,讲退休前单位的事,絮絮叨叨一个小时,我愣是没能插上一句话。在赵义看来,一个老年人把你当成自家的孩子,和你推心置腹的聊家常,是信任你,如果你表现出不耐心,甚至不屑,会伤了老人的自尊。
射手座的赵义,倒很享受这种过程。“聊天是双向的,我陪老人们解闷,老人们何尝不是陪我解闷?”他说,老年人的经验智慧,完全可以和年轻人的新观点新思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迄今为止,赵义每个月要去8个家庭,每次陪聊控制在1-2小时,老人们说完后,像是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有神清气爽之感。
不少老年人盼着找人聊天
昨天下午,记者跟随赵义来到了位于后村小区的肖大叔家。
肖大叔67岁,北京人,爱喝牛栏山和二锅头,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他年轻时来陕西当知青,后来成家立业,把家安在了西安。
儿子也在这个小区,每日来肖大叔家吃饭,但由于工作忙,父子俩交流不多,只有吃饭时闲聊几句。
肖大叔爱好广泛,人很开朗,两人从时政新闻聊起,“我喜欢和年轻人聊天,他们总能讲一些新鲜事,新潮的观点。”肖大叔说,人老了不愿意给年轻人添负担,但心里还是渴望和年轻人交流的。
这一点,34岁的陪聊师刘平也深有感触,“受重视、受尊重,远比你送父母礼物重要。”刘平是在网上看到了赵义发的帖子,主动与他联系,加入到陪老人聊天的行列中来,“不少老年人更是天天盼着我去找他们聊天,有时我去不了,他们会打电话给我,和我聊天后心情能开心起来,生活态度也积极了。”
如今,赵义通过网上发帖宣传的形式,已经吸引了十几个年轻人,“仅限男性,具备基本急救知识,知识面丰富,大学文化。”对此,赵义解释说,网上类似陪聊的服务很多,但都是有偿服务,“做一名合格的陪聊师,不仅要专业,还得敬业,比如你得懂得一般的心理常识。”
赵义曾在网上发了“征集陪聊师”的帖子,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不少身在外地的人看到后,主动联系他。去年感恩节,一个远在东北工作的小伙给赵义留言,“代我买一束康乃馨,送到我父母家中,再陪老人聊聊,买花的钱,我网上支付,谢谢。”
子女必须要关心父母的精神需求
但是,赵义也得面对一个个比陪聊更棘手的问题,记者昨天走访不少人,对陪老人聊天的做法,表现出不同看法。
“对老年人来讲,陪聊只是浅层次的需求,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比如家庭纠纷、抑郁症等,还得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社区工作的白女士告诉记者,陪聊队成员素质良莠不齐,万一借机会向老人推销东西,或者给老人带来安全隐患怎么办?
“志愿者有热情,关心老人是好事。但是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老年人需要怎样的精神生活,是一道现实的考题。‘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他们的生存状态,不能让人释怀。”陕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宋馨告诉记者,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伦理基石之一,作为子女,必须要关心父母的精神需求,“金钱与保姆代替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不管怎样,我们不能遗忘孝道,独生子女照料老人更是责无旁贷,我们没有理由不与父母交流。”
此外,宋馨建议,政府要鼓励和支持一些有条件的社区,多建一些阅览室、棋牌室、娱乐室,给老年人提供沟通、聊天、解闷的场所。“老年人也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培养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学习新鲜事物,比如玩微信,不仅可以接触到一些新鲜的景色、故事、信息,还可以与子女、朋友互动,既活跃了思维,又培养了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喜悦感和幸福感。”本报记者宋雨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