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18 12:4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年04月14日 07:44 | 查看:1456次
室友们看着李翠生前的座位,怀念与她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阅读提示丨爱是一道光,点亮希望,照亮未来。
90后女大学生李翠,这位河南长垣的农家女孩,被确诊为肾癌晚期后,一直在用微博书写自己的抗癌日记,并在网上公布了自己捐献器官的决定。4月9日,仅1个月之后,她离开了仅仅生活了21年的世界,而她通过自己特别的大爱之举,为两位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希望,照亮无数人的心灵。
自从4月10日以来,大河报连续报道了李翠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和网友,让大家纷纷向她的坚强、大爱致敬,点燃蜡烛,送别“伟大的平凡人”。有90后网友说,她是榜样;有70后读者说,她在心中播撒下爱的种子……
李翠走了,而她的精神仍在感染着更多人。
进展第一位眼角膜受捐者今日出院
“医生说我妈妈明天就可以出院啦!”13日下午,大河报记者再次来到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病房楼时,第一位眼角膜受捐者余女士的小儿子刘先生激动地说。
此时,余女士正躺在病床上休息,她眼睛上的纱布已经拆掉。刘先生告诉记者,医生说余女士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让我们过两周再来复查,如果一切都好的话,两三个月就看得见了。”他没想到10日才做手术的母亲能恢复得这么快。
“我和李翠一样,也是90后大学生,她真是太好太善良了。”说起李翠,这位23岁的男孩言语中满是感激,他说,李翠不仅是他们家的恩人,也是让同龄人敬佩的榜样。
“我们只知道是个好心人捐的眼角膜,之前都不知道是谁。”记者随后见到另一位受捐者梁先生,此时,他已经揭开纱布,在妻子的照料下滴眼药水。听了李翠的故事,夫妻俩沉默一会儿说:我们才知道,恩人叫李翠,这么年轻……
“太感谢她了。”梁先生的妻子说,“要知道得早的话,我怎么也得去参加孩子的追悼会,送送这个好孩子。”听到更多李翠顽强抗癌、勤俭、懂事又有大爱的事儿后,梁妻的眼圈红了。
一旁的梁先生则喃喃地说,在病房楼,很多病友都说他“幸运”,因为机缘巧合,他在住院的第二天就接受了眼角膜手术。他满怀感激地说,今后,会照顾好自己,对于新的眼角膜,更会珍视无比。
据介绍,梁先生目前恢复得也不错,预计15日可以出院。他们此时最想对李翠和李翠的家人道一声“谢谢”。
反响本报微博报道被阅读46.7万人次
几天来,大河报对李翠事迹的报道,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大河报新浪官方微博对李翠的报道,被转评998次,点赞708次,阅读量达46.7万人次,其中,“90后女孩用日记、微博记录抗癌历程”的微博,阅读量达11.4万人次。
与此同时,李翠的故事还被@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闻、@新闻晨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中国之声、@今日微博头条、@微公益、@信息时报、@共青团中央、@时代报等微博纷纷转发。
众多网友在网上点燃蜡烛,怀念这位好女孩的同时,更为她的坚强和大爱感动。网友@牧野清竹说:“什么人伟大?翠翠就是。为她感动得落泪!请一路走好,孩子。”@画船听雨秒说:“一路走好,你永远活在我们这群人心中。”
“咱大河报关于李翠的每一篇报道,我都一字一句地看。”大河报读者吴萍对大河报记者说,她清楚地记得每次报道的标题,从4月10日的《每一粒方块字,都是生的眷恋》、《献一汪清澈眸,替我追逐光明》,到《网友纷纷点蜡烛,送别好姑娘》,再到《你已离开,却成为更真切的存在》,看着报道,她感动落泪,更多的是感受到社会大爱的力量。
吴萍说,让她感动的除了李翠的懂事、无私大爱,也有李翠的同学为她献爱心,相约看望她的父母,以及患者家属心怀感激、送别恩人,等等,“让人感受到爱的传递”。
“她是‘90后’的典范”、“21岁大学生李翠——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豫21岁女大学生患癌逝世捐献器官点亮生命希望”……李翠生前在堂哥帮助下开启的微博“不朽英雄梦”,还在亲人的帮助下,更新着内容,主要是多家媒体转发她的相关报道,李翠的堂哥发微博感慨:亲爱的妹妹,你的人走了,但你的人生留下了。
心声敬佩她的勇气,更敬佩她的境界
“我问过自己,如果我是李翠,我会怎么做?真的不知道,正因为不知道,我更敬佩她的勇气,敬佩她的境界。”同样被李翠的故事深深感动的90后女孩小程这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多位90后读者和网友表示,作为同龄人,李翠是他们的榜样。
郑州大学学生冀佳佳说,李翠与病魔斗争,肯定非常痛苦,她还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决定,捐献器官和遗体,她高尚的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值得大家学习。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吃苦、不懂事、不会为他人着想。但是,李翠为我们正名了。疼,笑着坚强,穷,自力更生。最后,她能想到把有用的器官无偿捐献出来,给需要的人,更是伟大。”90后吴婷刚参加工作不久,在她看来,李翠是同龄人身上正能量的写照。
李翠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同龄人。郑州市民杨先生是一位70后,他说,之前自己对器官遗体捐献没怎么在意过,认真看了大河报关于李翠的故事,触动很大,正是李翠大爱之举的感召,让他对器官遗体捐献多了一些了解和认同,“我觉得,她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爱的种子,将来有一天也会发芽”。
对50后于女士来说,李翠的故事让她感伤又激动。5年前,于女士就曾萌生捐献器官遗体的想法,已经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可是,她的爱人和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于女士感慨地说,当生命走到尽头,能捐献遗体器官为社会做贡献,这种大爱之举,也是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我会更努力地说服我的家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