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邮递员不只送信 还在润滑生活

发布时间:2009-01-12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9-01-06 10:02:45 | 查看:2472次

  据新华社专稿(记者张建松)互联网时代,电子邮件、MSN、QQ、手机短信等各种迅捷的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普遍,有人认为,挨家挨户靠人工投递的邮政服务似乎已无足轻重。但事实是,即使是在经济发达时尚繁华的大都市上海,邮政依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信息通道。“绿衣使者”们如同一滴滴润滑油,用默默无闻的邮政服务,润滑着紧张繁忙的城市生活。

  “死信大夫”

  人们也许没有想到,寄信人寥寥几笔的差错会耗费投递员很多心血。上海邮政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地址错、漏或变更而无法正常投递的信件,业内称为“死信”。按照操作流程,投递员可以将这些“死信”批注后退回,但责任心强的上海邮政工作人员却不轻易这么做。

  胡建菁是上海邮政系统里一位有名的“死信大夫”,她会筛选法、归纳法、谐音法等扑灭“死信”的绝活,至今已成功救活了16219封“死信”。

  面对收信人地址不清、收信人几次搬迁情况,小胡便根据已知信息到市公安局户证处查找,她根据年龄大小、籍贯、性别等信息逐一筛选,缩小范围,找准目标。

  小胡还把上海所有同名或音同字不同的路名、新村、里弄等统一归纳排列,遇到类似“死信”,把同音和同名的路名联系起来,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

  多年来,小胡骑着自行车跑遍了自己的服务辖区,记下了每幢新建的楼房和住户数量,以便让自己的“活地图”不断更新。一旦遇到救不活的“死信”,小胡还有最后一个绝招──“大海捞针”,挨家挨户寻访。

  2008年9月,小胡接到一封德国来信,收件人为江浦路某弄18号小黄。看上去,这是一所德国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函,但校方漏写了室号。当天下班后,她立即骑车赶到派出所,请民警帮忙查询小黄信息,却发现查无此人。她又到物业去询问,还是没有线索。小胡凭经验判断,极有可能是购买商品房后没办理户口转移或尚未搬入。她不厌其烦地到江浦路某弄18号一户户询问,终于找到了收信人小黄。

  “绿衣义工”

  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平均5个上海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上海邮政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积极承担起老龄化社会的公用事业职能,不仅在各个邮政服务网点代发养老金,还组织邮递员为高龄孤残老人上门发放养老金、上楼投递邮件报刊、代付水电煤等公用事业费、代领代寄汇款和包裹等延伸服务。

  家住上海溧阳路的朱九河老先生是位75岁的离休老干部,长期瘫痪卧床,翻阅报刊杂志是他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寄托。他所在的临平路投递支局了解到他的困难,安排邮递员每天将朱老的邮件报刊直接送到家中,老人生病住院时,就一直递送病床边。

  几年过去了,临平路投递支局邮递员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对朱老的特需服务始终如一。

  顾建忠是上海邮政全日送的一名普通邮递员,4年前,他在投递过程中,偶然发现国和一村160号的吴福安病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靠70多岁老母亲照顾,心地善良的他当即承诺:“以后我来帮忙。”在投递报刊之余,他经常到吴家,帮助老人做些力气活。

  2006年,吴福安老母亲不幸过世,他的生活起居雪上加霜。老顾安慰吴福安说:“你放心,我会一如既往地来照顾你。”老顾一天几次到吴福安家,早晨帮他穿衣、上厕所、搀扶到轮椅上,中午过去帮他热饭热菜,晚上吃完饭,再赶过去帮他脱衣睡觉。

  吴福安感激不尽,多次提出:“建忠,你这样照顾我实在过意不去,给你工钱吧。”老顾说:“如果为了报酬,我就不会上你家来了。”

  吴福安将老顾照顾他的事迹写信寄到上海教育电视台,电视台以此为题材拍摄了《一诺千金至诚至爱》。纪录片播出后,人们在赞扬老顾一诺千金、爱心助残同时,也赞扬上海“绿衣使者”深入千家万户的用心服务理念。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