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党的宗旨的一个感人事迹——孟永华八年不辍关爱资助病残夫妻

发布时间:2015-12-15 21:36 | 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2015-02-02 17:56:07 | 查看:2245次

  省校院山西右玉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孟永华关爱资助贫困家庭的事迹,我最早是在校院微信群里看到的。1月22日上午,有热心的同事将1月21日《山西日报》“晋事晋人”栏目报道的《孟永华:8年不辍大爱温暖患难夫妻》一文拍照上传,群里的同事们积极点赞和好评。大家与孟永华共事多年,一点儿也没听他说过此事。当我接到采访任务找到孟永华时,正好是他领着杨高堂到省慈善总会申请3000元救助款刚回来。

  孟永华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山西的领导干部队伍出现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极大地伤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影响党的形象的情况下,能够抵制不良政治生态的影响,坚持8年不辍,关爱贫困家庭,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孟永华是2007年作为校院中青年教师到武乡县挂职县长助理的。按照校院委要求,他经常深入武乡的农村和企业,拉近与群众距离,接地气,了解基层情况。在村里,他看到一些身患疾病的人没钱医治,有的还要拖着病体挑水、下地干活,心中触动很大。与县领导商议后,孟永华回太原找到曾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的老中医赵海明,请他到武乡为困难群众诊治。

  孟永华领着赵海明到荣军院、洪水镇庄沟村和几个条件艰苦的村庄、县中医院等地为老八路和困难群众义诊。最后一天在中医院义诊,由于病人多,到下午一点多才抽出时间去吃午饭。走到医院门口,一个在烈日下头戴破草帽、穿着旧军服的男子拦住他们,想请大夫到家里为他患病在床的妻子看病。医师和孟永华都被他的行动感动了,毫不犹豫就跟着去了,这个人就是退伍残疾军人杨高堂,他妻子胡佩宏20年前得了罕见的脊髓小脑变性症。到他家后,赵海明大夫尽管觉得病人的病情严重,不是仅靠中医能解决了的,但还是给她针灸、推拿,开中药治疗,并把病历带回太原研究。

  从此以后,孟永华心里就一直装着杨高堂夫妇。孟永华陪爱人去264医院看病,也没忘了向医生咨询医治胡佩宏病的方法。264医院风湿科主任陈竹非常同情杨高堂一家的遭遇,愿意尽力帮助救治。孟永华就开着自己的车把胡佩宏接到太原来,住院治疗二十多天,并为她支付住院费3000元。他去北京出差,又带着胡佩宏的病历去以神经科学临床与研究为特色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咨询治疗方案。为筹集更多的治疗费,孟永华带着杨高堂,拿着贫困证明和病历跑了省慈善总会、残联和工会等多家单位求助。省残联当即救济了5000元,省慈善总会也为他们捐赠5000元救助金,这是个人申请救济的最高等级。孟永华参加省政协和省改革创新研究会组织的农村教育课题考察时,认识了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校长马文有,对方得知杨高堂一家的境况后慷慨捐款5000元。

  后来,胡佩宏的病情越来越重,每天疼得睡不着,需要服用“氯硝西泮片”维持,但这种药武乡县没有,需从太原买。杨高堂既伺候妻子走不开,也拿不出经常往返太原的车票钱。作为副主任、副教授的孟永华就主动为他们买药往武乡捎。但该药属于强镇静剂,处方上最多只能开20—40天的量,每次都需要到医院挂号、取药,之后再把药送到太原建南长途汽车站。由于客车规定司乘人员不能随便捎东西,他只能央求去武乡的乘客给捎过去。后来武乡通了快递,才方便一些。他说药不贵,每次只有8元左右,加上挂号费和快递费用,每次二三十元,主要是不用杨高堂来回跑,减轻他的经济负担。就这样,多年来不论寒暑冬夏,从未让胡佩宏断过药。

  在对孟永华的采访中,他一直表示没做什么,这点小事不算个啥,是自己应该做的。他说与杨高堂一家通过8年多的交往,相处成亲戚、好朋友了。杨高堂残疾,胡佩宏卧病在床多年,二人又都是县供销社的下岗工人,家里一贫如洗、债台高筑。逢年过节,孟永华就给他们送去药品和营养品,还有米面油,再留点零用钱。而杨高堂一家为了报恩,就给他们做点鞋垫,捎点小米。

  在孟永华与杨高堂交流的短信里有这样一段话:“孟助理你好,药又没有了,还得麻烦你给我买。再到市中医院把住院病历和住院费用清单复印一下,到康复科开个住院证,全部盖上公章。”杨高堂女儿在给孟永华的微信里,看到最多的就是感谢。“叔叔,总是给您找麻烦,而且麻烦不断。谢谢叔叔一直以来对我家的照顾,我这辈子不会忘了,他日定当报答。”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做下去。孟永华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坚持8年不辍,尽己所能去温暖他人,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校院的教学科研人员、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榜样,为文明和谐校院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光彩。赵转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