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09 16:59 | 来源:解放日报 2015年08月21日 16版 | 查看:1024次
和孙建平聊读书,他随口便诵起了诸葛亮的 《诫子书》:“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于他,读书是一种生活习惯。
阅读习惯的背后,是一种昂扬的人生态度。作为静安区区委书记,孙建平不仅自己爱阅读,更倡导大家一起阅读;不仅倡导个体的阅读,更把建设“书香静安”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因为,“阅读是一种可以不断增强能力的能力”。
越忙越需要读书充电
解放书单:听说您的阅读量比较大,工作这么忙,何以还有时间大量阅读?
孙建平:阅读是一种习惯,有这种习惯,就会有读书的时间;没有这种习惯,就会觉得阅读是种负担。工作忙、没时间读书是个伪命题,工作越忙,越需要不断读书充电。
解放书单:阅读有着砥砺人前行的力量,您对此似乎体会颇深。
孙建平:是的。每次工作岗位的变动,都会对我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我必须挤出时间阅读,拓宽知识面,提升履职能力。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持续成长。
学习有很多方式,一种是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20年前我担任市政府秘书处处长时,有机会和很多优秀的领导在一起工作,我就像海绵一样,不断从他们身上吸收有益的知识。这些领导个个都爱读书,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学习着、进步着。
还有一种学习方法就是自己读书。我在担任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那时社会上谈信息化的书也不多,更别说谈互联网的,后来,我看到中组部有这方面的干部读本,就找来读,一边读,一边和搞信息化的企业交流,慢慢就成行家里手了。
当然,读书还当在有用与无用之间,不能太功利,很多书读了之后,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却对你终身有益。
阅读是一种能力
解放书单:既是习惯,便有养成的路径,我们该如何有意识地养成阅读的习惯?
孙建平:一生中有三种人对阅读习惯的培养很重要。
一是家长。家长爱阅读、爱学习,对子女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二是老师。小时候,有位老师常给我们诵读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一段话——“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那时不太理解,长大了才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是单位领导。领导不仅对员工提出学习上的要求,而且自己带头阅读,就会带出一支学习型的团队。
解放书单:贯穿人生的阅读是一种人生态度。
孙建平:对,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如此,阅读还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以不断加强你能力的能力。
观察一个干部,可着重观察他的学习能力。把一个干部放到他暂时不太熟悉的领域,只要他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他很快会成长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相反,一个学习能力弱的干部,可能会因为“本领恐慌”而难以胜任新工作。
学习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有了学习能力,可以发展出其他方面的能力。
给传统阅读加点“电”
解放书单:您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倡议青年干部多读书,您推荐他们读什么书?
孙建平:可以读的书有很多,但有一本书,建议他们都读一读,那就是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部书写得并不十分精彩,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必须有所选择。在你怀揣理想来到一个新单位时,如果现实环境和理想有差距,你是坚持理想,与环境作艰苦、甚至是痛苦的斗争,还是放弃追求,随波逐流?升华还是沉沦,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这道选择题。
解放书单:除了提倡个体的阅读,您还倡导建设“书香静安”。在人们习惯于以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的当下,倡导这样的建设目标,您的出发点和导向是什么?
孙建平:静安区空间有限,在有限的空间里,静安已经有了很高的产出,但还不够,因为有一部分区域拖了全区的后腿。如果这部分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改善和提高,静安还可以有更高的产出。怎么改善和提高?我相信,阅读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阅读可以“以文化之”,把我们所提倡的、所反对的,通过阅读,化为静安人的共识,鼓励静安人以昂扬的姿态,凝心聚力。
解放书单:阅读通常是在秘密空间里发生的个体行为,要使之成为全区人的精神追求,并非易事,容易流于表面与形式。
孙建平:所以需要做大量细微的工作,去慢慢地层层推进。区里订立了五年读书规划,经常开展覆盖各类人群的读书活动,由此形成了不少读书活动品牌:比如区审计局有“静安盾”学习团,区检察院有“公诉理论”学习团;静安有20万白领,我们开设了“白领学堂”,等等。
解放书单:现代人的阅读方式在从传统纸质转为电子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了碎片化的趋势。对这种阅读新态势,您怎么看?
孙建平:我们反对“碎片化”的阅读,但我们鼓励在传统阅读方式中“加载”电子阅读这种新方式。我们开设了不少很好的微信公众号,经常向大家推荐好书,让大家用好“微时间”来“微学习”、“微读书”。
在读◆
《中国缺什么 日本缺什么》
[日]近藤大介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在中国生活多年,在书中较为深入地探究了中国和日本文化的精髓,进行了有益的跨文化比较,指出中国缺少优质的服务,日本缺少责任心。
《大繁荣》[美]埃德蒙·费尔普斯 著余江 译中信出版社
本书作者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认为,繁荣源于现代价值观,如参与创造、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愿望,这样的价值观点燃了实现广泛的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草根经济活力。
《重启:新改革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李稻葵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以全球化的视角,纵论新改革时代的中国与世界,解读中国下一步改革的思路、方向与可操作性。
《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
腾讯科技频道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互联网带来的跨界浪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传统行业,互联网作为一个产业将会消失,因为所有产业都将会互联网化。
延伸阅读
1.《人类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著林俊宏 译中信出版社
作者以极其广阔的思路和可谓毒辣的笔触,从人类心智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那么,人类的未来将会怎么样?也许就看人类的文明如何发展了。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年警示录》
彭光谦 徐长银 陶德言 主编
上海远东出版社
这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缅怀为捍卫人类尊严、为人类进步事业不怕牺牲的勇士,更重要的是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认真梳理和继承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宝贵遗产。
3.《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
张济顺 著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老上海以其独特的魅力持续成为众多史学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文学创作者的叙事主体、大众的怀旧样板。本书以独到的视角与叙述,为这一样板增添了一种有个性、有深度的表达方式。
4.《机器人时代》【美】马丁·福特 著王吉美 牛筱萌 译中信出版社
机器人时代,技术、工作与经济的未来会怎样?人类未来的处境又如何?是要全面的经济繁荣还是灾难性的经济不平等和不稳定?对那些想要了解技术发展的加速对整个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不可的书。
5.《脑机穿越:脑机接口改变人类未来》【巴西】尼科莱利斯 著黄珏苹 郑悠然 译新世界出版社
本书作为“脑机接口”的简要发展史,从脑机接口对传统神经科学的颠覆,到早期的“信息输出”,即机器如何读取大脑信息,再到现在科学家苦心钻研的“信息输入”问题,即反馈信号如何作用于大脑……描绘了一幅人类未来的全新图景。
6.《水4.0——城市供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美】戴维·赛德拉克 著徐向荣 译上海科技出版社
今天,经年累月被加以使用的排水系统正面临着棘手的挑战。为了更为智慧地改造未来城市水系统,我们需要通过这本书去了解水系统发展史、城市水系统正面临的问题,以及将来如何重塑城市水系统。
7.《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英】拉纳·米特 著蒋永强 陈心心 译新世界出版社
西方人眼中的“二战”总是一场美英苏领衔抗击法西斯的血腥战争,而此书却展现了在亚洲战场上英勇抗击日本的中国。这一在战火中淬炼的战争史诗,唤醒了世界对二战中的中国的重新认识。
8.《创客:新工业革命》(第二版)【美】克里斯·安德森 著萧潇 译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在哪里?克里斯·安德森预言互联网将和制造业融合在一起,并引发创客时代的到来,创客将引领科技行业走进个体制造时代。对此你准备好了吗?
9.《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
的协同消费商业》【美】雷切尔·博茨曼 路·罗杰斯 著唐朝文 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深刻剖析了世界各地实践共享经济的互联网新兴企业——他们运用互联网技术与网络社群,突破传统商业在交易模式、用户体验上的限制,将看似不可能的商业创意变为现实,进而勾勒出一幅共享经济的未来蓝图。
10.《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王义桅 著
人民出版社
本书作为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著作,指出了“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它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
11.《创京东》
李志刚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一本关于京东的书,也是一本探寻企业发展之路的书。京东给出的答案是,世界上只有一条捷径——脚踏实地地去做,成功不可复制,但是失败或可避免。
12.《越南密战:1950-1954中国
援越战争纪实》
潜江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从1950年边界战役到1954年奠边府会战,其间领袖决策,一言九鼎。战略区统帅受命千里之外,叱咤风云。此书带我们重温援越战争的波澜壮阔与惊心动魄。
13.《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美】德隆·阿西莫格鲁 詹姆斯·A·罗宾逊 著李增刚 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本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宏观社会发展的重要著作。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艾克罗夫将之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相提并论。
14.《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动力与模式》
杜德斌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本关注时代命题的书。它对我国的大都市以及世界其他大城市,关于各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的设定与发展,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15.《黑白男女》
刘庆邦 著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带走了138名矿工的性命。死者身后的孤儿寡母面临生活和情感的重建,然而重建又谈何容易。小说叙写了底层百姓的悲喜人生,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味。
16.《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艺术发轫》
【法】艾黎·福尔 著张延风 张泽乾 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从古老而神秘的史前艺术开始,带你回归到最初的年代,探析艺术的起源之谜。文笔流畅优美,令阅读的过程如同步入一幅幅画卷般美妙。
17.《大灭绝时代》【美】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著叶盛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荣获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可谓名至实归。作者一一亲历全球生态现场,穿插结合三百年科学认知与最新锐生态观点,大胆指出“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非同凡响的时代,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18.《我遇到你》
敬一丹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敬一丹从央视退休后出书,讲述自己的新闻生涯。她直面敏感话题,以犀利兼具温情的文字勾勒出敬一丹眼中的时代真相。
19.《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
与社会状况》
柯律格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物的书,它讲述的是明代后期人们看待物的方式。此书丰富了我们对晚明文化品位与社会生活的认识,也在历史学家、艺术史家、人类学家及各领域的学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20.?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好书,这最后一本留待您来告诉我们。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