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姓故事,书写历史纲目(图)

发布时间:2015-12-08 21:00 | 来源:解放日报 2015年08月21日 14版 | 查看:823次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许倬云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著名历史学家 许倬云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想问问“中国”究竟是什么?“中国人”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是谁?一路写下来,得到了结论。
  我所说的“中国”,是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在一个宽大的地域里,由无数不同来源的人共同生活组成的一个几千年演变而成的共同体。共同体的意思就是,大家的生命拴在一块儿了,命运拴在一块儿了,前途也拴在一块儿了。
  能够构成这么大的命运共同体,我在书里写了四五种不同的因素,这些因素编织成了一个互动的、交相拉扯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不是一时的,而是几千年、上万年演变下来的。这个系统能够延续到今天,是因为它有个核心,核心就是多少年锤炼、混合、融合起来的东西。
  在这个共同体里,大家在经济上互通有无,不同的族群之间互相容忍、互相协调。在文化上长期孕育出一套观念,这套观念就是中国的人本哲学系统——不靠上帝,不靠各种神奇力量,也不单靠科学的理性,而是靠人本身的天性。
  人是合群的动物,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系统,就是人跟人怎么相处,这其中有积极的儒家思想,也有淡泊、内敛的道家思想。一个向外、一个向内;一个积极、一个退让;一个刚,一个柔。这样配合起来,形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的人生观念。这套观念使中国可以在最困难的时候忍下去,垮不掉;最得意的时候不张狂。
  像中国这样的共同体,以前在世界上有没有过呢?
  罗马共同体和中国相当类似,但也不一样,它有相当的排他性。罗马人始终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
  英国人在日不落帝国时代,世界各处都有殖民地,殖民地又分不同的等级,拥有不同的自治领地。英国也相当地容忍,可是它和中国还是有所不同。在英国,基督教是一个向上帝看的宗教,是排他的,其他宗教在他的系统里得不到和基督教一样的位置。它是神的宗教,不是人的理念,所以英国的系统跟中国的系统也不一样。
  将来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大国,在怎么样和其他国家、其他族群以不同的关系相处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中国的大圈里,有不去征讨他国、不以战争压服他国的国家,即明太祖所谓的“不征争之国”;也有以贡让和以封贡作为关系的内圈国家;也有国内的土吐司等半自治单位。这些都是将来世界,在全球化的大组织里,恐怕难免会碰到的。不同层次、不同关系纠葛成一个一起住在地球上的大的共同体。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中国又重新回到了地区性领导者的地位,而在世界这个大系统之内,中国要扮演一个比前面更重要、更广阔的角色。
  在历史上,民间自治对于维护国家地位的稳定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民间看不见的自治是哪来的呢?
  有一群受过教育的地方精英,他们不一定很有钱,不一定是官宦人家子弟,但因为他们品行不错、对人好,就变成了地方性的领袖。他们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土豪”,也不是过去的恶霸,就是一个地方上大家尊敬的所谓士绅,士绅并不一定有官位。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在我们家乡,地方的社会福利机构,比如孤儿院、无家可归人的收容所,都是这些士绅在经营。他们以自己的信用去建议商家,你们能不能出钱救苦济贫、养老扶幼,当然要量力为之。他们和商家之间有着长期的信任,工商业都愿意出钱。
  我的祖父回忆过去时曾说,从清朝入关到后来的太平军杀到大江南,这中间200多年里,我们无锡从来没见过兵,乡下也没见过兵。他说,200年来,人不知兵。十四州县,都如此这般。家给户足,这个境界不容易做到,而这除了靠民间自治,还要靠良好的风俗。
  良好的风俗是大家从上到下都要遵守的一套理念,这套理念的背后,没有刑罚在管你,没有牢狱要关你,也没有教堂的说教,就是靠从小教孩子,学校念的书、读的课本里头都带进了这些理念,这才成全了这样一种风俗、这么一个世界。
  我写这本书,并不只是要拿美好的部分交代给大家。书里头有分分合合,有战争,有征服,也有种种皇室里的纠缠。但是我记的是大纲大目、大事情,讲的却是老百姓的事。我不讲那些个帝王将相,我也不讲政治上的纠纷。
  我希望我的这本书对同胞们有用。我身处海外已经大半辈子了,身体经过两次开刀,恐怕很难再回到中国,所以借这个机会,向我的读者,也是我的同胞,有这一番交代。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