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1 08:2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0月21日 08 版 | 查看:965次
“不要乱扔垃圾,弄脏了丹江水,让人家北京人咋喝哩!”深秋时节,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年逾花甲的老人李进群在渠首闸旁边教育着一名游客,同时用一支胳膊熟练地捡着生活垃圾。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地,为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李进群日复一日地做这份工作已整整45年。
20岁那年,李进群在修建渠首闸的工地上痛失右臂。45年来,他几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南水北调,却从未向国家要过一分钱。
谈及他无怨无悔做这些事的初衷,李进群动情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保护好丹江水,让京津人民喝我们这里的水放心。”
1970年,李进群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入修建陶岔渠首闸的队伍中,每天奋战在工地上。5月10日那天,他正在拉车运土,附近一卷扬机突然失控,飞扬的钢丝打断了他的右臂。伤养好后,他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又回到工地上,为工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渠首闸修好后,李进群不能干重体力活儿了,心里却依然放不下渠首。于是,每天早饭后,他就用左臂夹着铁锹和火钳,像上班一样,义务在渠首护水、捡垃圾……
每当看到有人往水库扔杂物时,他总会上前跟人家理论:“丹江口水库是京津人民的‘大水缸’,弄脏了咋喝?”
45年来,无论天气晴好,还是刮风下雨,他总是拉着一辆装满碎石块的车子,上面放着一把铁锹、一把火钳和一个用来捡垃圾的箩筐,路坏了修路,桥坏了补桥,碰上游人随手丢弃的瓶瓶罐罐,他更是“如获至宝”,捡回家堆在院子一角,攒够一定数量后拉到废品收购站处理掉,然后用卖废品的钱购买铁锹、箩筐、碎石块,从来没有因为修路补桥向镇里、村里伸手要过一分钱。
谁也不知道李进群到底用坏了多少个铁锹、多少把火钳,利用卖废品得来的钱和自己家里的农业收入,买了多少车碎石块,只看到渠首闸旁边的几条主干道越来越平整,渠首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2002年年初,李进群看到渠首老坝旁边的厕所长期无人管理,脏兮兮的,影响渠首形象,他便将自家的两只水桶改造成茅桶。从此,每周掏一次厕所成为李进群一项新的“任务”,直到2012年4月拆除。2012年5月,渠首观景台新厕所建成后,李进群又主动承担起新厕所管理的任务,每天坚持打扫一次,确保干净整洁。
他干这些活儿没有报酬,也没人督促,全是自觉自愿,问他为什么,他脱口而出:“我在丹江边住了半辈子了,对这水有感情,这么清这么好的水,不能让它脏了, 卫生搞好了,山绿了,水清了,来这里旅游的人有一个好环境,清水送到北京,渠首人民脸上都有光。”
45年的渠首守护,李进群成了“渠首百事通”。2014年“五一”期间,媒体来渠首采访,他成为“首席导游员”。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得最多的是,文明游渠首,别把白色垃圾留给丹江清水。
李进群无私为渠首奉献,却无暇顾及家庭。2009年5月10日,李进群的老伴儿感觉头晕乏力,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患了糖尿病和脑梗,需要住院。李进群留下来陪了3天便坐不住了:“我不回去,渠首脏了咋办?”李进群第二天把儿子叫来,自己又回到工作岗位。
李进群的事迹传遍众乡邻,感动着周围的每个人。位于丹江水库对岸的湖北省丹江口市女青年熊星是李进群小儿子李保伟的工友,当她听说老李40余年义务护水的事迹后,深表钦佩,在和李保伟深入相处半年后,她欣然走进了这个家庭。
“父亲是我心中的榜样,我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自豪。未来,我们愿和他一起守护好丹江水,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来把这份公益事业做得更好。”25岁的熊星告诉记者。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期实现通水,那一刻,李进群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今后,我还要继续保护好丹江水,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渠首陶岔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为持续保持渠首干净整洁,呵护好丹江碧水,李进群又说服大儿子李保定加入到义务护水的队伍中来。
“父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今后,我要向他学习,做一名渠首的忠诚守护者。”李保定感慨地说。
在李进群的带动下,淅川县目前参加义务护水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江碧水也变得越来越清了。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