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03 18:14 | 来源:腾讯 2015-10-03 08:16 | 查看:7579次
撰文 | 周宇 编辑 | 傅凝
常有官员心生“归隐山林”的清高志趣,事实上,大部分高官退休后,因为种种因素,即便没有继续活跃在“二线”,也很少有真正归隐。至于告老还乡、挽起裤脚下地种田的,更是凤毛麟角。不过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记得,还有这么几位不同一般的官员践行了这一人生理想,且大都低调朴素。
毛致用乐享清净,却不能完全如愿
【毛致用,1929年11月生,湖南岳阳人。195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毛致用1998年3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一职,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时年69岁。5年后,2003年3月中旬,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直奔湖南岳阳西冲村老家“隐居”起来。他表示,乡下养老有“三好”,空气好水好蔬菜好。
在回去之前,他已经在老家盖了3间瓦房。退休之后每天的日程从早上6点起床开始,先到鸡舍喂鸡,再到菜地里劳动,之后洗个热水澡,然后吃早餐;上午看看文件、书报,中午打个盹,下午再下地干活,顺手扯几把青草喂鱼;晚上7时看新闻联播,之后用热水泡脚,上床睡觉。这就是毛致用的“日程表”。
3年多来,除非天有雨雪,他的日子都是这么过的。
对于退休前后反差如此大的生活,他表示“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在进退去留这个问题上,尤其不能小心眼”。
回乡后毛致用的老友、著名书画家黄永玉送来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老头,躺在一张竹椅上,悠闲得意地摇着扇子;不远处,一个老婆婆正端着盆子,往地面撒谷子喂鸡。画的右上方题有:“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致用仁弟如今有此境界矣。”
虽然毛致用一心希望过个清净晚年,但也未能完全如愿。虽然拒绝了中央警卫局派专人保证其安全的建议,但是遵照湖南省警卫局的指示,筻口镇派出所还是在毛致用家附近设立了一个值班室,24小时有警察值班。村干部大事小情都想向他征求意见,地方各级官员也会定期拜访,还有一些上访人员听说后赶到西冲村拜访。毛致用一般了解情况后会给湖南或者江西的领导写封信,尽量帮忙,“别的地方的我就管不了了”。西冲村确实也因毛的回乡受益,他回来后,西冲村从一个小伙子娶不上媳妇的穷村,变成了有农产品出口的岳阳第一村。
【陈苏厚,1936年生,海南省临高县人,1954年参加工作,曾任海南省副省长、海南省人大副主任。】
也是在2003年,陈苏厚从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位上退休,拒绝了省里多个团体组织当顾问、会长的邀请,拒绝了高干休养所等资源,回到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松梅村的老家,当上一名普通农民。
和毛致用不太相同的是,陈苏厚回到家乡,虽然也是本着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初衷,但看到家乡依然贫困时,最大的动力变成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改变现状。
18岁参加工作的陈苏厚从小官做到大官,一直都是分管农村、农业工作。他刚回到家乡时,松梅村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元人民币左右,贫穷的农民还没有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村里垃圾成堆,甚至没有一间厕所。
3年的时间,他组织大家筑桥铺路、修建水利设施、改造电网,还兴建了农贸市场、卫生院和文化活动中心等。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苏厚表示,“永远不会走了”,他还曾写过“安逸非吾志,愿为民排忧”这样的句子。他认为回乡下住很平常,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对于是否利用关系为家乡致富的问题,陈苏厚也非常坦然,表示过去在位的时候有权利,但不能老用在自己家乡上。退下来后,老部下、干部都还在位,自己这么老带着大家致富,他们还是会给一点点小面子,但都是在政策允许下的。
李豆罗农民到市长要40年,从市长到农民4小时
【李豆罗,1946年7月12日出生,江西进贤人。197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大专学历。曾任南昌市委常委、副市长、市长、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等职。】
最近走进人们视野的是李豆罗,他曾任南昌市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已经退休回乡5年。2010年1月22日上午,李豆罗以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身份在人大会上作完报告,4个小时后,就回到自己的老家西湖李家。他自己称,从农民到市长用了40年,从市长到农民只用了4个小时。
他回乡后是真真正正做起了农民,地里种了早稻、晚稻、芝麻、大豆、油菜、花生等等,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坦陈因落差太大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熟悉了,因为做农民对于他而言是“正本清源”,“我一开始就是一个农民”。
退休回乡领导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想彻底告别官场,李豆罗也是,表示自己退休后“脑子不想,耳朵不听,眼睛不看,嘴巴不说”,以前的同事朋友来到西湖李家,他也不想谈,“过去就过去了”。凡是有关老干部疗养,大年初一团拜等等,“我一概免见,一概不去,我就留在我这个地方”。
之所以这次再走进公众视野,是因为在他回乡的5年中,西湖李家建成了“景区”,游客来参观的,是优美的乡村和过往那些逝去的农耕生产方式。有报道称,今年五一假期后,景区正式开始收费,20块钱一个人,一个月收了4万多块。带领村民致富也是他的一大乐趣。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