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2-18 08:0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2008-03-28 14:21:44 | 查看:2246次
“亲民院长”这个称呼,既不是官方奖赏的,也不是自己加封的,而是吉林省2700万老百姓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民选”出来后送给他的。这个人就是2007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之一、延吉市人民法院院长庾成日。
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辞是:亲民情怀贴近百姓,无私秉性团结同仁,丰厚才学诠释法律,刚正行为维护公平。为民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感动吉林的“亲民院长”!
庾成日,这位从长白山森林里走出来的朝鲜族农民的儿子,以其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谱写了一曲亲民、爱民、惠民的“大爱”之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2月29日,记者来到延吉市法院时,庾成日刚从延边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这次直播中,他再次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公布给群众,并承诺24小时开机,凡是群众打进来的电话件件都要有回音。
其实,向社会公布全院领导和法官的电话,是两年前就开始的事情。
当时,延吉市法院搬进了新的审判大楼,为了有效避免法官与当事人私下会见,保证正常的办公秩序,实行了审判区与办公区严格分离,但也给当事人找法官带来诸多不便。两年前,庾成日第二次接待一名当事人,当事人说过去反映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您怎么不早说?”庾成日问他。
“不好意思反复找您。再说当事人也不允许到法官的办公室,若是办公室电话联系不上,就见不到法官了。大老远来一次很麻烦。”听了这话,庾成日陷入深深的自责。随后,他在班子会上提出,将全院各审判业务庭室法官和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办公电话号码在法院的接待大厅公开上墙,并在接待大厅安置内部办公电话供当事人使用,保证来访的群众及时与法官联系。
孙洪涛,家住延吉市朝阳街。2003年7月,他欲承包某建筑工地拆迁工程,先行预付被告祝某30万元承包费,但被告并没有把工程承包给他,同时被告只退回了部分预付款,便再无音信。
无奈之下,孙洪涛将其告上法庭。2005年5月,经延吉市法院审理认定被告应退付孙洪涛预付款18万元人民币并赔偿损失,但此案的执行却陷入了困境。先是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公告下达限期执行通知书后,还是无法查到被执行人的有效财产。这一拖就是两年。2007年8月,孙洪涛的朋友向他提供消息说被执行人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搞建筑。得到这个信息后,孙洪涛情急之下在当天下午五点半左右赶到了法院,此时法院已经下班。正在他心急火燎之时,猛然间看到信访公示栏上有庾成日的电话,便试着打了过去。电话通了,庾成日问明情况后,非常认真地告诉他过10分钟后再与他联系。不到10分钟,孙洪涛就接到了执行法官和法警的来电,让他不要离开法院,执行人员马上就到。见面了解情况后,执行人员和孙洪涛一同连夜驱车赶往黑龙江省宁安市。最后,被执行人在一家娱乐场所被找到,案件得以顺利执行。
尽管这件事情过去了几个月,但得知记者在延吉采访,孙洪涛还是主动找到了记者,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我这笔承包款有一半是借的,被骗后着急上火,于是患上了脑膜炎,光做手术就花去两万多元,而且三年多啥也没干,只能靠姐妹的接济维持生活。如果不碰上庾成日这样的亲民院长,我死的心都有啊!”
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延吉市法院年均受理的各类案件达七八千件,占全州基层法院一审案件的三分之二,涉及2万多名当事人。过去,延吉市法院信访申诉案件较多,法院办公大楼走廊经常满是上访的当事人。2002年10月,庾成日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岗位,回到法院任院长一职后,即与班子其他成员研究决定——实行院长接待日制度,规定院领导轮流值班,亲自接待上访群众。8个院领导班子成员,平均每人每个月用三天时间接访。刚开始,要求院长接待的群众很多,走廊里排满了人。现在,院长接待日接待量已经减少至每天二三人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记者,庾成日这样说:“民生问题,也就是老百姓的反映,更是我们改进法院工作的第一信号。”
一天,庾成日不经意地听到两个外地当事人的议论:“法院大楼盖的不错,就是服务差了点。”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庾成日停下脚步,笑着问:“你们说说,什么地方服务差呢?”“我们是北京来的。北京法院的服务用语可规范了,像‘您好’、‘对不起’等用语时常挂在工作人员的嘴边,而你们的法官说话太硬。”听了这话,庾成日点头称是。
回到办公室,他当即主持召开班子会议,要求全院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当事人提出的建议,坚决杜绝不文明用语。
不仅如此,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细小需求,都能在庾成日心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回响。像有些当事人或律师到法院打官司可能需要上网查阅法律资料,在庾成日的提议下审判法庭多接出了几条网线;另外,考虑到盲人到法院诉讼不方便,专门设置了盲人通道,同时在卫生间还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座便器;考虑到当事人在法官上班前还要在门外等,规定法院接待大厅在法官上班前必须开放,让当事人来法院就能进屋……
就是这种与老百姓的情感,庾成日才有了今天“亲民院长”的称呼!
“民有所困,我有所助”
3月3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延吉市建工街道延青社区采访,社区主任朴明子说:“昨天是星期天,庾院长又带领几位法官到社区来调查低保户张忠克的债务纠纷案件。”
张忠克原来是做水电维修的,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但2003年遭遇车祸,肇事者跑了,他瘫痪在床,记忆力丧失,妻子身体有病,孩子正在上大学,为了治疗,花光了所有积蓄,家庭生活陷入极大地困境。
延青社区是庾成日在任延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时的联系点。几年来,从未中断过,特别是他回到法院工作后,更是把法律进社区搞得有声有色。张忠克的家人就是在法律进社区活动期间认识庾成日的。张忠克过去在做生意时,有些关系单位欠他的钱,按起诉书计算的债权总额达8万多元。但其现在智力障碍,话都说不明白,证据又不充足,一些债务人就乘机赖账。案件诉讼到法院后,不但免收诉讼费,庾成日还亲自接待和阅卷,要求办案人员认真审案,千方百计帮助困难当事人查清证据。现在,该案有2.5万余元得以依法执行。张忠克的妻子、妻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泪流满面地说:“庾院长没有一点架子,我们真是碰到好人了!”
朴明子说:“得知庾院长参评‘感动吉林’十大人物,我们社区1500多名群众都投了他的票,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感动太多了。”
据了解,该社区有工作人员20多人,每人月工资收入仅六七百元,中午到外边吃饭吃不起,回家吃又不方便。知道这个事情后,庾成日和法院干部捐资给社区建成一个小食堂。“别人都说有困难找警察,而在我们社区则是有困难找庾院长。社区食堂的开伙第一顿饭,我们说好了要等庾院长和法官们来一起吃呢。”朴明子深情地告诉记者。
2008年春节前,庾成日到社区走访,得到消息后,许多老百姓都早早地来到社区办公楼前,等着见见他,有的居民想与他唠唠家常、叙叙旧;有的居民想向他咨询一些法律问题;还有的干脆就是想庾成日了,所以一定要过来看他一眼。有一个身体长期有病的老党员,社区组织的党组织活动都很少参加,知道庾成日来社区,说什么都让家人陪着他,拖着病躯要与庾成日见一面。
“法院与社区的工作有着同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促使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因此,我们必须怀着一颗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并与他们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只要‘民有所困’,我们必须‘有所帮助’!”庾成日如是说。
(责任编辑:曾永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