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2-17 08:00 | 来源:河南志愿者网 2008-9-2 17:14:39 | 查看:2116次
在我省对口援建的江油市,活跃着30名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有的舍弃了已经找好的工作,有的推迟一年去读研究生,义无反顾地将一年的青春和激情奉献给饱经地震创伤的灾区,用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也在灾区树立起了“河南形象”。近日,记者在江油市对这支队伍进行了采访。
他被乡亲们称为“郭总”
“郭总”是江油市河口镇百姓对新乡医学院2008年应届毕业生郭光强的称呼。这位23岁的小伙如今是大学生志愿者中的“名人”。前不久,由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十五家新闻媒体开展的“2008年西部计划万里采风志愿行动”中,他作为首个被采访的志愿者典型,在多家中央媒体“露脸”,一下子成了“名人”。
目前,郭光强在江油市河口镇卫生院担任住院医生,几乎包揽了住院部的全部工作:90%以上的病历书写、查房、医嘱修改、开处方,辅助参加手术、术后手术室的清洁卫生、病人的观察、伤口换药拆线、板房区的消毒防疫,还得参与120出诊急救。因为他“总在医院,病人总找他”,乡亲们便称呼他“郭总”。
在河口镇卫生院18位医护人员中,郭光强年龄最小,在最初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病人的不信任。病人总是对他投以一种怀疑的眼光,口里还不停地说:“他是哪里跑出来的哦?这么年轻,行不行哦?”这时,卫生院的院长就会耐心地向病人解释说:“这是国家派来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医科大学毕业的,学历是我们医院最高的。”由于郭光强的虚心好学,加上原来在多家医院实习学来的技术,他开始被当地群众接受,并逐渐有了一些忠实的病号。
“这里提供的空间更大。”郭光强说,由于灾区医护人员的缺乏,志愿者往往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比实习时得到的锻炼更大”。
郭光强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他的办公桌上总会“冒出”乡亲们送来的苹果、香蕉、芝麻糊,他穿脏的白大褂也常被别人拿回去洗。
他们舍弃了很多很多
这支来自河南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是7月15日抵达江油市的,已在江油市进行了4个多月的服务。30名成员中,有本科生2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硕士毕业生1名,年龄最大的26岁,平均年龄23岁。他们将在江油市进行为期一年的服务,绝大多数从事医疗、卫生防疫、房屋鉴定、灾后城乡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今年6月份,由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的“西部计划”发出“奔赴四川地震灾区”的号召时,多数应届毕业大学生已找到工作,这30位志愿者也不例外。杨凯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结构建筑学硕士,他放弃了去北京与女朋友团聚的机会,报名来到四川支援灾后重建;孟艳已经考取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为了援建灾区毅然决定推迟一年入学;四川籍的邓东银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他放弃了上海的高薪工作,主动回到家乡支援灾后重建……他们心里很清楚,一年的服务期结束后,他们仍然需要重新面临工作、学业的压力。
出发前,每个志愿者都做好了吃苦的打算,但在现实面前,他们还是有点惊讶。随时可能来临的余震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7月24日、8月1日两次较大的余震,以及9月24日凌晨的特大暴雨,让很多志愿者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生命受到威胁时的恐惧;由于四川闷热潮湿的气候,加上蚊虫的叮咬,他们身上长出一片片湿疹;一些队员不适应“麻、辣、油”的饮食,水土不服,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但直到今日,没有一个志愿者因为条件艰苦而退缩。
在灾区树起“河南形象”
30名大学生服务的大都是最基层的单位,有25人被分配到乡镇,5人被分配到江油市房管局、卫生局、物价局、劳保局等市直单位。
记者在对多个志愿者的采访中发现,他们绝大部分至今仍住在板房或帐篷里,吃住条件都比较差。
艰苦条件下,志愿者的表现绝对可圈可点。9月24日凌晨,江油市遭遇罕见的特大暴雨,短短几个小时内降雨量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在这场暴雨中,来自河南轻工业学院的刘琨迅速反应,及时转移了乡政府的文件、财物,并与当地干部一起展开救灾;来自黄淮学院的李亚博忙于转移学生、抢救群众公共财产,最终大部分个人物品被洪水冲走……两人的表现都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认可。
安阳师院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周鑫鹏被分到江油市八一乡志愿服务农房重建工作。他在完成分配工作之余,总是待在农户的建房工地,解答当地农民选址、建房、排水等多方面的问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周专家”。
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名成员在博客中总结4个多月的生活时说:“这种经历和付出是一生的财富。”
“吃苦耐劳”,这是江油市团市委书记陈莉萍给河南志愿者的评价。她说,来自河南的大学生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利用所学的知识,用辛勤的汗水赢得了认可,也树立了河南的形象。(作者:记者尚杰 通讯员邱永华)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援建江油青春在灾区闪光——30名河南大学生志愿者吃苦耐劳,用汗水在灾区树起河南形象》)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河南省许昌市2009-05-20 08:39:06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