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李官奇:“大豆纤维”之父

发布时间:2008-12-13 08:00 | 来源:中华地毯网 2008-09-20 | 查看:6552次

  8月21日下午,天气闷热得像个不透风的罐子,在河南滑县桑寨村,记者见到了翻开中国人造纤维历史第一页、改写世界人造纤维发明史上中国零纪录的主人公——李官奇。年过六旬的李官奇清瘦矍铄,朴实无华,他是河南省科协副主席,但他更喜欢大家叫他老李,他说叫他老李更亲切。

  老李性格沉稳,谈吐幽默,偶露锋芒,睿智中散发着倔强。滑县一位县领导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老李是个‘倔老头’,可是正是因为他的倔强,成就了他的大豆纤维王国。”

  老李是一个喜欢“鼓捣”的人。1978年以后,他先后“鼓捣”出了新型面粉机械、榨油机械、菜籽脱毒技术,不但获得巨大商业利益,还获得了全国第四届发明展览会的银奖。

  老李“鼓捣”使他尝到了“科技”的甜头。在那个“万元户”都很少的年代,他的个人资产达到几百万元,率先配备了小汽车、“大哥大”。

  老李是一个观察敏锐善于思考的人。1991年,正在寻求事业突破的李官奇无意中在一本国外刊物《化学文稿》中看到一篇文章,说豆粕里的大豆蛋白可以纺丝。

  这篇文章一下子打开了李官奇的思路。当时,国内“蚕茧大战”正酣,一吨桑蚕丝的价格能卖到十六七万元,大豆纤维又是可再生资源,也可以替代蚕丝、棉花、羊毛等。

  老李想,如果大豆纤维纺丝技术研制成功,一定会有很广阔的市场,他越想越激动,最后决定投身这一事业。

  正值而立之年的李官奇把300多万资产全部投进这个项目,一头扑进实验室开始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研制。

  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李官奇,自学了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纤维工艺学等各种相关学科,光书就买了20多万元。“老李家的书用卡车才能拉完。”一位熟悉老李的人介绍。

  十年里,他四处融资,先后投进去3800多万元,折腾得家徒四壁。说起这十年的历程,老李是又自豪又心酸。

  当记者问起当遇到不能突破的难题有没有想过要放弃的时候。老李的憨笑挂在了脸上,“我这个人,就是有股拗劲儿。年头越长越觉得这个实验要搞到底。”然而正是这股“拗劲儿”让他把大豆织成了布,翻开中国人造纤维历史第一页。

  纺织业的“纤维革命”

  2003年9月,在世界人造纤维学术会议上,大豆蛋白纤维被确认为“世界第八大人造纤维”,正式载入人造纤维发明史册。

  据相关专家介绍,大豆纤维面料比重轻,弹性高,光泽好,耐酸耐碱性高,吸湿性能超过棉花纤维和真丝,保暖性赶上羊绒。大豆纤维具有的成本低、舒适、环保、可再生的特点,代表着全球纤维未来的发展方向,掀起了纺织业的“纤维变革”。老李的发明成为世界人造纤维史上第一个中国原创技术。

  目前,李官奇在河南、江苏、浙江的大豆纤维生产线已经达到年产1万吨的规模。

  他的华康实业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5亿元,员工500多人的民营企业。

  科研的终极目标是转化为生产力,很显然老李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做到了,并且无意间引导了纺织业的一场深刻变革。

  “我计划用1~2年时间研究防电磁波产品,如果成功的话,穿在陆军士兵身上,敌人就测试不到身上的电磁波了。”老李幽默地介绍他正在进行的研究。

  李官奇:高中文化改写纤维发明史

  “ 我有一个梦想,要把大豆蛋白纤维产业做大做强,让全世界人都穿上中国人发明的大豆服饰。”23日,面对记者的采访,李官奇憨笑着说。

  从榨过油的豆粕中,神话般提取世界第八大人造纤维,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世界发明专利金奖等一系列荣誉,从而载入史册……一个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民是如何成为“大豆纤维之父”的?与世界性科研难题结缘

  李官奇1946年出生于滑县老店乡桑寨村。1977年,高中文化的他辞去生产队队长职务开始外出创业。随后他筹资创办了全县第一家民办企业——滑县粮油机械厂,进行面粉机械的设计制造。“当时一套设备的利润有一万多元,一年就能销售出100多套。”依靠这个项目,李官奇挖到了第一桶金。

  1985年,在原有工厂的基础上,他组建了油脂浸出机械厂,随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饲料机械的研发。菜籽粕中含有有毒的芥子甙,李官奇苦心钻研,并与山西师范大学合作研制出一种新的菜籽粕脱毒工艺和设备。1990年,该工艺在全国第四届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银奖。这时,李官奇的企业资产积累已达数千万。

  1991年的一天,他无意中在一本美国《化学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大豆蛋白质具备制丝的条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植物蛋白纤维。国外已经研究此课题数十年,但一直没有成功。凭着多年经验,李官奇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有前途的研究课题。

  李官奇算了一笔账,当时的大豆豆粕是1吨1800元左右,里面有高达48%~56%的蛋白质含量,如果将其制成植物纤维,利润就能变成10倍以上。这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试着从大豆里抽出丝来。改写世界纤维发明史“我只有高中文化水平,当时对化学几乎一窍不通。”大豆抽丝的研究,涉及高分子化学、纤维工艺学等知识,李官奇想尽办法,购买了各种文献资料,在他的卧室,四周是成捆成捆的书报杂志,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外文的。很多看不懂,他就请来当地英语老师帮忙翻译,买来辞典一个一个查。

  仅仅为了研究大豆纤维的染色特性,就试验了大半年,数十次地反复试验。研究耗费了他无数精力,也耗尽了李官奇的家产。没钱买菜,他的老伴常去捡菜叶给孩子们吃,一贯支持他的家人都为他担心,劝他放弃。

  但李官奇比常人更执著。经历了近10年的艰辛、800多次的试验,2000年夏天,李官奇倾注无数心血的第一条大豆蛋白纤维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线终于建成投产,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条以大豆豆粕为主要原材料的大豆蛋白纤维生产线。提炼植物蛋白纤维这个世界科学界的难题,李官奇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干了出来。

  2001年,李官奇研发的“植物蛋白质合成丝及其制造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2003年,在奥地利召开的第42届国际人造纤维会议上,大豆纤维得到一致肯定,被国际纺织界称为全球“第八大人造纤维”,正式载入国际纤维的发明史册。2003年12月,此项技术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世界发明专利金奖和中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发明专利金奖。

  至此,我国在人造纤维界没有原创技术的历史被改写,世界纤维发明史上第一次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写下了河南安阳一个普通农民的名字。

  在李官奇成功研制出大豆纤维产品后,国外一家著名化工材料公司曾想出资8000万美元买断这项技术,但却被李官奇断然拒绝。“这项技术属于我们中国人!”他的一席话大长了国人志气。

  2004年,李官奇发明的大豆蛋白纤维被成功开发为各类家纺用品、服装等。与其他面料相比较,大豆纤维面料比较轻,弹性大,光泽好,性能优良。他研究开发的大豆蛋白纤维针织产品,被外交部定为“外交部特供产品”,代表“中国创造”的标志性产品用于馈赠国际友人,2008年也被省外侨办定为“河南省政府公务接待及外事活动指定用品”。成为滑县人民的骄傲

  创业成功之后,李官奇没有忘记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2002年,他回到家乡桑寨村创办公司,安排家乡500余名群众就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5亿余元,年销售1.3亿余元的企业。

  此外,他还为家乡百姓修路打井,接通自来水。每逢春节,李官奇都要购买大肉、面粉、点心等礼品,并派专人亲自到困难户家中慰问。“我几十年来办企业的一点体会是,不能裹步不前,一定要加倍努力搞好科技创新。企业只有搞好自主创新,才会有发展的前途,不被淘汰。”李官奇说,下一步公司将争取在1到2年的时间内,推出可防电磁波的大豆纤维产品。“李官奇是滑县人民的一个骄傲!”滑县县委书记刘国连告诉记者,李官奇是一个农民发明家,他的创业经验充分说明,只要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农民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