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工妹患绝症 捐眼角膜给俩河北女孩(4图)

发布时间:2008-12-12 08:00 | 来源:腾讯网 2005年10月31日15:55 | 查看:1980次

  核心提示:今日上午9时,在石家庄市人民纪念堂,河北省红十字会将专门为一位来自河南省的打工妹举行一次特殊的追悼会。10月29日7时30分,来自河南省郸城县的单晓霞永远闭上了双眼,两个小时后,两位大夫帮晓霞完成了她的遗愿: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单晓霞的故事感动了整个河北省。1990年年初到石家庄打工的单晓霞于2002年被查出乳腺癌,饱受病魔折磨的她,毅然决定死后捐献眼角膜,并当选为“2004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她是河北省志愿劝捐第一人!”河北省红十字会新闻中心主任蔡胜春说,晓霞将被石家庄这座城市牢记,这样的人太少了……

弥留之际的晓霞。燕赵晚报/供图

河北红十字会负责人向晓霞家人颁发证书。燕赵晚报/供图

河北红十字会负责人向晓霞家人颁发证书。燕赵晚报/供图

晓霞的角膜被移植一位眼病患者的眼中。燕赵晚报/供图

  闭上双眼,她完成了伟大的遗愿

  10月29日7时30分,来自河南郸城县32岁的打工妹单晓霞永远闭上了双眼。

  两个小时后,从河北红十字会眼库赶来的两位大夫开始为晓霞进行手术。10分钟后,眼角膜摘取手术顺利完成。10时20分,两位大夫带着晓霞的角膜和美好遗愿,紧急驱车赶往邢台眼科医院,进行眼角膜移植的前期工作。省红十字会向晓霞的家人发放了河北省第四位眼角膜捐献荣誉证书。

  单晓霞的主治医生、平安医院副院长张书臣向记者介绍了她的病变情况。清晨6时许,单晓霞的病情突然严重恶化,且停止了呼吸,经医疗人员奋力抢救,病情稍有好转。但随后病情再次加重,经过一系列紧急抢救,最终没能挽回晓霞的生命。

  河北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向晓霞的遗体默哀,并献了花篮。花篮的挽联上写道:“光明留给他人,爱心播撒人间”。

  至此,被誉为“河北志愿劝捐第一人”的单晓霞完成了她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愿望,把眼角膜捐献,她虽然永远离开了这座城市,但她的博爱胸怀和奉献精神却感动了这座城市。

  “她是我最佩服的一个人。”10月30日,在记者接通一直关注单晓霞的《燕赵晚报》记者王凤伟的电话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感动。

  他乡拼打,她摸到了幸福的边沿

  单晓霞出生在河南郸城县一个贫穷的农村。1990年,单晓霞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董建林。

  几个月后,他们来到石家庄,在东简良租了房子住下来。两个人没有本钱,就做点小买卖。后来建林在饭店找到一份工作,晓霞也借了辆三轮车批发蔬菜卖,一天能挣10块左右,她感到很满足。

  两年后他们结婚了,没有婚纱和宴席,只有双方的父母来石家庄一起吃了顿饭。

  积攒了一些本钱后,两人开始做凉皮生意。董建林半夜做好,单晓霞白天去卖。虽然辛苦,可两人很恩爱。建林经常早晚接送晓霞,两个女儿的相继降生更是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攒的钱也寄回老家给婆婆盖了新房。在石家庄,一切都那么完美,他俩有种说不出的满足,觉得融入了这个城市,扎下了根。

  一纸诊断,她接到了命运的宣判

  1998年,丈夫董建林由于过度劳累得了强直性脊椎炎,不能再干体力活,单晓霞的负担一下重了很多,但她说自己还年轻健康,有一双手总会过上好日子。2000年,他们开了个蛋糕店,生活完全稳定下来了,谁也想不到,正在朝着目标奋斗的时候,一纸诊断书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2002年年初,单晓霞的乳房下部长了一个肿块,由于没有任何不适感,也就没有重视,直到感觉到疼痛,她才去医院检查。

  2002年4月2日,一个让单晓霞万念俱灰的日子,就在那天她被确诊为乳腺癌。拿过诊断书的一刹那,看见“乳腺癌”三个字赫然写在上面,她从椅子上滑了下来,她的天空仿佛坍塌了,全是黑暗与恐惧。

  回到家趴在地上哭了三天三夜,单晓霞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她怎么也想不到只在电视里见过的情节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她晚上睡觉不敢闭上眼睛,生怕第二天醒不过来。她甚至想自杀彻底解脱了事。

  哭过之后,单晓霞渐渐想通了。她认为悲观怯懦不是自己的性格,开朗的她应该面对这一切,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早日把病治好。

  几天后进行了手术,她以为这下生活可以重新步入正轨了。可是不幸在2003年春天又不期而至,病灶开始向胸膜扩散,她开始了化疗的过程。化疗的痛苦是难以想像的,她说每次化疗五脏六腑都像翻了个儿。

  她的病还是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医院也劝她放弃治疗,让她回了家。

  病中的单晓霞对丈夫说,我是你的累赘,咱俩离婚你再找一个吧。董建林不高兴了,告诉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把她治好。“是啊,我的病还能治好呢。”单晓霞放弃了离婚的念头。

  巨额的医疗费成了单晓霞治病最大的障碍,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他们在东简良租的屋子里一贫如洗。

  女儿的懂事、丈夫的不离不弃和细心照顾给了单晓霞最大的安慰和鼓励。

  许下心愿,她要把光明留给人间

  早在1997年,单晓霞就看过电视上关于捐献角膜的节目,“那时候心里就惦记着,但是身体还健康,没有多想过。”她说,自从生命受到威胁,捐献的愿望突然变得异常强烈,她开始到处联系,直到今年9月找到邢台眼科医院。

  “我要把眼睛留在这个世界,让他人看到光芒。”病中的单晓霞说,眼睛和鼻子是自己最满意的地方。一次,天真的小女儿问她:“妈妈,你为什么剃光头?”单晓霞回答:“为了提高回头率呀。”女儿说:“那回头率肯定是99%,还有一个人在等着妈妈捐献角膜呢。”

  起初听说女儿要捐献眼角膜,晓霞的母亲怎么也接受不了。“我正在生病,能理解病人的痛苦,与其让角膜化成灰烬,不如把它留给需要的人。再说,女儿的角膜留在人世间,您会觉得女儿还活着。”在晓霞的反复劝导下,善良的母亲同意了。

  董建林对单晓霞的决定很支持。守着妻子时他满眼怜爱,不时给她掖掖被子。

  “假如有一天我走了,我要把光明留给世界。”接受过大家的帮助,单晓霞更坚定了回报社会的决心,也充满了跟疾病斗争到底的勇气。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外公已经100岁了,仍然健康地活着,我才30出头,不及外公的三分之一,虽然上天偏心,可它也将人生所有的画卷向我展示了,我有权利抱怨吗?可以说这些年来我没受过寒冷和饥饿的困扰,我有朋友,还有爱我的丈夫、健康的父母和可爱的女儿,这一切我得之有道。每天看到太阳升起我都会很满足,摸摸心脏对自己说,单晓霞你还活着,你还能看见别人的关爱,闻见大米饭的香味。

  单晓霞告诉记者,她正筹划着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名字就叫“我与癌症面对面”。她要写下这样的话:假如明天的钟声再不能将我唤醒,那么,我要对爱我的朋友说,谢谢你们,我先走一步了;对恨我的朋友说,对不起,请将我忘记。

  单晓霞甚至已经为自己想好了墓志铭:因为治病,我经济上已经一贫如洗;但是,在精神上,我富有无比。经过这次洗礼,我已经把死看得很轻;死对于我来说,意味着完成任务,顺利返航。

  移植成功,她照亮了两名陌生女孩

  接受晓霞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是两位女孩,分别来自邢台和衡水,一个是在沈阳就读的大学生,一个是高中学生,两人的视力均为0.01。这种视力已经接近传统意义上的失明。两人是从邢台眼科医院等待角膜移植手术的百余位眼病患者资料库中挑选出来的。在河北全省近10万眼病患者及全国400多万需要做角膜移植手术才能复明的患者中,她们二人是幸运的。

  10月29日下午2时30分至5时许,晓霞捐献的角膜被成功植入两名女孩齐明、盼明(化名)的眼中。

  齐明表示,以后将向晓霞阿姨学习,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齐明的父亲感激地对记者说:“虽然我们没有见过晓霞,但我们能感受到晓霞的那颗善心。”

  据医院专家介绍,四五天之后,两名女孩的眼部绷带即可拆掉。如不出意外,两位女孩将重见光明。

  博爱胸怀,她感动了河北省城

  生前,来自河南的打工妹单晓霞除了石家庄,几乎没有去过其他城市。而在离开这个世界后,她的眼睛却能跨越百里,依旧注视着这个让她眷恋的世界。10月29日,善良的晓霞虽永远离开了这座城市,但她的博爱胸怀和奉献精神却感动了这座城市。

  在某公司上班的张女士是晓霞的一位挚友。在张女士眼里,这位来自河南贫困农村的打工妹不仅人长得漂亮,且心地善良。“我就是在她的劝说下,成为眼角膜捐献志愿者的。”张女士表示,她将和晓霞一样,去世后捐出自己的眼角膜。

  “从来没有一个普通患者的死这样感动整个医院……”受晓霞的影响,平安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表示将捐出眼角膜。

  “在晓霞住院期间,我曾专程到医院看望她……怎么这么快就没了。”的哥刘师傅说,他去年就从报纸上看到过晓霞的消息。“一个从河南来的打工妹,在身患绝症之后,不仅没有消沉,反而更加坚强,在自己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的同时,还不停地劝说别人捐献眼角膜,并开通热线……”

  “她是河北省志愿劝捐第一人!”河北省红十字会新闻中心主任蔡胜春说,晓霞的这种精神将被这座城市牢记。毕竟,像她这样的人太少了……(《燕赵晚报》记者王凤伟郄磊/《郑州晚报》记者尹海涛 文/图)

(责任编辑:祁建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