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2-10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8-11-28 10:10:03 | 查看:2027次
雷静母子近照。图片由本人提供
出镜妈妈:雷静,47岁,中德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
出镜儿子:林然,18岁,马房山中学高三学生。
武汉晨报消息(记者彭欣实习生蔡念)学习之余,身高1米8的林然最爱打篮球。小伙子文质彬彬,很帅气。如果不是他亲口证实,没人会把这样一个阳光小伙和打架、逃学、沉溺网络联系在一起。
用雷静的话说,林然在青春期遇到的成长烦恼比别的孩子更猛烈,反差就像“天使变恶魔”。面对儿子的突变,雷静使用了近似于“溺爱”的方式——不打骂、不说教,用爱心感动儿子,为了不影响儿子上网,她甚至给儿子喂饭。
在旁人的质疑中,这种教育方式却收到了效果。一年后,林然居然重回正轨,找到了正确的生活方向。
震惊:“小天使”粗口骂老师
林然读小学五年级时,雷静和丈夫分居,儿子开始了单亲家庭生活。“那时的他就像个小天使。”雷静说,林然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好,是绝对的乖孩子。
升入初中后,林然有了自己的主张,有时因为意见不统一,甚至会和她小小地争执一下。“儿子进入了青春期”,作为专职心理咨询师,雷静认为这很正常。
正当雷静认为儿子会在波澜不惊中度过青春期时,林然的一次粗口让她震惊不已。那天放学回家,林然满脸怒气,重重地关上门后大吼:“×老师真是个×人!”
雷静分析,以前从不骂人的儿子讲粗口,可能是在用极端的方式排解青春期的矛盾与冲突。虽然无法接受,但她并未当面责怪林然,而是耐心地听儿子诉苦并开导他。
失望:温顺儿子步入歧途
这件事后,林然出现了让所有家长都害怕的变化。因为讨厌老师,林然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频繁旷课,常和老师发生口角,和同学打架,其不少朋友也是问题少年。
“很奇怪,那段时间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对自己的这段经历,林然并不否认。他说,自己每天都感到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
对儿子持续的“不良蜕变”,雷静在博客里这样写道:“我的小天使变成了小魔鬼。”她决定抛开一切技术性办法,采取最原始直接的办法——用持久的爱来感化他。
初三上学期,林然开始沉迷网络,并彻夜不归。
一天下午放学后,林然直到晚上八点仍未回家,雷静拨通了他的电话。“烦死了,我在上网,就这!”林然挂断电话,关了手机。到了10点,儿子还未回家。雷静找遍家附近的5家网吧,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左右,才找到面容疲惫的儿子。
雷静没有责怪林然,还给儿子和他的同伴买来了早点。为不影响儿子玩游戏,她坐在儿子身边,一口口地喂起了儿子。
“我当时一点也不感动。”林然回忆说。吃完了早点,雷静告诉儿子:“玩了一夜,回去好好睡一觉,学校那边我来请假。”
在别人眼里,雷静的做法非常溺爱甚至是放纵。雷静说,她的想法很简单,青春期的儿子太反叛,难以接受别人的观点,唠叨,抱怨只能增加逆反心理。只能靠这种持续的爱,“顺毛摸”让儿子自己醒悟。
坚持:近乎崩溃的四个月
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林然每天都泡在网吧玩通宵。
每天晚上10点,雷静总是准时出现在儿子所在的网吧,买来消夜喂给儿子吃。长期通宵,儿子昼夜颠倒,雷静干脆为儿子请了长假。
在网吧玩了两个星期通宵后,林然把上网的战场转到家中。尽管妈妈的照顾无微不至,但林然并不领情,不跟妈妈多说一句话,还嫌妈妈在家碍事,多次无故发脾气让雷静搬出去住。
看到自己的持续付出,换不来儿子的转变,雷静差一点绝望和崩溃,但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转变:儿子终于幡然醒悟
休学近3个月后,林然开始在同学家借宿。在同学父母的干预下,林然一周后回到家中,但仍拒绝和雷静交流。
就在雷静几乎要放弃时,和她冷战了近一周的林然有天突然说:“妈妈我想上学,你什么都不用说,我自己想通了,我知道该怎样做。”
“和当初毫无征兆地突然爆发一样,儿子的青春期就这样突然结束。”雷静说,这次谈话后,林然回到了学校,脱胎换骨。虽然已是初三下学期,但凭借最后的努力,林然考上了普高。进入高中后,凭借小时候的绘画功底,林然成了一名艺术考生。
眼下,林然正在复习备考,学习情绪非常高,“老师说,只要我保持正常水平,考上二本艺术院校问题不大。”
■儿子眼中的妈妈:
“当时的我真是个畜生。”说起自己青春路上的一波三折,林然对自己充满自责。
林然说,上网、打架、旷课、出走、找碴和家人争吵,这些都只是为了排解莫名的烦躁。但妈妈从不生气,总是对他百般理解和包容,每次都让自己的无理以内疚告终。“如果不是妈妈的爱,我怎么会自我醒悟?”如今,说起妈妈,林然毫不吝啬地用“天下最好的妈妈”来形容。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