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29 08:5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9月29日 08 版 | 查看:1345次
本报记者 李超 实习生 王煜 尽管一个暑假体重涨了近20斤,但今年11岁的六年级学生王训洲最大的愿望还是“赶快变胖”。
他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号楼的大厅里,低着头,不停地搓着手。病房里,37岁的父亲王元国今年6月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除了欠下30万元的外债,王元国的前两轮化疗什么效果都没达到,如果不进行配型手术,情况非常危险。对两岸三地的骨髓库搜索结果表明,儿子是唯一适合的捐献者。
今年6月,王训洲在教材里,第一次看到治疗白血病可以用“骨髓移植”的方法。他向母亲周永华提出要给爸爸捐骨髓。周永华不同意,吓唬儿子捐骨髓是“要人半条命”的事,手术很痛苦,“身体胀胀的,像爆炸一样”。但儿子低着头说:“我只要爸爸。”
根据医院的检查结果,“一般来说有5个点符合就可以配型,父子俩有8个点符合”。面对还未成年的儿子和生重病的丈夫,周永华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为了减少风险,她开始自学配型手术的相关知识,每天到医院血液净化仓打听关于配型手术的一切,向专家咨询捐髓对孩子身体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可儿子、丈夫,我一个都不会放弃。”她说。
听说儿子要为他捐骨髓,王元国坚决不同意。在他的观念中,父亲是保护儿子的,怎么反过来让儿子救自己呢?
但骨髓配型是他唯一的希望。尽管医生反复解释,目前骨髓配型技术很成熟,但王元国还是担心有风险。他把儿子叫到身边说:“爸爸不要你救,爸爸不治了。”
他绝食了,一连几天水米不进。每当想到针头扎进儿子的身体里,他就睡不着觉。王元国甚至真的做好了放弃的准备。
没想到儿子比他还固执。在电话里,在病房里,儿子三番五次地做爸爸的思想工作。“我是男子汉了,没关系的。”王训洲说。
今年中秋节,王元国被批准出院与家人过节。他第一次来到了妻儿暂住的小屋。出租屋里拥挤杂乱,没有电视机、电脑、空调,王元国“很心酸”。
王元国不敢辜负妻儿的努力。有时,他会悄悄观察儿子,看他的表情和神色,“只要他表现出一丝犹豫,我就不做这个手术”。
一个正常人的骨髓共有约4000克,而王元国配型所需的骨髓有3000克之多。为此,王训洲需要打“增髓针”,才能满足父亲的需要,“就是让骨髓自己胀开,这样骨髓就会增多”。周永华打听到,捐髓对捐献者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通常来说,胖一些的人恢复起来会快一些。
王训洲暑假前的体重只有110斤,他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重,才能达到给父亲捐髓的条件。周永华给他办理了为期一年的休学。
增重计划开始了。
以前,王训洲喜欢熬夜玩游戏,“现在,别说电脑,快两个月没看电视了”。
喜欢运动的王训洲歇了下来。往年夏天,爸爸会带着他游泳、钓鱼。而今年一整个暑假,除了日常去医院照看爸爸,王训洲就是宅在出租房里不停地吃东西。
王训洲说,他的主要任务是赶快让自己变胖。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不断增长,是他每天最开心的事情。
现在,他的体重快130斤了,已经达到了捐髓的条件。
新学期开学不久,王训洲想念校园,给同学打电话打听他们“最近在干嘛”。周永华也发现,儿子曾经表示“喜欢上学不喜欢写作业”,最近却偷偷给自己布置了作业,还练起了字。
“我想爸爸早点好起来,我想早点上学。”王训洲小声说。
王训洲“捐髓救父”的故事,在他就读的淮安市金湖县育才小学引起热议。班主任丁西勤始终牵挂着休学的王训洲,时常会给母子俩打电话。“王训洲跟我说他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一下就哭了。”她说,这个孩子的坚韧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学校组织了捐款,打算由丁西勤带队送到苏州。丁老师要给王训洲买点好吃的,就打电话问他喜欢吃什么。王训洲说:“老师,我不用,你带点面包吧,爸爸喜欢吃面包。”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