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月大女孩捐献器官 母亲:又能少一个悲剧家庭

发布时间:2014-07-09 09:35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年06月16日 02:43  | 查看:1401次

《新闻1+1》2012年6月15日完成台本

  ——我们的“小希望”

  节目导视:

  她的生命终止在第26个月,这是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最后一吻。

  孩子母亲 王晓菲:

  咱们家的孩子保不住了,能把咱们的器官给别的孩子用,就又少一个发生悲剧的家庭。

  两岁,中国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之一,两个肾脏,一个肝脏,将使两个生命重燃希望之火。

  王晓菲:

  我就觉得别让我的痛苦,别再让别人经历,能避免就避免。

  她的名字叫做“小希望”,《新闻1+1》今日关注“希望”传递!

  评论员 白岩松: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中国两个新闻是最大的,概括起来就是上天入海,上天指的就是咱们要完成神九任务的三个航天员跟所有人见面了,入海就是“蛟龙号”已经深潜到了7000米,并取得了成功。您看,这一天的新闻就让毛主席诗词当中的那个意境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上天和入海都是高科技、高难度、大挑战,但是今天我们说的并不是它,可是在挑战与难度方面一点都不亚于它,如果说神九将要完成的是太空对接的话,今天我们关注的是生命的对接。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只有26个月,几天前却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在她离开的那一瞬间,她的器官捐献出去了,两个人因此获得了希望,来,我们一起关注这个生命的对接。

  解说:

  6月9号上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一个仅仅26个月大的小姑娘静静地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希望”。不幸的是“小希望”在出生时就被诊断出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瘫,在其他孩子正好奇地探索着这个五彩的世界时,“小希望”只能面对着医院的天花板为生命给她带来的不公而挣扎着,近5个月来,她的情况越来越不好,6月9号晚她没能够挺过去。

  赤峰电视台 张月:

  父亲就是一直看着孩子,当时母亲可能怕受不了这种刺激,她站在那个位置(家属接待室),斜着看屋里的孩子,但是她其实是看不见的,但是她还是在远远地望着自己的孩子,可能是自己有一种寄托吗吧。

  解说:

  这张照片是6月9号下午5点30分,“小希望”的父亲冯磊在女儿弥留之际,含着泪给她的最后一吻,“爸爸这辈子没有照顾好你”,这是一个父亲面对女儿面对自己最无奈的倾诉,然而“小希望”在生命的某种意义上,并没有就此陨落,父母决定将“小希望”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小希望母亲 王晓菲:

  咱家的孩子保不住了,能把咱们的器官给别的孩子用,就又少了一个发生悲剧的家庭。

  解说:

  亲历了不幸才更明白这样的痛苦,当“小希望”永远地睡去后,妈妈就为她办理了器官捐献自愿书,赤峰市医院也立即开始准备手术。在“小希望”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所有在场的医务人员为这个名叫“希望”的小生命,也为这个坚强的家庭深深鞠躬地致敬,手术当天“小希望”的器官晚上就被送到了急需的病患那里,两个生命为此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白岩松:

  原定我们《新闻1+1》今天的节目所要做的选题并不是这个,但是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们整个栏目组的年轻的编导们,当看到了“小希望”的新闻之后,他们都有一个冲动,希望今天的节目能够做这个内容。于是下午5点钟的时候,我们才改变了这个选题,并且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所以现在这个节目成了我们今天《新闻1+1》的主题。我想我们栏目组这么多的编导和同仁之所以下意识都选择这个主题,而且是要让自己整个这一天的工作都算白做了,因为要做新选题,可见这个孩子给大家留下的感动。我要特别说明一下,“小希望”她的名字并不叫这个,她的原名叫希希,但是她的母亲把她的名字改成了“希望”,这个时候都是她的父母和家人其实比较难受的时候,因为离6月9号到现在只才过去了几天的时间,但是她的母亲很坚强,接下来我们就连线“小希望”的母亲王晓菲。

  晓菲你好。

  王晓菲:

  你好是白岩松吗,你好。

  白岩松:

  我是,小希希,也是一个蛮可爱的名字,当时你为什么要把她改名叫“希望”呢?

  王晓菲:

  我当时其实想的就是在孩子身上,从出生到现在她寄托了我们太多的希望,我们每天都希望她能够好起来,能够健康起来,直到今天就是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也想希望她在这个器官,能够去救助其他人,能够让其他人重新获得生命,这一直都是我们希望。

  白岩松:

  晓菲,做这个决定其实不容易,当初是谁提出来的?难度大吗?

  王晓菲:

  当初就是我自己想的,只有我一个人同意,我跟我对象说的时候他们都不同意,然后我用了大概四天的时间,给我的家人做工作。

  白岩松:

  受什么触动吗?或者想到了什么做出这个决定的?

  王晓菲:

  因为在那段时间我看了一部连续剧吧,叫《心术》,在那里面我就看那个患有肾病的小楠楠,我就觉得特别可怜,因为自己也是做妈妈的,我就觉得能够在那个生病的时候,有人能够捐出器官他就得救了,他是多么幸福,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白岩松:

  几天之后过去了你了解之后移植之后,其他两个人受救的情况吗?

  王晓菲:

  不是特别了解,只是电视上看到过。

  白岩松:

  但是你本身和家人有什么样的期待?

  王晓菲:

  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俩能够尽快地康复起来,能够重新回到原来的正常的生活当中,能够重新珍惜生命就行了。

  白岩松:

  在作出这个决定又整个实施完几天时间过去了,回头去看,有过一丝后悔吗?周围的人,包括家里的人这两天有不理解的时候吗?

  王晓菲:

  没有后悔,从来没有后悔,从我决定那天起一直到现在,我不但不后悔而且我觉得我做的值得了,特别值得。

  白岩松:

  家里人都跟你站在了一起对吧?

  王晓菲:

  对,我们所有家里人都特别支持我。

  白岩松:

  可能好多外地的朋友不了解,你说的是你对象,其实用咱们东北那边的话来说,就是你爱人了。

  王晓菲:

  对。

  白岩松:

  他也站在你的身边。

  王晓菲:

  对,他也是特别支持。

  白岩松:

  这两天有没有觉得“小希望”其实没有走?

  王晓菲:

  我一直都这样想,而且我最初的初衷也是这样想,我就觉得我现在虽然看不见她了,我永远看不见她了,但是她就是活在距我遥远的地方,只不过不在我身边而已。

  白岩松:

  我要再次跟你表达敬意,谢谢您。

  王晓菲:

  谢谢,我也谢谢大家能对这件事这么关心。

  白岩松:

  但是一会儿还有会有一些问题跟您沟通好吗,我们先来一起关注一下,其实“小希望”更重要是还给其他的两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希望。

  解说:

  “小希望”的妈妈说,孩子以前曾是自己的希望,而现在她成为了更多人的希望,10号凌晨两点,小希望”的肾脏送抵天津第一中心医院,配型成功是一位身患尿毒症中末期的33岁女患者。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 宋文利:

  经过器官修整,同时经过复检,为了保证器官的活力,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了手术,中间的过程大概两个小时。

  解说:

  昨天接受肾脏移植手术已经三天的女患者,平稳度过了术后高峰风险期,医生告诉记者,如果接下来恢复顺利的话“小希望”的两颗肾脏会在这名患者的体内生长起来,并逐渐发挥功能,满足正常的身体需求,这名患者也能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地生活。

  受捐患者:

  一切都挺顺利的,真是太感谢那位母亲和她的孩子,真是,要不然的话,不会有第二次生命的。

  解说: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北京武警总医院,在这里一个七月大的女婴萌咪移植了“小希望”的肝脏,延续了生的希望。

  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 陈新国:

  当天的晚上,就实施了手术,当天晚上飞机晚点了,供体到我们医院已经是一点多将近两点了,手术做到第二天上午的十点多。

  解说:

  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萌咪,看起来比同月龄的孩子要小很多,但经过了这一场爱心竭力之后,希望和生命将在萌咪身上延续,萌咪是幸运的,相对于其他企盼受捐的人来说,三个月的等待从未如此漫长,但也从未如此的快。

  陈新国:

  因为她是先天性小儿胆道闭锁的患儿,术前胆红素比较高,500多,现在已经降到了200多,恢复还是比较顺利。

  记者:

  是不是就意味着,萌咪现在有生存活下去的希望了?

  陈新国:

  对,有很大的希望,现在一切都在恢复过程中。

  白岩松:

  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必须要赶紧告诉大家,在武警总医院做了肝脏移植手术的小萌咪她才7个月大,她是一个孤儿,现在是社会的福利机构帮着她实现这个愿望,要知道对于很多患来说,尤其像七个月的小萌咪来说,想等到一个合适的器官捐赠者简直是太难了,像天方夜谭一样去谈论这样一个梦想,周围的人。但是没有想到在很远很远之外的内蒙古赤峰,26个月大的“小希望”却真的把希望给她带来了。当时“小希望”已经是脑死亡了,一切呼吸都是靠仪器里进行的,当最后作出了决定,拔掉这些仪器的时候,就要迅速完成整个器官移植的过程,当时的确时间就是生命,用医生的话来说跑也要跑到北京和天津去,在七八个小时之间,就是在规定时间之内,没想到飞机还晚点,因为天公不作美,等了将近一个小时,还好最后老天爷可能了解了这个事情的前后来路,于是飞机可以起飞了,完成了在天津和北京的武警总医院这样两个奇迹般的手术。我相信刚才的这番话,“小希望”的母亲晓菲女士也在听,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小希望”的母亲王晓菲。晓菲你好。

  王晓菲:

  你好。

  白岩松:

  你听了刚才我们的介绍了吗?这两个手术都很成功,你的感受怎么样?

  王晓菲:

  我听到了,我也觉得挺欣慰的,觉得挺高兴的,没有任何遗憾。

  白岩松:

  晓菲特别特别不容易的,你知道吗,就是在北京做了这个肝脏移植手术的小萌咪七个月大,她还是一个孤儿。

  王晓菲:

  对,我刚才听到这个消息也感觉特别惊讶,也特别感动,我觉得我这个决定现在想想真的是太正确了,我能救她一命,对于“小希望”来说,对于她来说,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白岩松:

  这样的结果对于你的难过,对于你家人的难过,是否也是一个抚慰呢?

  王晓菲:

  对,我现在也想真的是特别的欣慰。

  白岩松:

  我猜想,可能你也很想见到这两个患者,但是从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相关规定来说,你们不能见面,你理解吗?

  王晓菲:

  我能理解。

  白岩松:

  晓菲,还要问你两个和家庭和自己的生活有关系的,过去这两年多,你们一直守护在孩子身边,几乎挣得钱恐怕都已经花光了,日子是怎么过的?

  王晓菲:

  因为她爷爷、奶奶在农村种地,孩子的爸爸在赤峰市是做钢筋工,假如说孩子生病这个钱没有的时候,是她爷爷在家借,或者外公在家借,往这边汇,秋天收了粮食以后再慢慢去还,就是还不上的也是好多亲戚朋友帮忙。

  白岩松:

  因为我们现在的器官都是无偿的,接下来可能生活还会有很多挑战摆放在你们的面前,有什么打算吗?跟你爱人有没商量过?

  王晓菲:

  对,我们俩也商量好了,就是接下来稳定一下情绪,重新振作起来,能够找份工作替家里分担一些负担,去偿还一下债务,因为毕竟生活嘛,上面还有老人需要我们赡养,该生活还得继续生活下去,我就觉得是这样。

  白岩松:

  最后一个问题,晓菲,其实可能在这个时候特别不适合问,但是可能也是因为关心吧,有没有想过等慢慢这种悲伤平复了之后生活还要继续,跟爱人好好商量条理一下身体,将来再要个孩子?

  王晓菲:

  这个问题也考虑了,就像您说的那样,平静了之后调理一下身体,将来然后再说再要一个孩子的问题,现在还没有想的那么远。

  白岩松:

  好的,我们一起祝福您,祝福您和家人将来一生都平安。

  王晓菲:

  谢谢,谢谢大家关心。

  白岩松:

  好,谢谢晓菲,再次问候家人。

其实我们刚才一再用幸运这样的词,晓菲把她自己的孩子由希希改名为希望,也特别的准确,现在有太多人其实是在等待,但是太多的人根本等待不到一个好的结果,因为从我们国家现在的器官移植和捐献的角度来说,现状非常的不容乐观,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解说:

  中国的器官移植紧张局面,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所感受。来自卫生部门的统计说,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会超过150万人,其中大约只有一万人能够做上手术,99%以上的患者都需要在绝望与希望之间焦急地等待器官源。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院长 何晓顺:

  我们比一般的医院更严重,因为我们是比较大的移植中心,我们肝、肾一起等待的病人至少是一千例以上,大部分是很急的手术,如果他等不到器官,特别是肝移植,那就面临着死亡,没有任何侥幸,能等待的时间非常有限。

  解说:

  3月22日,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总结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公布的数字显示,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启动两年来,全国共完成器官捐献207例,共捐献大器官546个,挽救540余名垂危的生命,虽然目前身体器官捐献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6个省市区,但两年来546个捐献器官与每年150万的需求量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

  卫生部副部长 黄洁夫:

  现在我们国家一年大概一万到一万一千例(器官移植手术),是第二大国。

  解说: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个器官移植国,仅次于美国,然而我国器官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的比例是150:1,而美国器官移植的等待者与捐献者之间的比例是5:1,差距不小。

  黄洁夫:

  如果说中国没有公民自己的捐献,那这个器官移植事业不就是走到了没有器官移植,就死路一条,所以我们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为我们传统文化所接受的一条器官捐献的道路。

  解说:

  在国务院2012年的立法计划中,鼓励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已被列入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修订内容,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3月22日在杭州表示,我国将尽快建立器官捐献体系,并承诺在三到五年内彻底改变过去主要依靠死囚来获得器官移植的畸形方式。

  白岩松:

  其实今天我们关注“小希望”让另外两个家庭获得巨大的希望,它还有背后强大的新闻的属性。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我们知道中国最小的人体器官捐献者是一个一岁多一点,在深圳,当他告别了这个世界之后捐献了眼角膜。但是“小希望”是我们在新闻当中所看到的,到目前为止,年岁最小的,因为她只有26个月,捐献了肾脏和肝脏,并且成功地进行了移植手术的案例。她把整个身体器官捐献年龄又向下拉了,之前我们见过是三岁多的。

  其实关注这样一个事情,是太多的人在等待,我们有的只有会把注意力放在了捐献者,因为他具有这种新闻性,也让我们足够地感动。但是经常忽略的是那些绝望的等待,并且在等待无果之后又绝望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数字是触目惊心的,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现状,目前我国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是150万人,顶上的这些数字正好是150个,每一个小黄色的人代表一万人,是如此庞大一个阵容。有多少人可以梦想实现?只有这一个,也就是一万人能够做上手术,供需比是1:150。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很小很小的,不像咱们悬殊达到这么大的地步。还有一句话是来源于公民逝世之后捐献的器官不到30例,我们再来看中国红十字会通告,在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两年以来,全国完成的器官捐献只有207例,其中成功捐献者90%的家庭都涉及申请困难救助的问题,其实刚才我们连线的“小希望”的家庭同样如此,大家可能已经听到了,她的爸爸在赤峰市打工,而他几乎就在照顾小希望,爷爷在家里借钱,估计能借的都已经借了,不能借的都要四处去求人,将来还要靠粮食的收成慢慢还帐,我也希望赤峰的当地包括其他一些人士能够去帮助他渡过这样的难关。其实在整个器官捐献的过程中,富人并不是很多,这个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是因素导致的?还很难说情。但是的确成功捐献者90%以上的家庭都涉及申请困难补助,他并不富裕。针对现在的现状,接下来我们要连线武警总医院移植科的副主任医师李威,他最了解情况,并且他参与到了这次“小希望”她的肝脏捐赠成功完成这个手术。您好李大夫。

  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李威:

  你好白岩松。

  白岩松:

  您做您的工作其实每天都会看到,你的很多患者在等待,这样的一种状况到底是什么样,你能不能给观众讲述一下?

  李威:

  刚才你也提到了,就是在咱们国家供给的短缺是非常非常严重的,尤其在小孩,你要知道在胆道闭锁,在全国的每年患胆道闭锁的小孩大概有2000人到3000人左右,但是能够得到肝移植的非常少,小萌咪我觉得她也是非常的幸运的,从“小希望”那里得到一个肝脏,这个机率是非常小的。在小萌咪之前,在我所管的几个病号当中,已经有4个像小萌咪这样的小孩在等待肝脏期间都不幸去世了,就是因为缺少合适的肝脏。

  白岩松:

  对于医生来说这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就是看到的这样的一种局面,因为从我们我国的器官移植手术的水准带说,达到世界最高水准之一了,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医生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没有办法,我不知道您作为医生的心情又是什么样?

  李威:

  就在小萌咪做完手术之后,这是礼拜一,我又有一个病人,小孩,是从外地过来的,因为等不到肝脏在这里去世的,我当时心情非常的难受,甚至我也流下了眼泪。

  白岩松:

  是不是对于医生来说,见到了像“小希望”和她这样的家庭作出这样的决定的时候,你们的那种感谢都是我们很难形容的?

  李威:

  那是,当我听到有人给我的小孩捐献肝脏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心里太高兴了,甚至高兴地就可以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白岩松:

  最后一个问题,大家都在关心小萌咪成功做完了这个手术之后,她将来健康的希望,生存的希望有多大?

  李威:

  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因为肝脏治疗这种胆道闭锁小孩目前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手术成功以后,她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将来结婚生子都没有问题的。

  白岩松:

  太感谢您了大夫,同时希望你们都能够照顾好小萌咪,同时也希望您的这番话,可能也能潜移默化感召很多人,让以后的大夫免陷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境地,谢谢您。

  最后让我们用一张照片来做结束吧,“小希望”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同时是她给别人带来希望的时候,而旁边的医生都用鞠躬的方式对她表示了感谢,我想我们也该对她鞠躬。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