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10 14:21 | 来源:新华网 2014年02月19日 08:14:08 | 查看:1223次
2月17日,在浙医二院,器官捐献者小孟熊被送进手术室。
唐孟熊生前留下唯一一张照片(右一),保存在父亲唐盛银价值约200元的手机里。田建明/摄
12岁男孩因为意外脑死亡,最后一刻,父母决定捐献儿子的器官
这是一个多么痛,又多么美的决定
父亲说,我什么都不懂,但我听明白了这是做好事,我们愿意做好事
孩子已让3个陌生人重燃生命的希望,他的眼角膜还将为别人点亮光明
大雪纷飞的昨天,父亲唐盛银和母亲杨国翠送别了他们的小儿子唐孟熊。
那是个12岁的小男孩。因为一场意外,小孟熊脑死亡,已经没有挽回生命的可能。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父母帮他做了一个决定:捐献器官,帮助别人。
前天下午,记者在手术室外见到了小孟熊的父亲唐盛银,蹲在墙角的他,低着头,蓬头垢面,卷起的裤脚一高一低,边上站着的女子,满眼血丝,双手紧握着一只装满衣物的塑料袋,不时会望一眼手术室,她就是小孟熊的母亲杨国翠。
下午4点45分,在浙医二院,小孟熊永远地停止了心跳,手术连夜进行。
昨天上午,记者从医院了解到,小孟熊让2名尿毒症患者、1名肝衰竭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火种。而小孟熊的眼角膜还将帮助更多的人。
这是一对父母做出的一个最美决定。
一场意外
和一个一小时的决定
“我什么都不懂,但我听明白了这是做好事,我们愿意做好事……”
小孟熊是家中的小儿子,4年前,父亲唐盛银为了改善生活,举家从云南迁到浙江,在嘉善姚庄打工,一家人仅靠夫妻俩打零工维持,贫寒但很温暖。
2月10日,正月十一,中午饭后,父亲唐盛银上班去了,母亲杨国翠则忙着家务,本来小孟熊需要老实呆在屋内写寒假作业,但调皮的他悄悄溜出去,和小伙伴玩耍了。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孩子这一去再没有回来。
当天下午2点多,在离家不远的一个管桩厂内,小孟熊被滚动的水泥管桩砸到了头部(注:父母事后从小孟熊的玩伴中打听来的),倒在了血泊中。等杨国翠赶到时,小孟熊已经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嘴巴、耳朵都还在流血……
很快,小孟熊被送到了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亚民印象很深刻——
“大概下午4点左右,救护车将孩子送进了急诊室。那时候,孩子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心跳都已经停了,呼吸也没有,我们立即进行抢救,心跳回来了,但在做CT时发现,脑损伤比较严重,口腔、外耳道活动性的出血比较多。”小孟熊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依靠呼吸机、插管、强心用药维持生命体征。多年的经验告诉李亚民,孩子救回的希望几乎没有了。“大脑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已经频临脑死亡(临床上,这种情况持续24小时就可以确定脑死亡)。”
第二天,李亚民不得不把这个消息告诉小孟熊的父亲唐盛银,孩子已经脑死亡,已经没有生的希望。
面对悲痛欲绝的家属,李亚民硬着头皮做了一个意见征询。“按照程序,我们要问一下家属,是否愿意孩子做器官捐献。”
让李亚民意外的是,仅仅过了1个多小时,唐盛银就给了他答复:愿意!
唐盛银说:“我什么都不懂,但我听明白了这是做好事,我们愿意做好事……”
杨国翠也表示:“他还这么小,就这么离开我们真的舍不得,但现在他也算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心里稍微舒服点……”“在这种情况下,家属做出这个决定,得多纠结啊!作为医务人员,我一方面很感动,另一方面觉得很佩服。”李亚民说。
器官捐赠手术前
送儿子最后一程
母亲摸着孩子,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流泪。
医院将信息反馈给了嘉善当地红十字会,并被传到了浙江省红十字会。按规定,红十字会将安排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全程陪同。
接到任务的是协调员何炯与严磊,他们都是有着专业医学背景的志愿者。其中何炯有20多年的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2年前她成了一名光荣的协调员。“我是2月11日下午接到消息的,当天傍晚就赶到嘉善县人民医院了,我们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器官捐献,而是更多地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些帮助和安慰。”
法律对器官捐献有着严格的规定,拥有手术资质的医院也是很有限。2月12日晚上,小孟熊被从嘉善转到了浙医二院。全国著名移植专家、浙医二院梁廷波副院长说,医院还要组织专家对小孟熊做进一步评估,包括他是否适合器官捐献等等。
“虽然小孟熊的父亲晕车,但他坚持要同车赶到杭州,一路上吐了好几次。”何炯回忆说。
到杭州后,小孟熊被送进了浙医二院的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则安顿小孟熊的父母临时住了下来。接下来的几天,专家团队将对小孟熊的情况作进一步地评估,确认小孟熊已经脑死亡。而与此同时,挑选和小孟熊条件相符合的受体工作也开始了。
17日上午,各项工作准备完毕。何炯再次向小孟熊的父母征询意见。
“经历了这么多的器官捐献,我非常能够理解捐赠者家人的感受,所以哪怕在最后一刻我也提醒他们慎重思考,最终做出任何决定我都可以接受。”
2月17日下午3点多,何炯陪同小孟熊的父母来到了重症监护病房外,按惯例,启动器官捐献手术前,必须依法取得直系亲属的一致知情同意。
“这几天,小孟熊的母亲多次流泪,但是他父亲是一个很不善言辞的人,虽然没有哭,但是他的眼神透露着一种绝望和无助,看着很让人心疼。最后签字的时候,他的手都在颤抖。”
手续完毕,唐盛银、杨国翠最后一次走进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他们要送小孟熊到另一幢楼的手术室门口。“母亲抚摸着小孟熊,乘坐电梯,一路上,夫妻俩没有说一句话,但一直在流泪。”何炯说。
他们的儿子
让3个陌生人重燃生机
孩子的角膜,还将帮助更多的人
按规定,协调员会全程监督手术。
2月17日下午4点45分,在取下呼吸机后,小孟熊渐渐地停止了心跳。“所有的手术都会在心脏停止之后进行。”
晚上6点25分左右,器官摘除手术成功完成。“医务人员小心翼翼为小孟熊擦洗了身体,换上了新衣服,随后大家一起向遗体默哀。”
器官摘除手术完成后,移植手术立即展开,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左右。参与手术的浙医二院肾移植中心主任肖家全介绍说,小孟熊救了三个人——他让2名尿毒症患者、1名肝衰竭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火种。目前,他们还在ICU观察,如果度过了感染、排斥等风险,他们将转移到普通病房。
除此之外,小孟熊的眼角膜还将给至少2名眼疾患者带去光明(注:眼角膜的保存时间相对较长,还在确定患者)。
走出手术室,何炯告诉唐盛银夫妻俩,他们还可以再见一面小孟熊。
在医院的太平间里,这一次,这个男人再也忍不住,瘫坐在地上,任凭泪水往下流。一旁的杨国翠也是泣不成声。
唐盛银低声说:“小孟熊很聪明,还在学校长跑中得过第一名。”
昨天,小孟熊的父母又回到了嘉善,他们要去公安机关办理最后的手续,然后回到杭州,送小孟熊最后一程。
何炯说,她会陪到最后,“对于小孟熊的这种特殊情况,殡仪馆都会开辟绿色通道。”
新闻延伸
小孟熊是浙江第168例遗体器官捐献者
早在2009年,浙江省就开始酝酿建立器官捐献分配系统,2010年,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在全国多地试点。从2010年算起,小孟熊是全省第168例遗体器官捐献者。“浙江省在这方面的工作很规范,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遗体器官捐献。” 何炯说。
据了解,负责浙江省器官捐献工作的是浙江省红十字会,全省所有器官捐献者的信息都录入该系统,系统以患者供者匹配程度、病情紧急程度、等待时间等客观医学指标给予动态评分,并对患者进行排序,从得分最高的开始进行分配,获得捐献器官进行移植。
昨天,宁波也进行了一例器官捐献手术,他是全省第169例。(本报首席记者 李阳阳 本报通讯员 方序)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