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26 10:4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5月26日 06 版 | 查看:1467次
——追记河北省内丘县西石河村党支部书记王胜
新华社记者 宋强 齐雷杰“王胜你走了,西石河村的天塌了,这往后可怎么弄啊!”66岁的王春牛,在他童年玩伴兼40年“战友”的墓前,泣不成声。
1971年9月,16岁的王胜参加工作,在公社担任民办老师。他出生的西石河村位于内丘西部浅山丘陵区,缺水少土、旱涝无常,几千亩耕地几乎全是“靠天收”的沙坡薄地。由于生活贫苦,全村600多人里有40多个光棍汉,老百姓编了个顺口溜:“开不完的荒,割不完的草,光棍汉子满街跑”。
1975年夏天,王胜“双喜临门”:收到保定学院录取通知书、加入中国共产党。“鲤鱼跃龙门”的人生机遇面前,他却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留下,当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王成祥回忆,王胜上任时发表“就职演说”,“都说西石河村富不起来,我就不信这个邪!”。
在他之前,村里“走马灯”般地换了13任支书,“这个刚满20岁的毛头小子,能行?”好多人不信。
“西石河穷就穷在水上,抓住水就抓住了一切,搞水利,把沙坡地变成水浇地,咱们就能吃上白面馍馍。”
王胜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是治水。村民王常林说,群众动员会后,王胜第一个背起铺盖住进工棚,带着老乡挖井打坝、扛石砌渠,饿了就拾柴火把干粮烤一烤,渴了就凿几块冰煮水喝,从冬天干到开春,终于建成拦水坝和引水渠,改造了300多亩地。
此后10年,王胜领着村民硬是凭人力修建了1座水库、10眼大口井,将村里的绝大部分地改造成水浇地,当地人彻底告别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1985年,内丘县委、县政府在西石河村召开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并授予王胜“治水模范”称号。
温饱问题解决后,王胜亮出下一招:修建学校、发展集体经济。
为了让孩子们用上像模像样的教学楼,王胜骑着摩托车,购钢材、买物料,为了节省资金,他们建土砖窑,脱坯、烧砖,一趟趟往工地上拉……1986年,三层教学楼建成,至今仍是村里最气派的建筑。校长李根群告诉记者,20多年来,从这所学校走出了几十名大学生。
“要致富先修路”,深沟丘陵阻隔了村里发展经济。王胜带领村民就地挖砂取石,修路架桥,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跑遍山沟洼岭,就地找砂寻石,全村一户一段,在1992年建成全乡第一条农民自建通村公路。随后,王胜又带领村民购买自来水管件和压力罐,出义务工挖管道,让内丘县北部丘陵山区率先通上自来水。
老百姓心里有本账。1992年长寿岗矿泉水饮料厂正式建成投产,当年获利26万元;1994年后村内陆续建成红豆沙、绿豆沙、枣仁宝、酸仙露等生产线,建成酸枣仁加工基地,每年获利几百万元;1999年全村开展土地流转,启动百果庄园;2002年,百果庄园扩建,建设水上娱乐中心、蔬菜温室、农家生态餐厅……
项目越来越多,王胜越来越忙。大女儿王韶华告诉记者,一年到头王胜只有大年初一初二休息两天,其他时间都是在外跑项目,或者到工地上,难得与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没出嫁之前我最怕过年,别人家过年欢天喜地,俺家冷冷清清,大年三十他不是到村委会算账,就是挨家挨户发大米、白面、糖块,忙完回家都大半夜了,还过啥年啊。”王韶华说。
早出晚归,没日没夜,王胜的身体坏掉了。他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后,又患上冠心病,一度肾衰竭,2010年做了换肾手术。手术10天后,他执意参加省里的“两会”,此后依然每天忙碌,直至2014年2月20日去世。
王胜的家人告诉记者,他没有留下财产。记者在他生前的宅院里看到,北面屋子墙皮剥落、中间一根房梁被虫蛀后断裂,用钢柱顶着。妻子柳小芬说,现在家里有88岁瘫痪在床的母亲,房子是1983年盖的,北屋老母亲住,东屋是厨房和杂物间,闺女来了都得睡沙发。
“他是一点都不顾家,村里人富了,就他不管挣钱的事,他要是能留点钱,让我把房子修了,我也不这么着急。”柳小芬说。
“王胜是为集体、为西石河的发展累死的,他没有遗言,但他这杆大旗会永远在,我们会传承他的遗志,让这片山更美、老百姓更富。”王胜的同事、西石河村党支部副书记于洋小这样告诉记者。
39年前,意气风发。他放弃了“金饭碗”选择了家乡的荒土坡,有人问:“王胜,你这是图个啥呀?”
“活着,就多给老百姓干点实事!我不是啥都不图,我就图能在老百姓心里留下个好名声。”王胜说。
39年后,满山翠绿。河北省委近日作出决定,追授王胜“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王胜同志学习。为人一世,他确实在百姓心中留下了名声。
新华社石家庄5月25日电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