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1-08 15:00 | 来源:中国妇女报 2013年12月12日 | 查看:1199次
“我没啥轰轰烈烈的事迹,”年近六旬的民办幼儿园园长闫忠兰,听说记者的采访,直摆手:“我只是凭着自己的良心与热情,希望孩子们有幼儿园可上。”
三十多年来,从最初的企业幼儿园园长,到下岗,然后自主创业创办幼儿园,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却极少向旁人诉说。“天性爱孩子,看到她们开心我就开心,这辈子注定要献给幼教事业了。” 爱笑的闫忠兰,说话时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
1979年,凭着自己对幼教事业的向往,闫忠兰“踏入了这行”,从年轻的幼教老师做起,很快升任水泥厂幼儿园园长。上世纪90年代,水泥厂改制,她从幼儿园失业了。
刚刚失业的时候,闫忠兰心里很落寞。“不是因为失去收入,而是因为离开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和可爱的孩子。”
机遇总会留给有热情有准备的人。因为家在合肥市老城区瑶海区车站街道红旗社区,闫忠兰发现红旗社区因为是老旧小区,城中村多、流动人多,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幼儿园,其他幼儿园不是离得远,就是收费贵,很多家庭因为无人接送或者负担不起高昂的学费,只能把孩子整天放在家里。
“学龄儿童上学难是社区居民面临的大难题”,思考良久,闫忠兰决定成立一所民办幼儿园。
困难接踵而至,首先就是资金和选址问题。
她与家人商量后,咬咬牙把多年积攒下来的三十多万元拿出来作为幼儿园的启动资金,又与辖区侨康苑业委会多次联系协商,租下了侨康苑内的活动中心。
2000年,车站街道第一所民办幼儿园成立。
随之,教师和生源问题又让闫忠兰彻夜难眠。建园初期,只有5名教师,多方奔波与宣传才只有50多个孩子入园。“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做出品质和口碑才能吸引来人才和学生。” 闫忠兰始终牢记办园初衷。
发现有的孩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她就想尽办法帮助。学生小奥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母亲体弱多病无法工作,闫忠兰知道之后,减免了他几百元的学费,又到教育局帮他申请了特困补助,发动教师组织捐款捐物。
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既是教师,又是保姆。“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闫忠兰总是这样提醒老师。有一年园里转来了一位名叫小林的孩子。她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工作,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孤僻,对人没礼貌。了解情况后,她决定先与孩子的父亲电话联系,让孩子多与身边的人交往,扩大交友圈。同时,对于小林点滴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
点滴细节感动着每一位孩子和老师。记不清有多少次,直到深夜,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多年来,丈夫和女儿也从不理解到被她的敬业精神感动,最终全力支持。如今的侨康苑幼儿园,已经有11位老师、140名孩子,基本解决了辖区孩子的入园难问题。
“从事幼教三十多年,也曾觉得苦累,但我不怨。虽然有过失败、伤心和挫折,但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能让这么多‘花朵’绽放,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闫忠兰淡然一笑,眼眸中满是喜悦。(石蔓 郭敏 本报记者 王蓓)
(责任编辑:丁军勤)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