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1-03 22:13 | 来源: 河北青年报 2013年5月1日A7版 | 查看:859次
四川雅安地震过去已经10天了,全国各地居民关注灾区,国家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市民等纷纷捐款捐物。与此同时,一些诈骗分子也没有闲着,他们通过网络、手机大肆发布各类诈骗信息,把很多爱心捐款骗到自己手中。
昨日,邢台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盘点了震区救灾过程中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法,提醒市民免于上当受骗。
骗术 1 冒充爱心接力电话“吸费”
4月20日雅安地震发生之后,有人发布了一条微博:“寻找一位叫徐敬的女孩,21岁,速回水城县人民医院,妈妈伤得很严重,想见你最后一面,爸爸号码:151****3486。”该微博很快就被各大微博、贴吧、QQ群甚至手机短信等转发。
网友“似水无痕”称自己曾给这个号码打过电话,接通后对方是声控电话,挂电话后发现自己的话费被“吸”走36元。很快,随着公安部门的介入,该手机号码被证实为“吸费电话”,同时号码被查停,而这条信息也被网上公开是虚假信息。
■警方提示:针对此类诈骗,网民应核实网上发布的消息所叙述的地址与手机号码归属地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基本为诈骗信息。如果没有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可以请当地的通信部门或者公安部门对信息内容进行核实。
骗术 2 假装灾民 博取同情
26日上午,邢台市民王女士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我是雅安人,现在在四川上大学,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因为地震家里受灾,希望好心人能给我捐点钱。”信息最后是一个银行卡账号622848193109670****,户名为张某。
王女士觉得事有蹊跷,但又担心信息真是灾民所发,于是拿着准备好的1000元钱来到辖区公安机关求助。值班民警看完短信,立即查询该农行卡的归属地,经核查发现,该农行卡归属地为云南省曲靖市,而不是四川雅安。民警随即又拨打发短信的手机号码,电话中提示对方不在服务区。
■警方提示:爱心市民不要往此类求助短信所说的银行卡上汇钱,而应想办法问清楚对方的受灾情况、具体住址及身份信息,然后通过当地的民政部门向该灾民捐助爱心款或爱心物资。
骗术 3 假冒官方账户骗取爱心款
“由于近期全国爱心人士捐款太多,导致雅安灾区专项收款账户出现故障,不能再接收爱心捐款,我部门特向中央申请临时启用银行账户622188885000278****,户名为刘某某,请汇款时注明‘赈灾爱心捐款’,您的每一笔钱都会用于灾区建设。”这是一网民在QQ上向民警提供的一条诈骗信息。
该网友称,网上已经有很多市民受骗,被骗金额从50~2000元不等。民警随后对该邮政储蓄卡进行核查,发现该银行卡为新疆一张普通的储蓄卡,根本不是所谓的“临时灾区专项收款账户”。
■警方提示:冒充官方收款账户,骗取市民爱心捐款只是众多诈骗方式中的一种。市民捐款一定要在民政部官网搜索救灾官方账户,且收款账户户名一定为国家机关部门名称或社会团体的名称,绝对不是个人的名字。
骗术 4 谎称去现场救灾 要求亲友打款
27日10时左右,邢台某民警的母亲接到这样一条短信:“爸妈,我正在被调往雅安抗震救灾的路上,我走得急没带钱,请速汇5000元到我同事卡上,卡号是622848119046546****,户名为李某。”
民警母亲接到短信后赶紧给儿子打电话,但该民警的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为了确定真伪,民警的父亲跑到儿子单位问询,得知自己的儿子根本没有去雅安,而是在执行其他任务,不方便开机。事后该民警在互联上搜索发现,已经有不少市民被此类型的诈骗短信骗走钱财。
■警方提示:此类诈骗短信主要是利用家人、朋友、同事等关心去“抗震救灾人员”安危的心理,来不及弄明白事情的原委便把钱打过去。针对此类型的诈骗,民警建议定要跟当事人取得联系,验证信息真伪。
警方提醒热心群众:务必从正规媒体获取捐助渠道信息,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或其他通信设施获取的信息,须先向相关机构或电信运营商服务热线进行咨询和求证,以辨别真伪,发现有诈骗嫌疑的及时向辖区公安机关报案。■文/本报记者蔡丽 通讯员靳超
(责任编辑:丁军勤)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